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

2020-12-15高达维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

高达维

摘  要:教育过程贯穿着每一个人始终,幼小衔接旨在帮助儿童顺利完成从学前儿童向学龄儿童的过渡。这一阶段作为儿童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都发生了大转变,要想平稳的度过该阶段,避开“小学化”的误区,需要老师以及家长的通力合作,开展有效的幼小衔接活动。

关键词:幼小衔接;去小学化;心理成长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4-0005-02

1.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困惑

幼小衔接旨在帮助儿童顺利完成从学前儿童向学龄儿童的过渡。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如何帮孩子顺利过渡成了这阶段很多家长共同的课题。

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通知》,强调幼儿园及社会培训机构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教授如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继高价学区房,异地入学难之后,教育部的这则通知再次点燃了新生家长们的内心焦虑,不能提前教,入学后孩子课堂学习能不能适应;不能提前学,知识储备量够不够;作业能不能按时完成;要不要给孩子读题目……各种焦虑层出不穷,就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1)困惑一:幼小衔接班,上不上?

孩子入学前,相信很多家庭常因孩子如何接受幼小衔接教育的事而争论不休,主要集中在两种观点。

观点一:如果上了幼小衔接,就相当于把小学第一学期的大部分内容都了解了。因为都会了,正常一年级上课,孩子哪还需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哪还有兴趣学?久而久之就无法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想学的兴趣,孩子的成绩自然不好。从发展的眼光,似乎不是很好。观点二:如果不提前学习,不上幼小衔接,孩子可能就跟不上学习进度。正式进入一年级发现别的孩子知识都会,而自己不会,这或许对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就是一种打击。万一成绩不如同龄人,家长再继续辅导孩子作业情绪易激动更不利于孩子学业发展。关于孩子要不要上幼小衔接这件事,众说纷纭,容易让家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幼小衔接班到底要不要上呢?

事实上,“幼小衔接教育”与“幼小衔接班”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幼小衔接教育强调的是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并非提前学一些小学知识或参加一些“幼小衔接班”就能达成目标的。完整的幼小衔接教育还包含了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生活作息时间的提前适应、师生同伴之间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等。因此家长们在关注孩子知识储备量的同时,也要留意孩子在以上方面是否存在短板,再做决定。

(2)困惑二:小学知识,学不学?

“入学前至少掌握800个汉字,熟练读写出23个声母24个韵母,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只有在入学前达到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孩子才能带着优越感更快适应小学课堂学习,学的相对轻松,所以不惜血本的将孩子送入各种培训机构,甚至还有考虑提前提前一年转园,专门上小学课程。

教育部的《通知》的颁发必然有其科学依据,一年级是孩子学习起步的关键期,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有一定风险。例如记得快,忘得快是6岁孩子记忆特点,提前学却没有强化复习,可能到了真正入学那天,知识早已遗忘,花了时间效果不佳。又或是有的孩子提前接触不规范的汉字书写、拼音读写等教学内容,待到一年级教师再去纠正,反而事倍功半。

(3)困惑三:自由发展,行不行?

不少家长认为,既然教育部发通知了,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应该让孩子尽情地探索外面世界,培养对世界的好奇心,啥也不要教,多玩一玩就好了。进入一年级可能暂时落后于人,但通过他自己努力赶上来了,那会是一个很成功的挫折教育。

幼小衔接和“去小学化”并不是对立的。“去小学化”的正确理解是“不能以小学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幼儿园的孩子”,即幼儿教育要适宜幼儿的发展,要和孩子年龄特点及个性发展相适应。例如孩子在幼儿园以适宜的方式学习五大领域的课程: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健康。而在小学则划分为:语文、数学、英语、体音美、科学、综合实践等更为精细化的学科。这些说明了,孩子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连续过程,需要家长不断地铺垫和推动。

2.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实施方法

(1)创设情境,预先感受课堂学习方式

幼小衔接的首要目的是让孩子预先感受到即将到来的课堂学习方式,而不是接受小学一二年级知识的提前灌输。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学习、生活、习惯都和幼儿园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幼儿园孩子们不用写作业,无论是在园时间还是学习知识的时间都很短。而进入小学后,主要任务变成了学习,科目、作业、规则、上课时间等明显增加,学习压力变大,没一定的体能还真一时无法适应。因此,需要家长创设一些情境,让孩子提前感受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

例如:在入学前一年,家长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游戏中强调规则意识;和孩子一起了解生活或者游戏中要遵守的基本规则;又或是代入一些一年级的知识概念。在入学前几周,模拟课堂情境进行互动,让孩子感受上课是怎么一回事;还可以在开学后,及时和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了解全班的整体情况,多听听建议,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2)避免填鸭,培养课堂探索学习兴趣

小学课堂中,单“1+1=2”这个知识点老师都要教好几节课。为什么呢,因为“1”的概念可能是一个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东西;老师不仅仅要让孩子知道答案,还要让孩子探索其中的数理;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和一些幼小銜接班填鸭式的教法完全不同。对于知识灌输,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学习习惯更为重要。

如果一味的追求提前学习的量,当孩子在课堂上学习到“1+1=2”时,就会觉得自己会了,由此而懈怠于探索现象背后的原理。一个月后你再问他,2是由什么组成的,他便无法回答。因此,幼小衔接的效果并不是提前教的越多越好,而是专注于激发孩子自主学习兴趣。

(3)避免预设,提前暴露课堂问题

不管你是否参加了“幼小衔接班”,相对于给孩子设定需要“掌握多少知识”的目标,观察孩子在课堂上暴露出的问题更有意义,它可以给家长一个及时提醒,以便更好的找到对策。

例如,刚进入新班级,环境是陌生的,老师同学也是陌生的,这对孩子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这时,如果孩子能迅速拥有自己的朋友圈,和小伙伴一起玩乐一起学习,遇到困难可以及时求助,问题行为就会跟随者不适应感的消失而减少。因此家长要多留点心,关注孩子每天的情绪反应,注意疏导,如果真的需要也不妨出手帮帮孩子。

(4)了解差异,有针对性进进行辅导

在孩子是否需要上幼小衔接这件事上,一开始的两种观点都不全面,并未深入了解孩子进入一年级将面临的真正困境。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虽然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都很重要,但孩子的整体发展更多的是和是否适应学校学习生活有关。因此更应该关注的是,幼儿园与小学学习习惯和内容的差异性。

例如,不妨深入了解小学第一学期教材与幼儿园大班教材的差异性,留意这两本教材之间是否有过度的知识点。如果没有过渡的知识,家长可以为孩子挑选一些过渡知识,适当了解,以好心态喜迎孩子幼升小。如果家长自己不具备这方面的过渡知识,那么可以适当为孩子选择教过渡知识的幼小衔接课程,尽量避免选择完全小学化的幼小衔接班。这样可以既保护孩子求知欲,又能增强孩子学习自信心,家长们也就真正地成为孩子发展路上的辅助者。

3.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启示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大班阶段与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时期,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是否能完成这个挑战,关键在于家长的辅助与孩子自身的努力。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一定的程序,它在某個年龄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拔苗助长”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唯有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为“小苗们”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耐心的等他长大,才是家长们应该做的事。

注:本文章为厦门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2018年度课题《生涯辅导对小学生心理资本培养行动研究》课题编号:1817、厦门市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2019年度课题《生涯辅导对中年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培养行动研究》课题编号XMXD2019040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016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关注“幼小衔接”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如何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数学绘本
多管齐下给力时,幼小衔接无尽处
幼小教育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