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基层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2020-12-16张来有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机化机具现代农业

张来有

(甘肃省礼县农机管理站,甘肃 陇南 742200)

农机是农艺的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试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依靠农机成为当时农民科技致富的主要途径。农机作业方式实现了由单一种植业向农林牧副渔业多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农机化进入普及、应用的稳步发展阶段。自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持续实施“两减免、三补贴”惠农强农富民政策,农机化发展迎来发展机遇期。根据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这一农业科技发展趋势,我县农机装备结构单一、社会化程度底,还处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全国相互差距较大,水稻80%以上、小麦70%、玉米50%多,马铃薯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农业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是保粮增收、节本增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重点是服从和服务于现代化农业发展大局,服务“三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1 加强基层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习近平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随着甘肃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方案(2015年—2020年)实施,2018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印发。惠民政策加码实施,进一步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升了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农机部门抢抓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的历史机遇,不断创新农机化发展模式,努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是现代农业高效发展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已成全社会共识。主要体现在:第一,200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农机管理服务工作法制化建设步伐加快;第二,以县农机局(中心)、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户为主,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日趋成熟,“结构优化、功能拓展、能力提升、效益提高、实力壮大”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目的正逐步实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第三,为破解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机制障碍,2020年8月,我省开展以解决事业单位“最迫切、最关注”的突出矛盾,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亮点:一是明确岗位设置人员聘用权限下放;二是特设岗位单位自主择优聘用;三是激励措施,边远地区专技人才,工作满20年评聘中级职称、工作满30年评聘高级职称,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聘用。这些措施落地,可激发专技人才提高专业素养积极性,改善专业知识面窄,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短板,稳定人才队伍,为现代农业順利推进提供知识技术保障。

2 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的二十年,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这一思路,强化春播抗旱、“三夏”、“三秋”常规农机作业服务措施,礼县大力示范推广人蓄力三行小麦条播、小麦分层施肥播种、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化肥深施、地膜穴播小麦、深松作业、小麦集雨蓄墒沟播垄铺精播技术、试验示范马铃薯种植收获全程机械化栽培等节本增效、旱作农业、绿色生态新技术、新机具。2005年-2015年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但受耕地资源数量质量下降、农机集成化程度不高、农机户老龄化等不利因素影响,当前农机管理服务工作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耕地资源数量质量下降

是影响粮食安全的客观因素。自占补平衡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在坚守耕地数量质量红线、保障耕地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土地财政的自利性,占优补劣、数量不足、建设不实的问题时有发生。围湖毁林造田、侵占河床,甚至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和保护区开垦耕地,不计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据统计我国化肥用量每年达6000万t,成为世界化肥施用量最高的国家。此外,我国华北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东北黑土层变薄、新疆等地表层土壤盐渍化、耕地污染等。

2.2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不高

礼县农机装备结构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呈现出:耕作机械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多,用于田间作业的大中型机具少;排灌、饲料粉碎、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农业机械多,喷灌滴灌新型灌溉设备、青贮饲料成套加工设备、农产品深加工等设备少;单一功能机械多,综合性机械少;果蔬冷藏设备不足,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用播种机械极少,设施农业发展少。

2.3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低

农机化发展水平受农民投入能力的限制,这在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普遍较弱。主要表现出: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农机大户)服务能力弱,大中型农机、田间作业综和性机具少,作业质量水平不稳;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新型城镇化,农机人员年龄和知识层次发生变化,农机户老龄化加大;农机部门对培植壮大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大户)是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认识不足,农机人员知识面窄、更新慢、队伍不稳、岗位设置不合理也是制约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

2.4 薄弱环节机具推广进程缓慢

传统农业高投入、长周期、低回报的产业特点,使像深耕深松、机播、化肥深施、节水灌溉、中耕除草追肥、小麦秸杆还田处理等薄弱环节机具推广进程缓慢,集成化程度高的机具使用少,未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

2.5 大多数农机户致富困难

三中全会后二十年,农村试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加上机具少,依靠农机成为农机户“科技致富”的主要途径。2005年至今,我国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等惠民政策,农机拥有量暴发式增长。礼县2016年农机总动力30.85万千瓦、经营总收入9600万元,是2001年的4倍和1.4倍;收入的增长远远落后于机械的增长,根本原因是我县以小地块作业为主,农民购机主要是自用,大多数农机户社会化服务收入少。

3 对策初探

3.1 秉承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转变传统作业模式,提高综合治理效果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道出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精髓。我县自上世纪中后期贯彻国家退耕还林、封山禁矿(保护区禁牧)、坡改梯、耕地恢复治理等环境综和治理措施,成效显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沙尘暴天气没了、关键农时干旱缓解了、山青水绿了,大力推广的旱作农业技术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我县耕地质量下降主要是板结硬化,农机化治理措施主要是:一是转变耕作方式,2~3年对耕地进行一次深松作业(打破犁底层利于作物根系向下生长)、多深耕犁耕少旋耕浅耕(活化和熟化土壤);二是改变化肥施用方式,化肥过量施用是土壤板结硬化、盐碱化、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撒施由于挥发,氮肥利用不足20%、二胺不足50%。改变施用方式主要是随水施肥、机具深施,提高肥效利用率,减少污染,节本增效;三是秸杆还田处理环节利用生物速腐技术,缩短秸杆残留时间,可减少霉菌、病虫害的发生。伏耕深翻、中低产田改造、配方施肥都是耕地恢复可行治理措施。

3.2 突出重点,创新薄弱环节扶持措施,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进程

创新发展理念,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进程。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是这次“放管服”改革的重头戏,严把用人质量关,防范“人情社会”顽疾,用好人管好人,激发爱岗敬业精神勇于创新活力。农机农技“双向轮岗”提升综合专业素质;二是创新农机补贴资金使用方式。改定额为差额,薄弱环节比例提升至70%以上;三是创新农机补贴资金使用范围。农机补贴实施以来,以补贴代替机具推广,培植壮大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农机大户)工作停滞不前。建议农机补贴资金一部分作为专项资金,定额补贴合作社制度作业标准上墙、宣传等规范化建设,大中型农具补充更新补贴比例可提升至70%以上,加码扶持措施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进程 。

3.3 因地制宜,适应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农机化转型步伐

高效优势特色是目前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专业化、产业化、信息化是当前农业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点和方向。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重心,要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管理服务引导并重,在巩固传统农业农机化管理服务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将工作重心调整到促大做强高效优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上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高效优势特色现代农业投入大、产出高、市场化程度高,是社会资本投资方向,且机械化程度、机械使用率高,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机械化率高低排序为: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程度高,原因马铃薯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深加工前景广,最有可能成为农业支柱产业,提高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率是当前确保粮食安全的新课题、新任务、新使命。

4 结语

简而言之,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据有主要作用,是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农机部门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理顺体制机制、统筹规划协调、完善细化措施、固强扶弱提质增效,助力高效优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农机化转型步伐,服务现代农业。

猜你喜欢

农机化机具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试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发展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加快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思路探究
强化农机技术推广科学发展农机化探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