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流区油菜根肿病发生及防控

2020-12-16庞家燕郭智莉王俊杰徐增祥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根肿病双流田块

庞家燕,徐 咏,郭智莉,贾 刚,王俊杰,徐增祥

(1.成都市双流区农业农村局,成都 双流 610200;2.西华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9;3.成都科隆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4.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植保植检站,四川 德阳 618500)

双流区位于龙泉山脉中段西侧,地形地貌多样,境内分布有坝区、丘区和绵延起伏的浅丘台地。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春秋季短,夏冬季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3℃,年平均降水量为855.8mm,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种植油菜等经济作物。油菜是双流区重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533hm2,年产量8600t,其分布较广,种植较多,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近年发展迅速,其经济效益较高且稳定而深受农户欢迎,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双流区适宜的温湿条件、长期种植、重茬严重、土壤酸化严重(pH值4~5约占50%)以及菌原量逐渐积累,油菜根肿病发生面积迅速扩大,危害程度也逐年加重。根肿病发病率约30%~40%,一般造成15%~25%的损失,严重时损失率达50%,甚至绝收。根肿病成为制约油菜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根肿病防控十分必要。

1 油菜根肿病的病原菌及危害症状

1.1 根肿病病原菌

油菜根肿病的病原是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属黏菌。不仅危害油菜,还可以侵染包括白菜、萝卜、甘蓝、花椰菜、芥菜等几乎所有十字花科蔬菜。休眠孢子囊在寄主细胞里形成,球形或卵形,壁薄,无色,单胞,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洋梨形或球形,直径2.5~3.5μm,前端具两根长短不等的鞭毛,在水中能游动,静止后呈变形体状,从油菜的根毛侵入寄主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演变和扩展,从根部皮层进入形成层,刺激寄主薄壁细胞分裂、膨大,致根系形成肿瘤,最后病菌又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大量休眠孢子囊,病根腐烂后,休眠孢子囊落入土中借雨水、灌溉水、菜苗或农事活动传播,进行再侵染;遇到不良环境时,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附在病残体、附在种子上越冬越夏,度过不良环境。

1.2 危害症状

油菜根肿病主要为害根部。引起根部肿大,肿瘤主要发生在主根上,侧根上较少。主根或侧根膨大成纺锤状或不规则畸形的肿瘤。肿瘤初期表面光滑、白色,后期颜色变褐、粗糙、龟裂,地上部生长不良,造成叶片变黄萎蔫。苗期即可受害,严重时幼苗枯死;成株期受害初期,地面上部不明显,但生长缓慢,矮小,重者表现为缺水状态,特别是在晴天午后叶片萎蔫,早晚可恢复;到了后期,重发病株维管束组织发育不正常,根部肿瘤大,无须根或须根稀少,植株养分输送受阻,下部叶片脱落,呈高脚苗状,中部叶片变黄变红紫枯萎,呈缺肥缺素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重者植株出现根茎腐烂枯死现象,重发未枯死的,开花期植株明显矮小,无分枝或分枝少,角果角粒数大幅度减少,造成严重减产。

2 油菜根肿病的发病条件

2.1 土壤中存在病原菌

病菌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病残体或种子,特别是连年种植油菜的连作田中,有大量的芸苔根肿菌的休眠孢子囊存在,在土壤中含107~108个/g,并可在土中存活10~15年。

2.2 土壤湿度大

70%~90%最为适宜,低洼积水地和水改旱的田块易发病,随着含水量的提高,发病加重。一般在适宜的土壤湿度条件下,18h即可完成侵染。因此多雨年份、低洼潮湿、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病菌不耐干燥,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5%以下,容易死亡。

2.3 土壤酸化

土壤pH值小于6.2易发病,pH值大于7.2不易发病。

2.4 土壤缺钙

氧化钙不足,粘重土、透气性差利于发病。

2.5 气温适宜

最适发病温度18~25℃,低于9℃或高于30℃都不易发病。冬春季节种植油菜,发病及危害明显低于夏秋季节,6~9月是根肿病发生流行的高峰期。

3 油菜根肿病的传播途径

3.1 带菌土壤传播

根肿菌的休眠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随着农事操作、种苗调运等行为带菌土壤进行传播。

3.2 雨水及灌溉水传播

病原菌的休眠孢子随雨水及灌溉水在田间由高地势向低洼地势传播,例如:高山种植的油菜发生根肿病,土壤中根肿菌的休眠孢子会随雨水或灌溉水的地表径流传到山下或者地势较低洼的地块,同时,大雨及流水也能把带菌泥土传送到较远的地区。

3.3 土壤中的线虫及昆虫传播

病原菌的休眠孢子可以借助土壤中线虫昆虫等的活动在田间近距离传播。

3.4 农事操作及农机具传播

农事操作人员在发生根肿病的田块进行农事活动后携带病残体及病土,使病原菌在本田传播,同时也可以从一块田地传到另一块田地,耙地及耕地时农机具携带病残体或者带有根肿菌的土壤,也会造成根肿病菌在田间近距离传播。

3.5 土粪肥传播

畜牧动物食用带有根肿菌的植株,未充分腐熟粪便能够传播根肿病病菌。施用土粪肥时,会把大量的病原菌带入田中导致无病田块发病。

3.6 集中育苗的商品苗传播

育苗基地水、土、育苗盘消毒不彻底,带病苗是近年来根肿病传播加速的主要原因。

4 近年来的防控实践

4.1 技术依托

由云南农业大学研究团队从十字花科根围成功分离出枯草芽孢杆菌XF-1,并通过云南星耀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登记生产,商品名为“清核”的100亿/g可湿性粉剂,已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四川省、重庆市和陕西省宝鸡市范围内,结合集中培育无病苗技术,取得了防效达60%上的田间应用效果。该技术已在四川省简阳、德阳、眉山、什邡、凉山、广汉、双流等地大力推广,在四川省植保站的调查研究和试验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以微生物产品为基础,早期介入的方法,培育健苗壮苗,让不能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重新恢复了种植,效果非常显著。

4.2 油菜根肿病防控试验

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德阳市罗江区油菜种植基地,采用土壤处理、种子处理、苗床地预防等措施防治油菜根肿病获得较好防效,试验地0.13hm2,处理0.1hm2,对照333m2,具体做法如下。

4.2.1 土壤处理 油菜苗床地用田佳佳50kg/667m2撒施后旋耕,理深沟作高厢。

4.2.2 种子包衣 50g“枝荚旺”油菜种子∶冷米汤:清核(1∶0.2∶0.8)。包衣后直播,覆盖细土。出苗后3~5d清核300倍液、出苗后5~7d清核300倍液+五抗王400倍液喷淋。移栽时采用清核50倍液蘸根。移栽后5d清核300倍液+五抗王400倍液灌根(每株50~80mL)。移栽后10d清核300倍液+五抗王400倍液灌根(每株50~80mL)。

移栽后60d后观察,处理较对照,植株高10cm左右且茎干粗壮;叶片宽大、肥厚、叶色浓绿、光泽度好,新叶叶色鲜嫩。出太阳空白对照有明显萎蔫;拔出植株后,空白对照:主根有肿块8~10cm,侧根少;处理区:主根肿块直径2cm左右,部分主根未见肿块,侧根有2~3个直径为1~1.5cm肿块,侧根、须根发达、能看到大量绒毛状的毛细根。综合防效达68%。收获时处理较对照,油菜荚长、籽粒饱满、满尖,产量增加约40%,处理160kg/667m2,对照97.5kg/667m2。

5 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措施

根据近年研究根肿病一旦发病治不了,控不住,根肿病只能预防。由于该病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可通过合理轮作、土壤处理、种子处理、苗床地预防、发病初期预防等措施来降低根肿病的危害。

5.1 合理轮作

发病田块根肿病可以存活15~20年,且十字花科作物可以相互交叉感染。采取轮作是控制病害发生和传播的主要措施之一,而且带病田块最好3~5年不要种植十字花科作物。

5.2 调节土壤酸碱度

在播种前可使用“田佳佳”50kg/667m2撒施地表面,旋耕和均匀,调节土壤酸碱度至弱碱性,可抑制病菌生长,减轻发病程度;使用草木灰来降低土壤的酸化程度,还可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

5.3 种子处理

种子在播种前要先选种,一般用清水选种,挑除病粒、虫粒、瘪粒,优先选用包衣的种子。种子可用冷米汤+清核XF-1包衣,种子∶冷米汤∶清核按照1∶0.2∶0.8进行处理。

5.4 苗床地预防

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的田块作苗床,在无菌田块和无病土壤中育苗。在播种包衣种后,再使用清核XF-1对水300倍液浇透苗床。出苗后2~3d,使用清核XF-1对水300倍液+五抗王400倍液浇淋苗床。

5.5 发病初期预防

起苗后,清核XF-1对水50倍液蘸根,或300倍液喷淋根部(保连根泥)喷透,喷淋3次,每次间隔10min。移栽后以清核XF-1对水300倍液+五抗王400倍液浇定根水,移栽后5d再浇施1次。此后,可依据情况再浇施。

猜你喜欢

根肿病双流田块
大白菜抗根肿病研究进展
国内首条双流制市域(郊)铁路开通运营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
基于时空滤波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田块尺度岭南作物分布提取
种子醒了
蔬菜连茬种植谨防根肿病
上海地区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发病情况调查报告
My Three Wishes
云南临沧积极引进抗根肿病油菜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