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小学数学课堂“等待行为”的教学价值与处理

2020-12-15赵艳梅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赵艳梅

摘  要:隨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学生在学习课堂上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枯燥无味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学生的学习课堂中,教师想要真正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有效的时间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索,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高,是当前教师的重要职责。“等待行为”是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时,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有思考,以及自己的时间进行自己学习思维的锻炼以及数学思维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等待行为;数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4-0070-0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扮演学习的主要角色,教师应该积极地给学生进行辅助。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采取的是自己在课堂上进行讲,学生在课下进行听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真正的让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给他们带来的独特魅力,所以想要真正的发挥学生的重点作用,合理的安排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等待行为的关键所在。教师要给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以及相互交流,这样能够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并且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

1.根据相应的教学知识,制定合适的教学方式

由于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多元化的,因此,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的选择,同时合理的安排一定的等待行为。教师在课堂上的等待行为,主要会出现在具体的以下几个环节中,比如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导入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合作探究过程中,以及最后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在这些过程中要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具体探究内容,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的自身学习情况,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深入探索。例如,教师在进行《加减法》这节内容的讲解时,可以采取的教学方式首先是给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因为这些内容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师讲解之后就应该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这些知识的消化,并且进行习题的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等待时间安排的足够充分,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知识的自我探索。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安排。

2.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合理的安排等待行为的时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索,因此,问题导入的形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在问题的实际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等待行为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这些时间中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探究,并且教师要根据具体自己所设置的提问问题的种类,进行等待行为的具体安排,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问题探究形式中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同时有效地将课堂上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数》这些知识的学习时,要给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在这些问题的实际思考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数学素养,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当学生完成问题探究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二次等待时间的设置,给学生下一步探究问题所需要的时间。

再如在教学一一列举的策略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教师不要让学生急于回答,要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等待学生慢慢回答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经过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大概可以知道的是整个长方形的周长必定是22m,其中长宽也都是整米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进行引导,在适当的时机再提出相关的问题,比如问学生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找出长、宽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经过动手操作,用牙签来进行摆放与操作,然后让学生动手看看可以围出多少不同的长方形,最后再得出問题的答案——怎样围面积最大。在这其中,学生就能够感受到解题时思考的重要性,学生经过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确定一些不变的数据,比如周长为22m,然后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与操作,用自己的大脑来带动手上的动作,从而让学生动手能力与动脑能都得到了锻炼。而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等待,使其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积极探索。

3.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的安排等待行为所需的时间

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安排最重要的是要参考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因为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重点,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内容的思考以及自我的探究。比如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快速的消化教师所讲述的知识,这是等待行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所需要的重点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探究,从而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

例如,教师在在进行《长方体》这些知识的教学时,在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知识的探究过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回忆生活中存在的长方体都有哪些,学生就会开动脑筋自己去思考生活中与长方体相关的物体。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一定的答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4.在回答问题之后等待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答问是一种思维上的碰撞,学生在听了其他学生的发言之后,也会跟着积极思考,会把别人的回答与自己所思考的相比较,思考别人发言和自己想法之间的不同与错误。若是教师在学生发言之后马上评价,则其他的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实际上,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发言都有自己的判断,其自己可以不断地修改想法与答案,并找出最正确的答案。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等待,要让自己在评价者的角色中脱离出来,当作学生的听众,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相互补充与学习,使其可以在独立思考中总结知识,积累经验,并且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圆的周长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圆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纸上随便画出一个圆,并且剪下来。让学生用圆片进行实践操作,比如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然后和自己的同桌讨论相关的问题。针对与圆相关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其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用画、折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数量。还有则是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直径都相等吗?在此过程中,学生经过操作与交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圆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并且掌握圆的特点与性质等知识内容。比如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在给予学生更多交流与深入探讨的时间,在学生相互交流中等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探索,并且经过和他人的交流来丰富自己的思维,从而掌握更多知识内容。

5.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安排,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努力的进行学习,真正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学生也要积极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力,和教师一起配合,得到自己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名.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D],新课标,2018

[2]刘一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等待行为”的重要性D],新课程(中),2017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
有效预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做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不要让数学课堂“数字化”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有效预习,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用数学游戏点亮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