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探究教材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以一道抛物线定点问题的教学为例

2020-12-15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100045宋云军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抛物线定点变式

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 (100045) 宋云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显重要.本文尝试从一道教材习题入手,为学生的思维“牵线搭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由此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问题提出

问题1(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70页练习B第2题)过抛物线的顶点O作两条相互垂直的弦OA和OB. 求证:弦AB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定点.

师:这是一道抛物线的定点问题,设题中的抛物线方程为y2=2px(p>0) ,下面请大家讲解一下自己的做法.

师:生1使用了研究圆锥曲线问题的通性通法,请大家发表一下对这个方法的看法.

师:生2的思维很严谨,大家在解题过程中,要有意识“回头看”,检查解题过程是否有漏洞. 其实,我们借助直线AB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可以确定出这个定点的坐标,这也就是在应用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综上所述,直线AB过定点(2p,0).

综上所述,直线AB过定点(2p,0).

师:大家善于思考,思维活跃,想出了三种方法解决问题1, 这三种方法启发我们在处理圆锥曲线问题时,不能一味追求设点或者设斜率来寻找切入点,而是应该根据题目条件或者题目所求灵活选择. 由此我们得到抛物线的第1个结论.

结论1 设抛物线y2=2px(p>0),过抛物线的顶点O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OA和OB,则直线AB过定点(2p,0).

点评:在问题1的探究中,学生注意到考虑斜率k是否存在,是否为零;截距b是否为零等情况,使分类讨论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完备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逆向探究,猜想论证

问题2 结论1的逆命题是什么?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吗? 请给予证明.

生5:设抛物线y2=2px(p>0),过点(2p,0)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O为抛物线的顶点,则OA⊥OB.

师: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生5和生6的合作很完美,带领大家经历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 证明了结论1的逆命题是正确的,由此我们得到抛物线的第2个结论.

结论2 设抛物线y2=2px(p>0),直线y=k(x-2p)(k≠0),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O为抛物线的顶点,则OA⊥OB.

点评:引导学生构造已知命题的逆命题,并对其进行真假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能开阔学生思路,深化理解,感悟本质,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三、深度探究,类比推广

问题3 结论1中的直线OA与OB相互垂直,等价于直线OA与OB斜率之积为-1,如果把条件改为:直线OA与OB的斜率之积为一个不为零的常数λ,是否还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呢?

师:同学们善于类比,奇思妙想,通过类比问题1的解答方法,为解决问题3“插上了翅膀”,由此我们得到抛物线的第3个结论.

点评:通过类比衍生,迁移拓广,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能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拓展思维,提高应用水平

问题4 (2018年西城区高二数学(理科)第一学期期末第18题)设F为抛物线C:y2=2x的焦点,A,B是抛物线C上的两个动点,O为坐标原点.(Ⅰ)略;(Ⅱ)当OA⊥OB时,求|OA|·|OB|的最小值.

问题5 (2015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广东赛区预赛试题第10题)已知抛物线y2=2px(p>0)上两个动点A(x1,y1)(y1>0),B(x2,y2)(y2<0).(Ⅰ)略;(Ⅱ)若OA⊥OB,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点评:笛卡儿说:“我所解决的每一个问题将成为一个范例,以用于解决其他问题.”问题4,5都是以问题1作为题根而编制的,学生通过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激活思维的变通性.

五、教后反思

(1)发掘教材习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指出:“很多例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教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行性.” 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材习题的潜在功能,平时多注意和积累教材一些有价值的习题,并且对它们进行变式研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深入的探究,挖掘出隐含的问题的本质属性,探求其规律性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的同化、迁移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

(2)加强变式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谓变式探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层次、形式、背景做出改变,即有目的地对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进行合理的转化,提升命题的可能性,然后引导学生以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探究解决这些新命题.

正如新课程中所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 记忆、 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方式.”【1】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学生思维水平的 “最近发展区”对问题进行变式探究,从不同角度拓宽思路 、层层推进,让学生享受探索之旅的同时,提高了应变能力、探索能力,还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教师不应把探究出的问题的结果作为一次探究活动的结束 ,而应把问题的探究和发现解决的过程延伸到课外和后续内容的学习.【2】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本节课问题1的探究可能“意犹未尽”,有一种继续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与学习的动力.所以,笔者又设计了如下对问题1的两个变式探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进行独立探究.

变式1 设抛物线y2=2px(p>0),过抛物线上任一点P(x0,y0)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PA和PB,则直线AB过定点(x0+2p,-y0).

“在课堂上,展现‘活生生的’数学探究和应用过程,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操作、尝试、验证,再加以分析、比较、抽象、概括 ……获得数学知识和问题解决.”【3】变式探究并不是单一地追求深度和难度,它的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巧妙设问,将学生带进探究的深度思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培养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猜你喜欢

抛物线定点变式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巧用抛物线定义妙解题
抛物线高考满分突破训练(B卷)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阿基米德三角形在抛物线中的应用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赏析抛物线中的定比分点问题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