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地方高校新闻实践教学模式的变革

2020-12-15李艳梅

新闻传播 2020年20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教学模式

【摘要】媒介融合发展给新闻传播教育尤其是新闻实践教学提出了极大挑战。地方高校的新闻实践教学存在地方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薄弱、经费投入短缺等问题。媒介融合给地方高校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一系列发展机遇。地方高校应立足地域经济的发展,不断优化调整实践教学模式,搭建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全方位实践育人体系。

【关键词】媒介融合;地方高校;新闻实践教学;全方位实践育人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这一论断对当下媒体融合的复杂态势进行了深刻地阐述。“四全媒体”的发展现实给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新闻传播学作为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不断谋求适应现实的变革,方能承担起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重任。而地方高校在此过程中既面临着困境,又有着极大的机遇。

一、地方高校新闻实践教学的困境

地方高校的新闻传播类专业面对新的传播业态的变革,受限于自身硬件条件的不足,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凸显诸多困境。

(一)地方资源有限,实践教学平台层次不高

地方高校的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多为地市级、县级媒体,这些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大势之下,其发展本身较为滞后,学生在校期间前往实习的热情急剧下降,毕业后也不愿前往工作。这一现实充分折射出当前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实践教学平台层次不高。

(二)缺乏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不高

当下,既具备理论根基,又具备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然成为社会共识,但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多为毕业即参加工作的硕士、博士,理论水平较高,但缺少媒体工作的实战经验。

缺乏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使得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热情普遍不高,投入的精力亦有限。一些地方大型活动等实践检验机会,却苦于没有合格的带队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践教学水平的偏低。

(三)经费投入有限,实践教学设备落后业界现实

新闻传播类专业虽然在学科属性上为文科,但却是“文科中的工科”,其应用性、实践性极强,最典型的表现即是对实验教学设备的投入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尤其是近年来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广泛应用,对实践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显得尤为重要。

地方高校大多偏安一隅,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其能够投入教育教学中的经费往往较为有限。在获得地方财政支持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地方高校新闻实践教学的教育经费短缺,造成其无法对接业界现实的情况,大大影响了培养融媒体意识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实践教学地位不高、形式单一,教学效果弱化

近年来,各地方高校根据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陆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比例。虽然实验教学学分占比有所提高,但整个实验教学的地位并未就此足够提升,实验教学仍多为课程实验,真正独立的实验课程并不多。

其次,由于前述师资队伍和实验设备的短缺,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形式过于单一,仍多以讲授为主,学生针对性操作实验较为有限,重复性极高,且实践仍停留在按传统媒体分类进行简单的采写编评层面,并不能适应当下融合媒介的发展,实验教學效果弱化。

二、融媒时代地方高校新闻实践教学的机遇

当下,地方高校的新闻实践教学虽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媒介的融合发展以及技术的应用也为其提供了很多的机遇。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其后的几年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发展速度超出预期。[1]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成,一方面作为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平台成功拓展了其新闻实践教学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其对卓越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的增加,也为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提供了诸多实习就业机会。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势必为地方高校新闻实践教学提供极大机遇。

(二)虚拟仿真技术提升新闻实践教学的实战水平

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设虚拟实验系统越来越成为一种有效的实验教学手段。

对于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校期间较少能有机会进入各种大型事件现场进行实战报道,这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较大的囿限。而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恰好能给地方高校新闻实践教学提供极好的实战平台,通过VR技术,能让学生仿佛身临各类新闻事件的现场进行新闻报道,从而很好提升新闻实践教学的实战水平。当前,地方高校新闻实践教学也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申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三)“四全媒体”的现实为新闻实践教学提供立体化实践平台

传统媒体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的专业性,使得学生真正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小,从而限制了地方高校新闻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而“四全媒体”的现实则能够为新闻实践教学提供更加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

当前,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开通的微博、微信等,传统媒体融媒体平台的搭建等,都为地方高校新闻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平台。同时,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的普及,每位学生都可以成为内容生产者,这些均能构成高校新闻实践教学的平台,能够有效提升地方高校新闻实践教学的水平。

三、地方高校新闻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地方高校应该致力于优化其新闻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构建适应媒介融合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从而更好承担起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一)重塑实践教学目标,不断对接“四全媒体”现实

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构建全新的新闻实践教学模式,首先需要的就是重塑实践教学目标。要改变原有对接传统媒体的按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媒体行业划分进行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树立“全程媒体、全员媒体、全息媒体、全效媒体”的理念,打破传统媒体行业界限,不断培养具有融媒体、全媒体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二)搭建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媒介融合的现实,不断搭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真正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校内自主实践平台更新换代。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集中力量搭建新闻实践云平台,以满足融媒体实践发展的需求。同时,院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的运作可以完全交由教师指导学生运营,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第二,实践教学中开展全员轮训。全员轮训,并不是集中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前往实习基地实习,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轮流安排学生前往企事业、媒体等单位进行实训,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实战训练的机会。

第三,充分践行“以赛促学”。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的专业赛事是检验学生实践水平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目前较有影响力的如互联网+赛事、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数据新闻大赛等等,都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第四,继续拓展校企合作平台。目前,在部分一流高校实行的“I+I開放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接受实战检验的很好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基于媒介融合的背景,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任课教师+业界导师”的模式指导学生。[2]地方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应积极借鉴实施“I+I”教学模式。

(三)打破专业课程设置界限,创新实践教学过程

构建全新的新闻实践教学模式势必要打破专业课程设置的界限,创新实践教学过程。

一方面.新闻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现有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并不断要求学生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另一方面,则需要与其他专业形成共联互通,[3]尤其是适应融合媒体发展的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专业、社会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等,专业之间要形成课程共通、师资共享的局面,以帮助学生实现“一专多能”o

(四)创新实践教学评估方式,全面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融合媒介时代,实践教学的效果必须接受用户检验,真正能够经受实战检验。首先,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应转由过程驱动和作品驱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全程跟随指导学生,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具体记录,并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必须提交完整的实践作品。其次,作品必须经受实战检验。所有学生作品必须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展示,交由用户评价检验。

总之,媒介融合背景之下,新闻传播教育也应走融合发展之路。地方高校新闻实践教学必须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搭建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全新的全方位实践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谢新洲,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N].人民日报,2018.11.08:7版.

[2]王君超,新闻实践教学之“学”——兼谈融合新闻传播教育背景下实践教学的“1+1”模式[J].新闻与写作,2018(08):26-30.

[3]刘婧婷.聚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实践教学模式研讨会综述[J].新闻战线,2019(06):110-111.

【作者简介】李艳梅,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与数字新媒体。

【基金项目】本文为黄冈师范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CE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教学模式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