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背景下推进松江湿地生态旅游发展

2020-12-16姚远陈曦李玮烨王菲张子寒哈尔滨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9期
关键词:松江生态旅游哈尔滨

姚远 陈曦 李玮烨 王菲 张子寒(哈尔滨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引言1

新冠肺炎疫情是世界旅游业近代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所迎接的最大挑战。此次疫情对哈尔滨市旅游产业发展产生了断崖式影响:2020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哈尔滨市旅游业收入下降超90%;第一季度游客接待量锐减超1000多万人次,损失超230亿元。疫情导致了人们出游意愿锐减并在心态上发生了根本转变,人们更加关注旅游的品质化、个性化和健康化,出现了更多生态旅游方面的需求。

在2018年10月25日时,哈尔滨由于湿地资源丰富,再加上长时间以来对于湿地资源的保护,正式荣获了国际第一批“国际湿地城市”的荣誉,迄今为止,也是全世界在该领域最具有含金量的一类大奖。现阶段,哈尔滨又新增了“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这一标签,也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內,松花江也是规模最庞大的原生态多样性城市湿地,顺应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国高质量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有潜力被打造成为一条生态旅游黄金线。

■松江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

第一,哈尔滨具有非常辽阔的河流湿地,景观十分壮观,在国内这一景象也极其罕见。通过对人工以及半人工湿地景观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景观空间分布方面,不仅会产生一定的异质性,并且功能分区也有所不同,发展湿地生态观光旅游的优势明显。其次,哈尔滨湿地面积近30万公顷,松花江河流湿地所占比例较大,通航率比较高,保证充足的水量,景色宜人,适合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松江湿地植被组成中有种子植物62科199属397种,湿地及其周边野生鸟类共有15目29科79种,丰由于湿地生物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促使松江湿地具有更多的研究价值。除此之外,哈尔滨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街区,例如中央大街、斯大林公园、太阳岛公园、俄罗斯风情小镇以及索菲亚教堂等,因此也为开发松江湿地创造了更多的有利条件。

■松江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

首先,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建筑用地与农业开发越来越多,逐渐开始趋向于低河漫滩,在这一背景条件的影响下,也极大程度地缩小了沼泽湿地面积与天然湿地面积。受到风力、干旱等因素的影响,沙化现象频繁出现,严重破坏了湿地动物生活的栖息地;许多河流湿地也面临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动植物的生活状态,导致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产生了变化,由此一来,清水类生物也逐渐开始濒临灭绝。其次,仍需加深对松江湿地旅游资源特色的认知与了解,并致力于挖掘出城市文化的基本内涵,无法凸显出其中的亮点内容,市场同质化竞争十分明显。再次,没有配备完善的服务设施,基本上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游客中心、加油站、停车场以及卫生间等,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仍需得到改进;周围的交通网络不完善,仍需加大建设力度。最后,应对湿地学相关的知识有着更多的了解,特别是对一些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推进松江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核心产品设计,完善松江湿地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松花江融湿地景观和都市景观于一体,具有山水观光河的特色,同时也是哈尔滨的母亲河。开发湿地旅游产品应充分借助于资源组合优势,与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元素相结合,其中可包括冰雪、城市文化以及游船等,并达到差异化的发展目标,以休闲度假为主导,开发出更多的湿地旅游产发,综合多个方面考虑,构建出完善的湿地旅游产品体系。充分体现出文化的作用价值,实现市区欧陆文化的有效联动,传承城市的梦想与记忆,并展现出城市的文化精神。

(二)发挥湿地资源休闲服务功能,打造城市休闲游憩区

综合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对湿地资源特征、生态条件、可行性等方面予以考虑之后,不仅要对湿地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实现市场营销与旅游规划的有序开展,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至其中,对功能区进行合理划分,与此同时,也要采取分项目经营的方式。构建出集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综合服务设施系统,其中可包括集游客餐饮、购物、住宿以及休闲娱乐等诸多项目,在这一背景条件的影响下,也促使湿地景区的发展更加完善。结合本市人民亲水的特征,将湿地周围建设成区域性休闲场所,为当地人民实现休闲娱乐的目的,从而感受到“一站式”消费的良好体验。

(三)融合湿地和乡村旅游发展,构建城乡发展绿色空间

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依托湿地周围生活的少数民族村落,促进农村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以农家乐的形式,让城镇居民体验农村生活。充分借助于湿地湖泽、沃野平川以及浩荡大江的力量,并以此作为重要的资源底蕴,将冰雪文化与湿地风光作为载体,与多个项目相结合,包括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以及文化体验等,共同构建出良好的湿地特色景区集聚带。这样一来,不但可以采用旅游开发的方式,促使湿地的生态平衡得到更多保护,也可以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有效结合,为农民群体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四)加强湿地旅游市场营销,深化“松江湿地”影响力

借助疫情期间构建起来的新媒体超强粘性,灵活运用线上媒体组织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推送松江湿地旅游资讯。发挥快手、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作用,引入“网红”元素、直播方式,多点布局松江湿地生态旅游项目,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曝光率。深化“松江湿地”旅游品牌形象,重点推广哈尔滨夏季避暑指数、空气质量指数等生态指数,利用哈尔滨旅游网、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等随时发布和更新旅游指数信息,引导游客合理出游。

(五)推进湿地旅游标准化建设,优化无障碍生态旅游环境

在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不仅要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也要对生态景观进行合理优化,修建完善的公路、人行道与自行车道,建设卫生间、加油站以及停车场等;与此同时,也要促使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得到充分保障,实现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出合理的游览路线,实现特色景区集聚带的构建。智慧化旅游建设中加入智能公交系统,架构视障人士公交助乘系统;公共场所的医疗急救、火警、交通事故等紧急呼叫系统应具备文字信息呼叫和报送功能,打造无障碍生态旅游环境。

(六)培养应用型湿地旅游人才,做好旅游志愿者队伍建设

湿地旅游需要较高层次的专业化服务,包括具有湿地基础知识、湿地保护、湿地生态安全和湿地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的支持。建议哈尔滨市依托市属院校建立专门从事湿地理论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院系;开设湿地生态旅游、湿地资源保护、湿地旅游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综合类院校内部协同培养,如旅游系可通过与地理系、生物系的合作,共同培养相关应用型人才。同时,加强旅游志愿者宣传招募工作,鼓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哈尔滨市民加入旅游志愿者队伍,通过爱心服务为湿地生态旅游代言。

综合来看,经过本次疫情之后,对于旅游产业来说,不仅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促进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自此之后,人民也形成更强烈的健康意识,旅游产业的绿色化与生态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也为开发旅游产品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人才储备的不断增加等,都将推动松江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质量持续提高。

猜你喜欢

松江生态旅游哈尔滨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胆大心粗”的爸爸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打造小清新视听空间 上海松江7.2.4全景声展厅案例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