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天水乡村为例

2020-12-16金贵峻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美丽农民农村

金贵峻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1 基本情况

近年来,天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统筹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等多方面的工作,分类指导,分层布局,多点探索,片带推进,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顶层设计,科学谋划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2015年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安排意见》,组织编印了《天水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图集》,明确了工作任务、时间和路线图,美丽乡村建设有了坚实的组织和政策基础。

1.2 多方联动,因地制宜

整体上下按照“县区组织、部门帮建、乡镇主抓、村组实施、社会参与”,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提升、民生保障、环境整治“四大工程”。通过“总体规划、乡乡建点、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分层推进”的方式,努力实现“耕地梯田化、饮水安全化、农村道路网络化、沟壑梁峁林带化、区域清洁化、耕作机械化”;通过村容村貌园林化、家庭院落精致化、特色文化景观化、生态旅游规模化的田园风光四化,村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整治;通过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创建新机制、建好村班子,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上半年全市农业增加值21.18亿元,新建优质果品基地19.03万亩,改造老果园4.28万亩,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住宅区)97个。争取国家和省上农业投资12.9亿元,硬化村组道路、巷道231km,栽植行道树13.65万株,修建垃圾箱(池)183座,清除生活垃圾150多吨,新建文化广场9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1]。

1.3 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2014年来,共表彰了10个类型37个农业农村工作科学发展优秀示范点,表彰命名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5个,市级示范村25个,整洁村360个,有10.4%的村建成省、市级示范村,有26.7%的村建成市级整洁村。通过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5 精准扶贫,产业培育

按照甘肃省《关于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和天水市委、市政府《“123456”精准扶贫推进行动计划》,以“因地适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因人施教”的原则,有效推进了富民产业发展措施落实。为农村3.2万人贫困劳动力建立档案卡,2015年,贫困村共新建果园8万亩,蔬菜基地0.8万亩,中药材0.62万亩,脱毒马铃薯47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56万亩,油料作物25.6万亩,新增畜禽饲养量30.6万头。建成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0多个,科技示范点30多个,农民合作社77家,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8万亩。

2 困难和问题

2.1 前期规划相对滞后,基础设施欠账较大

受经费短缺制约,农村规划、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较低,部分美丽乡村示范村规划任务尚未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环境整治连片覆盖范围有限,环境整治经费短缺。垃圾处理手段少,环保设施运行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水资源管理经营体制不完善,农业水费征收率低,灌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经费和维护经费不足。农村安全饮水率、梯田化率、农村灌溉率、道路硬化率等重要指标均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全市2491个行政村要全面达到美丽乡村的标准资金缺口巨大[2]。

2.2 富民产业发展进度缓慢,投融资机制不够灵活

天水农村贫困面达22.03%,农民的抗灾能力弱,贫困程度深、自我发展能力弱。产业发展普遍存在培育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结构调整限制较大、科技推广效果较弱的问题。农产品加工销售手段少,渠道窄,农村经济信息平台建设滞后。金融机构贷款门槛较高,社会资金融入农村运转机制尚未形成,土地流转发展滞后。

2.3 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村规民约不够健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高,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量、质量、结构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社会风气还有待改善,村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4 农村农业人才流失严重,空心化现象急需关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城镇转移,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农业产业人才流失,大量耕地抛荒。留守人口结构严重失调,农村养老和留守儿童照顾难题日益凸显,“老无所依”与“幼无所靠”现象日益突出,乡村文化发展后继乏人。由于人才的流失,原有的特色农村文化鲜有农民愿意传承,乡土文化正在逐渐被边缘化,传统农村文化中的重情义、重家庭和重乡土归属的优秀品质逐渐淡化。

2.5 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涉及农村整体环境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综合性工作,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如农民的习惯、观念、利益以及建设资金、村域整合等诸多问题。尽管大多数都制定了基础设施维护、环境卫生保洁、村民民约等长效管理制度,但由于缺乏制约机制,导致各项管理制度难以执行到位,尤其在清洁家园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后续管理相对滞后。

3 意见和建议

3.1 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发挥好各级党委、政府的统领作用。市委、市政府已成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县乡村各级也应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明确目标,夯实责任,狠抓落实。要依托精准扶贫“万名干部轮流驻村活动”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战斗堡垒和组织领导作用。二是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建立“美丽乡村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及时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努力形成优势集中、同心协力、齐抓共建的强大合力。三是完善督查考核奖惩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综合考评,研究建立统计和评价机制,加大督察和通报力度,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确保工作扎实有序推进[3]。

3.2 科学规划,分层分类推进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规划先行,从各地的实际出发,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切实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村落规划水平和民居设计水平,避免把村庄建成“夹皮沟”,把村落建成“军营式”,把民居建成“火柴盒”。农村就是要像农村,规划建设村庄,要依山就势、傍河就景、错落有致,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体现生态田园风光。民居的外在风貌要有地域和民族特色,彰显农村蓬勃生机,内部功能要现代实用,有利于群众享受现代文明生活。有条件的地方,民居设计要前庭后院,建设“微田园”,既满足群众发展种养副业的需要,又彰显鸡犬之声相闻的农家情趣。农村规划建设要做到“产村相融”,与产业发展相配套,村庄布局、村落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民居功能设计等方面,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提高农村的承载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分类推进。对于人口相对集中、布局较为合理的中心村,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美丽宜居中心村。对居住相对分散的自然村和随着人口转移迁出逐步萎缩的自然村,以环境整治为主,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示范带动。通过资源倾斜、项目整合、政策扶持,加大打造美丽乡村样板村力度,示范带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3.3 富农惠民,做大做强产业

一是推进土地流转,壮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林果业,提升种植科技含量,发展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实现农业与人口的有机融合。同时结合实际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三是要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美、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的有利条件,开发农业经济。四是挖掘自然、历史、文化、产业等特色,建设美丽乡村观光路线。大力发展农(渔)家乐,提升农村旅游的规模和档次,走出一条符合天水实际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

3.4 整合资源,强化公共服务

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统筹整合好土地整治、交通建设、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农民创业增收、扶贫开发、危房改造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有效的投入协调机制,保证资金集中、高效使用,整合支农、惠农、强农的相关政策资源,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是动员社会投入。要创新投入方式,建立引导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金融资本、科研院所和个人投资捐款,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项目整合起来,提高文化资源利用率,利用项目资金,打造农村文化信息平台,加强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传承独特的风格样式,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使优秀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3.5 宣传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设置专栏,开辟专题,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重大意义以及各种政策,强化舆论引导。要在农民群众中深入浅出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法治意识、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宣传教育,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要深入宣传中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等重要举措,把党和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讲清楚。要密切围绕土地流转、农产品价格、农民工权益、征地拆迁、合作医疗等农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把对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增强信心、凝聚共识。要广泛开展科学知识、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群众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观念,提高创业本领和致富能力。二是挖掘宣传一批典型,展示美丽乡村建设较好农村的特点、亮点、成果和经验,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创新宣传方法手段,以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传播方式,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摒弃陋习、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培育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是加强文化建设。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法治建设、诚信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群众素质,增强自建自管能力。三是开展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持续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卫生先进户、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评比创先活动,发挥示范效应,让良好的文明风尚在广大的农民群众中深深扎根。

3.6 建管并重,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集中力量整治农村脏乱差。环境脏乱差,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阻碍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建设美丽乡村,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治理环境,治理脏乱差、建设洁齐美,要大力开展乡村清洁工程,从垃圾治理抓起,因地制宜建立和推广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模式,建立村庄保洁队伍,推进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努力消除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秸秆乱烧等现象。二是做好公路、铁路、河湖渠沿边沿线整治,做到无缝对接,覆盖盲区死角,努力打造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良好环境。要深入推进“一池两改三化”等工作,引导农民摒弃落后习俗,养成科学健康生活方式,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三是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通讯、电力、电子商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为农民群众营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加强环境保护。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广大农村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治理污染和节约资源活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

猜你喜欢

美丽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耕牛和农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