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丰草莓产业最新发展情况研究报告

2020-12-16杨晓虎朱祥雨何艳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草莓

杨晓虎*,朱祥雨,何艳

(安徽省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长丰 231100)

1 发展现状与主要成效

历经30多年发展,我县草莓经历了从无到有、到广泛推广、到逐步标准化种植的发展历程,实现了跨越发展,形成了“长丰草莓”品牌,奠定了六大基础、优势。

1.1 环境适宜,最具特色

长丰地处江淮分水岭,属淮河滩地平原、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植被丰富、四季分明,拥有最适宜草莓种植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要素;长丰莓农因地制宜,多年实践探索的育苗、浇水、施肥、用药及除草等草莓种植控制技术,培育出了独居长丰特色的草莓果型、果味、品质和营养价值。

1.2 跨越发展,最成规模

种植模式实现了由露地、竹棚种植到钢架大棚、园区标准化种植改变,种植面积稳定在21万亩,年产量达35万吨,2018年实现产值55亿元,连续多年荣获“中国设施草莓第一县”称号。

1.3 品牌创建,最有影响

连续成功举办十六届草莓文化节,打造了“长丰草莓”品牌,2020年品牌价值达77.36亿元,先后荣获“中国草莓之都”、“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长丰草莓)”等荣誉称号[1],通过新一轮“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评选。创建了“田峰草莓”、“艳九天”、“畅天果缘”等十大子品牌,在今年的第二届国际草莓品牌大会上,“艳九天”、“蝶恋花”草莓被评为“全国十大好吃草莓”。长丰草莓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北京、上海、天津、武汉、香港等地。

1.4 强力推动,最受关注

草莓产业是长丰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强力推动的第一农业产业,是全县现代农业“310”工程的一号工程,连续多年出台扶持政策,精准施策、强力推动。县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各乡镇认真落实、强力跟进,形成了合力共抓草莓产业的发展氛围、局面。

1.5 技术政策,最有基础

穴盘育苗技术广泛推广、新型大棚普遍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2]、绿色生态防治技术广泛引用[3]、物联网技术积极引入、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网格广泛构建等,草莓生产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了标准化生产水平。政策扶持内容不断丰富、方向趋向精准、力度持续加大,成为“长丰草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孵化器”。

1.6 群众认可,最聚人气

全县草莓种植户达8万多户,带动从业人员17.5万人,受益农民36万人,占县域人口近一半。拥有“田峰草莓”“艳九天”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余家,各类草莓经营主体120多家。群众认可、信赖草莓种植前景广阔,红草莓产业扶贫引领工程成为我县第一大扶贫产业。

2 发展短板和差距

长丰县已成为全国草莓产业的主产区,种植规模全国第一、品质闻名全国、品牌影响力排名第二。但客观分析发展现状、与先发地区比较,很多方面还存在短板、差距:

2.1 产业技术方面

育苗技术水平不高,品种更新换代进程慢,种植棚体有待进一步提升改造,草莓生育期内水、肥、药等生产环节定性分析多、定量精准不够,草莓智慧农业水平较低,草莓产业衍生出的包装、分拣、运输、仓储等还停留在初等水平。

2.2 组织带动方面

长丰县没有草莓生产的省级龙头企业;县内市级龙头企业,以及各类草莓规模生产基地,总体实力不强,企业普遍带动能力弱、辐射能力小。草莓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在产业前期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在新形势下组织带动产、销、服等全方位发展,在组织功能、能力、水平上跟不上。

2.3 品牌运营方面

缺乏专业机构对品牌规范管理、运营,导致贴牌现象严重;“十大子品牌”外界知晓率低、辨识度不高、影响力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长丰草莓”品牌价值。

2.4 人才队伍方面

长丰县内从事草莓生产、推广技术人员仅6人,新老断档现象严重,没有专业的管理机构和研发团队。由于农业产业效益低、人才技术需求高,农业企业人才待遇普遍低,难以留住专业化技术人才,造成人才队伍不稳定;省内科研院所缺乏专业研究草莓三新技术专业团队,园艺类高材生很少专注于从事草莓产业研究。

2.5 销售市场方面

长丰县内目前的草莓交易市场只是一个交易平台,冷藏、分拣、包装、产品检测等功能都不完善、不配套。缺乏本土专业市场经济人,草莓市场本土的经纪人约100人、占比不到四分之一,且他们大部分都走不出安徽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大批量的草莓出省进入大城市,主要是外地客商输出,很大部分优质草莓被经销商贴牌,提升了外地或经销商自己基地草莓品质和美誉度,削弱和影响我县草莓。草莓价格随行就“商”,市场由经销商定价,刚上市时“外高内高”、集中上市时“外高内低”,产地价格不能与市场价格合理匹配,削弱莓农利益。

2.6 产业链方面

55亿元的产值中,一产产值约占40亿元。二产草莓加工业零星起步,没有产生规模产值;每年5月份后的尾果绝大多数烂在地里,没有加工利用,损失严重。三产效益不高,春天草莓采摘游时间有限,产生三产效益不明显。同时,由于娱、吃、住、行、购等服务不配套,草莓衍生创意不足,草莓园农事体验缺乏,没有二次消费,三产服务效益得不到挖掘。

3 发展空间和措施建议

3.1 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

用经济工作理念抓草莓产业发展,制定5年发展规划,锚定产业振兴使命任务,锁定“双百亿”提升发展目标,明确育苗、种植、销售、加工、三产等全产业链发展任务,制定分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内容、主攻方向等计划,久久为功,努力实现“双倍增”。

3.2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扶持政策

3.2.1 完善现有扶持政策

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扶持方向,重点支持草莓标准化生产、种苗繁育、新型棚体改造提升;探索草莓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及研发政策扶持政策[4],突破品种引进、推广和三新技术引进、推广等技术政策制约。

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制定草莓企业引进大学生扶持政策,鼓励农业院校毕业生扎根长丰,扩充基层农业人才队伍。制定扶持草莓经纪人、电商平台支持政策,提供草莓收购的场地,给予减免或补贴场地费用,提供优良的渠道资源、市场信息和贷款资源等。

3.3 强化标准化生产,提升草莓品质

实施草莓种苗繁育科技提升工程,在草莓种苗繁育上作文章,大力开展草莓种苗脱毒组培[5]和草莓基质育苗、穴盘育苗等,大幅提高草莓育苗水平[6]。

推进草莓土壤改良工程,大力推进草莓土壤改良,实施自然农法基质培育、土壤太阳能高温消毒有机质有机肥增施行动[7],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施土壤菌肥增施行动,及时补充有益菌,解决土壤太阳能高温消毒造成的土壤生物种群失衡,恢复草莓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

3.4 加强人才培育,提升科技能力

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壮大我县草莓研究、管理机构团队,组建长丰草莓研究院,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莓新品种,提升草莓标准化生产水平,促进我县草莓产业科技进步与提升。

加大培育专业人才,实施人才培育“百千计划”:每年开展100人次的草莓主体、技术人员出省、出国培训,1000人次的莓农技术培训;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创建“草莓学院”,加大草莓种植人员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开展草莓经纪人和电商人才培训,提升草莓主体和经营人员的管理理念。

培育壮大县内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奖补方式,将莓农纳入到各经营主体组织化管理;大力开展草莓产-销—服一体化建设,开展草莓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农贸流通市场主体,逐步体现集散地价值。

3.5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品牌价值

创建品牌符号识别系统,设计区域公用品牌符号、产品符号、传播物料、产品包装规范等应用规范,大力开展品牌宣传推广,举办草莓上市发布会,扩大知名度。

统一品牌运营,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团队参股的方式,组建一家“长丰草莓产业联盟”,将我县草莓生产经营主体、草莓电商平台、协会组织以及第三方咨询机构等统一纳入联盟,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讲好品牌故事,立足现在、规划未来,围绕长丰草莓发展“双百亿”目标,深入发掘长丰草莓历史、工艺、文化、情怀等各类根源,讲好草莓品牌故事,打造中国草莓产业中心。

猜你喜欢

草莓
草莓结出“致富果”
最重草莓
草莓香喷喷
草莓
下一个是谁?
草莓红了
草莓
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