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里克·萨蒂《萨拉班德》三首组曲音乐元素探究

2020-12-15周立言

北方音乐 2020年19期
关键词:音乐元素埃里克

【摘要】萨蒂创作的《萨拉班德》三首组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对《萨拉班德》三首组曲创作进行概述,然后对《萨拉班德》三首组曲音乐本体进行分析,最后对《萨拉班德》三首组曲音乐元素进行阐释,包括音乐对称结构、数理逻辑结构、色彩化和声等几种重要元素。通过研究为我们提供一个认识《萨拉班德》三首组曲的视角和维度。

【关键词】埃里克·萨蒂;《萨拉班德》;三首组曲;音乐元素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9-0106-03

【本文著录格式】周立言.埃里克·萨蒂《萨拉班德》三首组曲音乐元素探究[J].北方音乐,2020,10(19):106-108.

埃里克·萨蒂在《萨拉班德》三首组曲当中采用了大量区别于传统的新音乐元素,第一是将乐曲的立体音乐结构进行创新,突破了传统音乐中的那种单一的单音线性旋律走向。第二是将乐曲中传统的三拍重音循环规律进行突破,采用了许多听起来十分缓慢的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旋律进行,散板式的乐曲节奏让乐句结构呈现听觉的不工整性。

一、埃里克·萨蒂《萨拉班德》三首组曲创作概述

萨蒂的音乐创作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属于高产音乐家,风格多元不拘泥,表演形式多样,包括了钢琴、声乐、管弦乐等形态。萨蒂的音乐题材内容横贯古希腊、巴洛克等时期,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时空特质。萨蒂还对民间音乐十分感兴趣,他很关注吉普赛等民间音乐元素的应用,这对他的创作技巧有很大帮助。也许是萨蒂对音乐来者不拒的理念,这为他的音乐成为印象主义、新古典主义、达达主义、序列音乐等二十世纪的新音乐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宝库和启示,可谓是十九世纪重要的音乐家。

《萨拉班德》三首组曲创作时期是萨蒂音乐创作的成熟期。它是在欧洲社会内部矛盾不断激化,民间等级观念日益保守的情况下创作而成的。萨拉班德舞曲最早来源南美洲,具有热烈奔放的艺术特质,萨蒂在认真关注了这种类型舞曲之后,将其音乐元素应用到他的创作之中,为世俗情感进一步注入民间社会提供了新鲜血液。

萨蒂身上流淌的西班牙血液,本身就与南美洲的这种舞曲特质具有吻合度,他通过对这种舞曲音乐元素的筛选,为我所用,为西班牙音乐题材和内容的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埃里克·萨蒂《萨拉班德》三首组曲音乐本体分析

《萨拉班德》三首组曲创作正是萨蒂音乐生涯成熟期,也是他个人风格不断呈现的代表。这三首组曲的音乐本体与萨蒂其他创作区别很大,他在这三首组曲创作中改变了传统的创作理念,在音乐本体构建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例如对和声创作手法进行创新处理,改变了音响效果的严肃主义特色,增加了简约主义的鲜明特征。总之,这三首组曲互相联系,又各自展现出独特性,音乐思想具有连贯性和传递性,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

(一)《萨拉班德》No1.1(1887. 9 )音乐本体分析

第一首组曲编号为No1.1,萨蒂1887年9月创作而成。No1.1属于典型的慢速萨拉班德舞曲,通过三拍节奏传达了自由的艺术特质。这首作品属于典型的二部曲式结构,降A大调,和声围绕调性展开构建。共有104小节。

第一部分共有42小节。前后均衡分布,采取了重复式进行模式,前后各21小节,完全相等。第二部分共有100小节,将第一部分的许多乐句拿来稍作修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感,引用了不同和声组合结构,最后旋律音结束于降A大调主和弦上面。整体看旋律进行较为流畅,给人一种自然优美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部分旋律重复第一部分时,从74小节的地方出现了五声音阶,音色有点像古筝的音色,音色饱满厚重,具有很强的民族音调味道,旋律进行沉稳有力,弹奏时肢体要保持稳定性,力量要集中在手腕上,速度开始逐步加快,这时候舞曲主题基本上实现。到了最后阶段,乐曲的两个声部隔开作纯五度平行进行,会发现有大量的五度叠置和弦、四度叠置和弦频繁出现,给人一种圆满的心情。音色极为圆润,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旋律听起来十分优美动人,这时候整体主题达到了升华。无论是旋律、和声还是节奏都高度统一,具有很强的印象派音乐特征。

No1.1整体看与传统的西班牙萨拉班德舞曲极为相似,舞曲风格具有很强的传统特征,但是由于萨蒂个人的音乐特质,为这首组曲注入了鲜明的个人主义风格,他将个人对舞曲的理解运用到组曲No1.1创作中,赋予了特殊的意味,也为这首组曲的艺术风格提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萨蒂本人性格当中具有强烈的叛逆成分,这种叛逆在组曲No1.1当中有许多体现。例如,虽然组曲No1.1主题十分简单,但是萨蒂却多次让其出现在不同片段当中,这种故意设置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增加音乐进行的力量。组曲第二部分虽然节奏与第一部分类似,但是萨蒂设置了巴洛克音乐的复调模式,这让第一和第二部分呈现出深刻的联系,重复具有了意味,同时主题也更加突出。这种音乐特征在其他两首萨拉班德舞曲当中也有所体现。

(二)《萨拉班德》No2.4(1887. 9 )音乐本体分析

No2.4是薩蒂创作的第二首萨拉班德舞曲,他继续采用了二部曲式结构,同时调性也调整为升d小调上,节拍作了稍微修改,将三拍子节奏变为3/4拍,更加工整。全曲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有44小节。第一部分分为两个乐段,前后完全重复,这和第一组曲相同。第二部分仍然分为两个乐段,前后简化重复,结尾处更改了和弦调性回归主和弦。整首舞曲主题统一,和弦色彩鲜明,音乐思想始终贯穿于全曲之中。在创作中,萨蒂对重复技巧的应用更为成熟,简约主义更加明显,体现了萨蒂在创作萨拉班德舞曲中的一贯思路。当然,这两首舞曲的区别也十分明显,第一首仍然有增添补充的元素在里面,但是到了第二首,则采用了省略扩展手法,因此第二首更加简约更加自然,证明萨蒂对萨拉班德舞曲创作技巧的成熟。

从第1小节开始至第44小节,舞曲始终围绕主题进行。我们发现第一部分音乐和弦过渡自然流畅,音程协调,力度适中,旋律进行的层次感十分明显。其中钢琴演奏部分在肩膀和手臂的用力也十分适度,演奏者用左手大拇指来弹奏隐伏声部分,手指接触琴键的力度听起来特别深厚,与此同时手腕要随着旋律的变化进行少许的移动,也要紧随着旋律的跌宕起伏来轻微转动。总体看,第一部分音乐力度与旋律走向形成一种和谐的层次感。从23小节开始,音乐突出了一种内心焦躁的味道,同时技巧上增加了切分音,保持一种起伏的画面立体感,直到进入45小节,第一乐段结束。

从45小节开始,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旋律进行时保持了第一部分单音跳跃的感觉,旋律按照平行八度的音程关系发展旋律动机,偶尔出现的32分音符后附点极大地突出了平静中有纠结、纠结中有平静的复杂矛盾心理,这时的音响力度保持在“mp”,彷佛宣告了主题的失败,可是仔细一听,又发现低音区域出现的 f 力度的和弦织体却又“不合时宜”的反复出现,彷佛另外一个声音在说“我不怕失败”,就这样,矛盾的情景交织出现,于是就过渡到了第二部分的第二乐段。第二乐段主题是这首舞曲最令人激动的时刻,钢琴演奏也是极富魅力。从第92小节开始,钢琴音响效果不断增大,演奏的力度从“f”到“ff”直至变为“fff”,左手弹奏的八度气势逼人,高潮迭起,彷佛高处的浪头呼啸而下,与此同时右手不断跳动的音色用饱满的颗粒感稳定地冲击着左手弹奏的音符,整体既沉稳又有起伏。

(三)《萨拉班德》No3.7(1887. 9 )音乐本体分析

No3.7是萨蒂创作的第三首萨拉班德舞曲,调性改为降D大调,曲式结构不变。这三首舞曲都属于二部式结构。节拍方面,第三首组曲与第二首相同,速度为广板,听起来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受。

第三首组曲中,萨蒂对音乐结构的安排如上述组曲如出一辙,依然采用重复式手法,这里不再赘述。第一部分速度比起前二首速度放慢,给人一种异常冷静的体验,让音乐旋律重复感得到了最大化的呈现,主题也更加让人印象深刻。第二部分中,主题和弦采用了属调建构方式,提起来调性并不是特别稳定,而是有一种晦暗模糊的调性色彩。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萨蒂创作中将各和弦的和弦色彩加入旋律化应用,而非调性中的和声色彩。所以,第三首组曲的主调性主要集中于组曲开始和结束处的功能性的强调,而非调性变化中的突出。

No3.7萨拉班德舞曲系列作为最后一首组曲,它具有鲜明的特征,每一个部分都让人耳目一新。第一部分开始时节奏很慢,伴随着配乐发出庄严性色彩,速度逐渐加快但是旋律与和声的稳定性依然如故,反倒有一种安宁喜悦之情。主题源自西班牙舞曲元素与宗教结合,将圣徒内心庄严衬托了出来。第二部分音乐的节奏和力度时快时慢,象征着海上风浪的颠簸,同时也折射出世俗社会中普通人的坚毅果断的决心和勇气。两种不同的节奏力度是自然过渡的,不会给人一种突兀感,这样反倒更加真实自然。第二部分的下半部分接着主题进行,这部分起伏更大,将暴风雨来临的那种凶险和内心的慌乱展现得淋漓尽致,随着音乐的进行,可以感受到心情与海浪在同步起伏变化。经历了大风大浪,结尾处转为和谐的画面,五声音阶入耳,心情顿时变得愉悦,主题旋律感再次升起,于是就进入了终了部分。

No3.7总体看呈现“快——慢——快”的节奏,首尾快,中间慢,极其规整。No3.7伴随着主和弦音的出现结束了。第13、15、17等小节就出现了四次64 分后附点的节奏,这种动机对于组曲主题有着鲜明的提示,主题在这个动机中逐渐显现。钢琴演奏部分突出了这个后附点节奏,弹奏清楚果断准确。萨蒂在这里使用了模仿钟鼓声音的音色,钢琴高音部分的音色魅力一览无余,接下来的八度旋律听起来有一种宗教般空灵的感觉,彷佛是天籁之音。

三、埃里克·萨蒂《萨拉班德》三首组曲音乐元素阐释

《萨拉班德》三首组曲音乐元素极为丰富,一方面对组曲音乐本体构建起到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对组曲音乐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对音乐对称结构、数理逻辑结构、色彩化和声等几种重要元素进行阐述。

(一)音乐对称结构

对称结构在音乐创作编排中十分常见,但是在舞曲当中十分罕见。萨蒂三首组曲创作中重视对称结构,证明他认识到对称结构在编排中的价值,但是他并不是十分确定这种尝试是否有效,应该把握这一点。

例如,No3.7第一部分主题开头与结尾的主和弦完全相同,这对节奏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导致这四个小节支撑起了乐段,为重复性功能发挥、乐句衔接提供了动力。音乐对称结构其实是理性思维的衍生,通过理性思维的指导,应用到对称结构设置当中。另外,对称结构也体现在乐思之中。例如,No2.4的第二部分中,45小节至52小节与48, 49小节形成结构对称。从听觉感受上看,萨蒂的这种设计极大地提升了简约主义的应用效果。观众在享受到这种结构稳定性的同时,能感受到一种理性带来的智慧之美。

(二)数理逻辑元素

西方近代音乐是在西方理想主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成熟的,因此西方近代音乐反映出鲜明的数理逻辑特征。萨蒂自然也受到了数理逻辑的影响,但是他与其他音乐家不同,他对数字“3”情有独钟。“3”在西方文化体系当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基督教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三角形、红黄蓝三原色以及三和弦等都与“3”关系密切。从萨拉班德三组曲的设计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例如No1.1从第一乐段起,萨蒂就把三个不同和弦设置在一个片段动机里面,产生了跨小节的散化节奏动机,目的是为了听觉效果更加鲜明,起到强化主题的作用。又例如No3.7创作中,萨蒂直接采用了三连音节奏,而且将和弦音分解后形成了单音线形旋律,这些旋律线条都是按照三连音形式进行精心编排,然后将分解后的色彩和声进行组合。可见,数理逻辑元素在萨蒂的这三首组曲当中具有重要性。

(三)色彩化和声元素

这三首组曲应用了大量色彩化和声元素。萨蒂在第一首组曲中,对属七、属九和弦的尝试让他更加自信。第二首和第三首当中,例如上主音二级上的变化七、九和弦,下中音六级上的七和弦以及主音上的七和弦等屡见不鲜。萨蒂通过这些和弦起到了色彩化功能,加强了和弦色彩特征的大胆展现。这种特征在传统的古典音乐、宗教音乐当中十分罕见,也很少有人重视这种元素,但是萨蒂恰恰认为这种功能不和谐的色彩元素应用可以增加空间张力,提供不一样的审美趣味。总之,萨蒂通过色彩化和声元素的应用,取代了传统的功能性和声元素应用模式,为这三首组曲的音乐风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四、结论

综上所述,《萨拉班德》三首组曲当中采用了大量区别于传统的新音乐元素,为音乐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曲式发展、旋律走向提供了大量的动机和思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陳婷.浅析埃塞克·萨蒂的《萨拉班德》[D].济南:山东大学,2010.

[2]陈卉.20世纪艺术史上100位大师的作品(27)[J].世界美术,2009(3):99-101.

[3]曹仕锋.钢琴艺术发展概述暨钢琴作品风格分析[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8):84-87.

[4]岳燕.埃里克·萨蒂作品结构中重复手法的运用——以《萨拉班德》《吉姆诺佩迪亚》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4):133-134.

[5]袁媛.追求钢琴艺术流派 拓展学习思维空间[D].太原:山西大学,2004.

[6]张彬. 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周立言(1970—),女,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本科,副教授,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教育学,研究方向:钢琴表演与教学。

猜你喜欢

音乐元素埃里克
没有你
没有你
鸡知道吗
两美元的圣诞树
拿开以后
谈音乐元素的融入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探讨动漫人物性格表现和音乐之间的内在关联
模范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