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助力云南乡村振兴

2020-12-16王军明李一源王亚楠徐贤明

云南农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入盟产教云南

王军明,李一源,王亚楠,徐贤明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小哨 650212)

一、背景与起因

(一)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改革政策持续出台为云南农职学院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撑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019年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围绕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改革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学校“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助力云南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以农为本,服务三农”人才培养理念为云南农职学院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了平台支撑

云南农职学院始终坚持“以农为本,服务三农”的人才培养理念,主动服从和服务于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不断拓宽学校办学格局,提升资源整合力度。2009年被省农业厅(现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农民创业试点培训机构,积极参与了全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等社会培训和服务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2018年,学校归口省教育厅管理,省种畜、种禽、原种猪繁育推广中心成建制并入学校,并在学校加挂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牌子。同时,学校是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云南省农学会、云南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秘书长单位,负责《云南农业》《云南农业年鉴》《云南省志·农业志》的编辑出版等业务,对社会资源的持续整合为学校开展好社会服务,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支撑。

(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云南农职学院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指导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学院广大教职工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并及时付诸行动。紧紧围绕云南省“三个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食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面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立足服务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以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强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能力为主攻方向,成功打造了“农职”“云品壹佰”“云农职·慧农时邦”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助推了云南农职学院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农业职业培训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职教改革项目实施等工作,切实推进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助力云南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做法与经过

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云南农职学院与云南慧农时邦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慧农时邦”)合作,正式挂牌成立“云农职·慧农时邦高原特色农业产教联盟”。双方理顺了资源入口、服务供给、服务需求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学校(教育)、企业(产业)、学生(人才)在产教联盟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积极探索,产教联盟不断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和满足企业需求的能力,吸引了更多企业加入联盟。截至2020年6月共有入盟企业80家,其中包括云南一懂两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云品壹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华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共6家联盟核心层企业、10家紧密层企业、22家松散层企业、42家外围层企业。

2019年8月至今,产教联盟在实践中形成了“聚星火力量、行大有可为”的价值理念。“聚星火力量”主要是聚合信仰、聚焦产业、聚集人才、汇聚资源四个方面:聚合信仰包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仰,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信仰,农业职业教育“耕道养德”的信仰和慧农时邦“慧达云岭、济世兴邦”的信仰;聚焦产业包括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农业产业,高原特色农业十大产业,以及“云品壹佰、自然鲜言、一懂两爱”三大品牌;聚集人才包括大学生、农业经理人、城市新农人、农业企业家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现代农业人才;汇聚资源是指通过党建联盟、产教联盟、服务联盟,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行大有可为”是行“三农”教育优先发展之路、行“三农”人才引领发展之路、行“三农”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在“三农”教育优先发展之路上,与慧农时邦合作筹建了创新创业学院,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参与高职扩招项目,推进“1+X证书”项目,组建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在“三农”人才引领发展之路上,围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党群服务中心、云南省农学会、云南省农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中缅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农业经理人商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推进了相关工作。在“三农”产业创新发展之路上,以“服务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为着力点,建设了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孵化器、绿色食品展销中心、农产品品牌设计中心、农业互联网技术服务中心,打造了“云品壹佰”全域产品品牌、“自然鲜言”绿色生鲜品牌、“一懂两爱”电商专供品牌。

三、成效与反响

(一)构建了七大产教融合模式

1.校企互动融合模式。通过产教联盟有效聚集多行业、多类型企业,构建了一个“多企业、良互动、短链接、明供需”的校企合作对接窗口,延展学校校企合作办公室的功能,拓宽各二级学院产教深度融合的通道,帮助校企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引入、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例如:入盟企业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曦集团”)与学校在高职扩招、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开展优质合作。

2.资源增值融合模式。产教联盟将企业生产资源与学校技术、人力资源,将学校教学资源与企业技术、生产、销售资源形成高效对接,激活闲置成本,扩大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各方资源的价值。例如:联盟投资改造学校沿街铺面,打造贫困地区和民族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主动服务“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民族团结”。

3.校政企宽融合模式。产教联盟主动配合云南省“云品出滇”工程,深入边远地区,对接当地特色农产品,在“一县一品”政策框架下,拉动学校、当地政府、企业,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体系化服务的合作。例如,产教联盟与沧源县共建了“校政共建、精准扶贫,‘佤鸡’品牌运营中心”;与广南县建成了“产教融合,助力精准扶贫,广南绿色农产品展销中心”。

4.产学就业互动模式。产教联盟主动收集各入盟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前端精准匹配学校相关专业,将相关就业信息和要求,学生情况面向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推送,实现学生的高效率就业和企业的低成本招人。另外,在学校毕业季,带动入盟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企业宣讲、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扩大招聘覆盖面,提高就业活动的效果。例如:慧农时邦公司90%以上员工是学院的毕业生;入盟企业云南四角田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在学校招聘20~30名毕业生。

5.学生创业孵化模式。产教联盟按照“众创空间→地方孵化器→国家级孵化器”的思路打造学生创业园区,利用入盟企业的资源提升创业服务水平,企业优秀人才充实创业导师库,企业优秀项目充实创业项目库,企业丰富资源助推学生创办的企业渡过“育雏期”。例如:产教联盟获云南省创业大赛暨第二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赛道冠军;联盟孵化的创业企业获第四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高职);30%的入盟企业是学校毕业生创办的企业。

6.现代学徒合作模式。产教联盟主动对接现代学徒制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按照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双重身份,交互训教、工学交替,岗位培养、在岗成才”的“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推动入盟企业与学校开展深层次合作。例如:入盟企业云南汇能科技有限公司以绿色能源技术应用示范为标准,利用学院提供的2000㎡余钢架大棚和沼气资源,按照现代学徒制“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的要求在相关专业开展人才培养探索。

7.混合双创教学模式。产教联盟在成立之初,主要着力点就在创新创业教育,根据国家政策和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构建了独立于专业教育的双创课程体系,组建了以企业创始人、管理层为主的双创师资队伍,校企共同开办了“双创人才实验班”,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创业意识,掌握“双创”技能、基本企业管理能力,致力于服务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双创型”人才。2017年4月至今,实验班共招收了3批150名学生。

(二)打造了四大产教联盟特色项目

产教联盟近年来精心策划并实施了20多个产教融合项目,其中四个项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以强化党建引领为目标的“五华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党群服务中心”项目。产教联盟在昆明市五华区区委、龙翔街道党工委、西翥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借助产教联盟项目运营所形成的收益,持续投入党建引领的建设,形成区域党群服务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建设聚集服务五华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服务城市新农人培养,充分发挥党组织协调与整合资源的能力和优势,协调整合辖区、行业、产业、高校、社区、企业等资源,建设了五华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党群服务中心。

2.以推动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出村为目标的“校政企精准扶贫”项目。产教联盟与临沧市沧源县人民政府合作,成立了“校政共建、精准扶贫,‘佤鸡’品牌运营中心”,与文山州广南县人民政府合作,成立了“产教融合,助力精准扶贫,广南绿色农产品展销中心”,目前产教联盟正在与临沧市耿马县、临翔区,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维西县等地的政府积极对接,进一步推进该项目。其中,“佤鸡”品牌运营中心自2019年3月开展工作以来,通过各类渠道销售佤鸡5.5万羽,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引领带动沧源县2000多户农户投身“佤鸡”养殖产业,向着“过上好日子”的目标前进。

3.以民族团结示范为目标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产教联盟在与昆明市五华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的交流中,敏锐的捕获了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发和产品展示的需求。随着云南农职学院茭菱校区的升级改造工程完成,产教联盟利用茭菱校区地处城市核心区、人流量大的优势,策划推出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项目包括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广场、民族团结特色街区、民族特色产品展销中心、民族美食体验中心等子项目。目前项目方案已经论证通过、项目建设设计已经完成、项目建设资金已经到位,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其中,民族特色产品展销中心、民族美食体验中心2个子项目将于2020年9月建成并投入运营。

4.以农产品互联网新零售为目标的“一颗鸡蛋引发的餐桌革命”项目。华曦集团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其产品的新零售模式,2019年加入产教联盟后,产教联盟将互联网技术优势和电商运营经验与华曦集团的生产资源进行整合,于2019年7月注册成立了“云南一懂两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启动了“一颗鸡蛋引发的餐桌革命”项目,通过线上平台,以会员制的模式销售鸡蛋、肉鸡以及特色农产品。目前,该项目已经运作了近1年,招募会员近3.5万名,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另外,华曦集团还在产教联盟的联络下,与云南农职学院在高职扩招项目上开展合作,2019年旗下员工40人被录取为弹性学制学生。

四、启示与思考

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云南农职学院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二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俗称“职教20条”)的提出为云南农职学院紧跟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大趋势,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有效融入脱贫攻坚,压茬推进云南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三是云南农职学院党委发挥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产教联盟平台建设,通过平台的聚合作用,整合辖区、行业、产业、高校、社区、企业等多种资源,为产教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

四是云南农职学院结合自身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专业和人才优势,充分挖掘内生动力和外部资源的潜力,持续开展农业创新创业教育,为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了人才资源。

五、小 结

云南农职学院党委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产教融合总要求,在“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提高入盟企业参与办学程度,探索多元化办学体制,推进学校与入盟企业良性互动协同育人的发展格局,构建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五个方面进行谋划,为云南农职学院充分发挥服务社会职能,有效融入云南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入盟产教云南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维谢格拉德集团的发展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