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质量的四大要点

2020-12-15吕欣

文教资料 2020年26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学习能力

吕欣

摘   要: 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能力评价质量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给当前教学工作的升级带来直接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质量,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加快“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本文结合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实际,就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质量的提高策略展开探讨,为广大同仁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学习能力   评价质量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的差异,参考一定的指标或规则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生的行为、效果做出的客观描述与测定。作为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给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强劲的驱动力。学习能力作为学生获取新知识、适应新环境及谋取新发展的综合表现,提升对于学生这方面的评价质量,给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与升级做出正确引导。立足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准确评价,能够有的放矢地建立高校思政课程评价模式,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质量的必要性

在传统教学当中,高校思政课程大都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而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基于此,通过“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转变,构建起“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成为今后教学工作开展和优化的主要方向。

第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质量的提升,实际上是由思政课程的本质决定的。思政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生对于思政知识的理解,而且取決于思政教育能否对学生的行为品德及思想观念带来积极有效的影响。对于思政课程的教学评价而言,如果只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成效,不关注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就难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第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质量的提升,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新需求。当前,国际形势愈发复杂多元,对于高校思政课程来说,不能培养只会考试的学生,而要对学生的理论学习、道德修养及思想政治素质等要素进行全面评定,这些要素是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质量的提升,是改进当前高校思政课程落后的评价方式的必然要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政课程一直处于“口号喊得响,实际地位低”的尴尬地位。在一些高校的授课体系中,思政课程被视为政治任务组织开展。学生毕业后就要投身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对于专业课程的关注度必然要高于思政课程。长期下来,思政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很难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针对思政课程的教学研究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对此,通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质量倒逼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二、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思政课程教学评价的要点

对于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构建而言,需要明确评价的主体、客体及中介三个基本要素。

其一,评价主体。一般是负责该方面评价的机构或负责人,包含主管领导及专业的课程评估人员、思政课教师、接受思政教育的学生、社会用人单位等。

其二,评价客体。主要是指被评价对象及评价内容,思政课教学评价工作的评价对象是教师和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学评价主要是学校管理部门及任课教师对自身思政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一般包含思政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迁移能力及实践能力等方面。

其三,评价中介。主要涉及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及教学影响力等,具体到评价过程,一般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教师进行评价:是否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否科学、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是否合理、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讲解、教学效果是否理想等。

三、新时期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变与发展

在以往的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评价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和理论知识两个角度,在这个过程中,大都下意识忽略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要想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开展思政课程教学评价,必须重点围绕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展开。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知识学习及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要就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进行及时评价,如通过组织测试、活动等方法评价学生的合作、沟通及表达能力,根据评价结果判断学生的辨别信息、透视社会现象及持续学习的能力是否得到了锻炼与升级等。

为更好地提高对于学生思政课程学习能力的评价质量,笔者认为,要及时构建出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在理论范畴中,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教学评价模式有“泰勒模式”“CIPP模式”两种;在我国高校教学评价领域中,主要有“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种评价模式,前者立足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教师作为教学评价的核心,几乎所有教学评价工作都是围绕教师展开的,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成果及教学方法等因素都会被纳入教学评价范畴中。当然,在该评价模式下,并非完全忽视对于学生的评价,只不过对于学生的评价很多时候单纯被视为对教师评价的参考。“以学为主”的评价模式立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坚持以学生为教学评价的核心对象,教学评价工作需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欲望及学习能力展开,对于教师的评价则成为点缀。

实际上,“以教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教学评价的主流模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价值,将教学效果的优劣归结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显然,这样的评价方式极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独立性的培养。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知识的获取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远比向他们传授知识更有价值。具体而言,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构建要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质量为基础,要充分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以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及主观能动性为主要目的,切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总体而言,加强“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加快二者的交融与均衡,才是新时期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有力方法。

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质量的四大要点

对于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而言,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基于此,要想有力提升学生的思政课程学习能力评价质量,不仅要脱离“以教为主”的限制,而且要克服“以学为主”的缺陷,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加快“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政课程教学评价模式构建。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构建完善的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着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质量的过程中,首要一点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全面评价。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存在差异,在思政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要求应力求广泛,识记理解、表述应用、探究创新及分析综合等能力都需要单独表述,在此基础上就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及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思政课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有效路径。所以,在开展思政课程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坚持思想教育评价与能力评价并重,将学生的三观形成及对于国家制度、社会形态的信念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对于不同专业及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思政课程的开展要求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评价标准的设置过程中,应相应地有所倾斜和侧重。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教学目标是否高效实现时,教师要就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察,重点关注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是否具备了新时期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素质、价值观及行为能力;在评价學生学习情况时,教师不仅要就学习结果进行考察,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在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情况时,要通过对于学生辨别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及沟通合作等能力的观察分析,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在评价完成后,教师要将最终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学校相关部门,不仅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今后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调整与优化。

(二)立足课堂评价,兼顾实践活动评价。

与其他课程类似,高校思政课程同样是由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组成的。对于理论教学部分的评价,主要依赖于阶段性的测试与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对于思政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当然,评价方式有很多,如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但理论教学效果不能代表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思想政治素质,也难以体现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所以,要进一步增加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评价比重,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实践结束后让学生撰写活动感想、小结及调查报告等,并以此为资料进行实践评价,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三)坚持教师主导,提高学习能力评价质量。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更是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重要主体。在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立足思政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思政课程学习的技巧,另一方面,要分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就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为此,教师要转变以往只关注学生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及道德品质的评价方式,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引导学生掌握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逐步摆脱在学习中对教师产生的依赖感,使他们明白学习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要学会向他人、向周边环境、向整个社会学习。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时常对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查找学习过程及学习能力上存在的不足,结合教师建议不断优化学习技巧与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今后的职业生涯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把握教学环节,做好不同阶段教学评价。

在思政课程的组织开展过程中,做好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能力评价,是科学进行学习质量评价的重要路径。具体而言,在学生入学之初,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摸底评估;在组织开展新课程之前,对学生预习学习的能力进行诊断性评价,就学生对新学习内容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进行考察,以此判断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新课预习;在课程开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可通过测试等方式,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与理解情况进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科学优化今后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节奏;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写调查报告及参与实践活动等方法,评价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掌握与运用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后,思维能力及活动组织能力、社会实践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五、结语

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是一项系统且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科学有效的学习能力评价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思政基础,促进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使其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鉴于此,如何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政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质量,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又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值得所有高校思政教师及管理层考虑和落实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彭军林,朱霁.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性学习教学能力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6(07):192-193+196.

[2]高亚春.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新媒体环境为背景[J].学理论,2017(01):218-219.

[3]汤雪峰,张海涛.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思政教学评价的重释与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8):128-131.

[4]陆启义.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能力培养融合研究[J].文教资料,2019(03):207-209.

[5]乔凯,张晓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的前提与关键[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12(03):17-21.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学习能力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