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汨罗建设实践与理念

2020-12-15

乡村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汨罗美丽生态

何 穆

(中共汨罗市委党校,湖南汨罗414400)

2016年8月,新一届汨罗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指引,秉承骆驼精神、求索精神、龙舟精神,审时度势、顺时应势,号召“向着建设更高品质生态文化活力汨罗坚实迈进”。催征的号角慷慨激越,前进的步履整齐铿锵。在1 562 km2的热土上,迅速唱响奋斗主旋律,激情高奏跨越交响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罗城大地火热铺开。

1 建设更高品质生态汨罗的科学依据

判断一个理念是否有完整、统一的涵义主要有3条标准:一是是否有一个贯穿其中的思想内核,二是是否有一个贯穿其中的主题,三是是否从理念上正确地解决了与主题相关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汨罗市委、市政府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围绕实现汨罗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联系汨罗市实际,提出并明确了汨罗市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目标、路径、重点、载体和战略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建设更高品质生态汨罗的理念体系。

1.1 生态汨罗建设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化、地方化

生态汨罗建设的执政和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化、地方化,是地方党委、政府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政策的坚持与贯彻,是从理论和实际结合层面对中央大政方针创造性的理解和执行,既贯彻了中央、省委、岳阳市委的精神,又符合汨罗市实际,突出汨罗市特点。可以说,生态汨罗建设理念,既承党性,又合民心。

生态汨罗的提出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一大攻坚战。这些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与战略定位。2016年1月,习近平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生动描绘了我国生态建设愿景: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这正是对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回应。因此,将生态汨罗建设摆在了3个汨罗建设中的第一位,建设生态汨罗,建设美丽乡村,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罗城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湖南省经济发展有几个大的战略,分别是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长江经济带战略。环洞庭湖区横跨鄂中南和湘北,城市密集,在这一地区环绕着湖北荆州、石首,湖南长沙、益阳、常德、澧县、津市、岳阳、汨罗和沅江等10余座城市。长江经济带战略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2018年4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这一重要论述是针对当前长江经济带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等问题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和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提供了重要遵循。不管是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还是长江经济带,他们的底色都是绿色,都是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汨罗市属于这个战略城市群的“一小时经济圈”,其走的也是绿色发展路线,建设的是生态汨罗。

1.2 生态汨罗建设理念是切合汨罗市实际又鼓舞人心的发展战略

建设生态汨罗,既顺应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又可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遗留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汨罗市在全国废旧物资回收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新市镇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集散中心。高峰时期,其交易量突破100万t,交易额达70亿元,每年生产再生铜、铝、钢、塑料等原材料50万t以上。废里淘宝、节约资源,却对新市镇环境带来了污染,特别是废气的随意排放,从汨罗市出城前往新市镇能闻到明显的臭塑料味,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长此以往,新市镇居民对此意见很大,这种意见不仅仅是针对企业,更多的是对政府不满。川山坪镇是有名的麻石之乡,矿石开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是触目惊心的。由于长年开采,山坡早已没有绿色,山体垮塌的风险日益增加;麻石加工时产生的废水任意排放污染了当地的水源。这样的现实状况与倡导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是极其不相符的,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不相符的。

1.3 生态汨罗建设理念是市委、市政府的历史担当

建设更高品质的生态汨罗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践行党中央伟大决策的有力举措,是符合汨罗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回应汨罗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市委、市政府的历史担当。

1.3.1 提出了正确的战略。以“三园一区”为主要抓手,主动对接大长沙,提升区域竞争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展现队伍新作为,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努力当好“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领头羊,建设更高品质的生态文化活力汨罗。

1.3.2 描绘了美好愿景。建设更高品质的生态汨罗的奋斗目标是城乡同治扎实开展,环境卫生常态保洁,垃圾处理分类减量,污水处置基本达标,产业污染有效遏制;绿化提质全面落实,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可持续的城乡生态格局初步形成;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成为时尚,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品,对人居环境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1.3.3 指明了落实路径。生态汨罗建设提出具体的考量项,指向鲜明、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两大路径。一是突出城乡统筹,实现全域互动。中国共产党汨罗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着眼于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自豪感、归属感,让市民享受乡村的山水与空气,让农民享受城市的文明与服务。”打造品质城市,建设秀美镇村,大办民生实事,构建互动格局。

二是突出绿色生态,建设美丽家园。绿色发展,针对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实质是可持续发展、充满活力和后劲的发展,是着眼于长期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汨罗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以更坚定的决心推进生态建设,坚决不欠‘新账’,逐步还清‘旧账’,坚守‘生态红线’,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

建设更高品质的生态汨罗的发展思路、施政纲领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是有科学依据的。其紧紧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问题为导向,切合汨罗市实际,顺应群众呼声,也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历史担当,是正确的行动纲领。

2 建设更高品质生态汨罗成绩显著

3年多来,生态汨罗建设成绩斐然,顺利通过了中央环保督查及“回头看”、中央办公厅和审计署暗访督查、湖南省环保督查等一系列高规格、全领域的环保检查,取得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柳宗元的诗句既是对人生的感怀,也是在真切地赞扬绿水青山的汨罗。如今的汨罗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1 天蓝水清,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面对长期粗放式发展积累的各种问题,新一届汨罗市委、市政府果断出击、铁腕治乱,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

2.1.1 剑指顽疾,靶向整治。全面查找环境风险,专项治理生态隐患,持续推进小散乱废、麻石加工、沙石开采、畜禽养殖等行业整治。全面关停非法废塑料加工企业,引导61家黏土砖厂、14家造纸企业全部退出。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 755 t,减少取土用地近40 hm2,全面取缔零散废品收购点,彻底关闭团山市场,再生资源交易划行归市。2019年2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新市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做法,发表文章《“破烂王”变干净了》推介汨罗市升级资源行业、整治环境污染经验。沙石领域整治实行汨罗江全线禁采。为了化解再生资源行业曾经面临的困境,汨罗市在2年内划定生态红线,关停污染企业,完善配套设施,推动企业转型。在推进产业绿色发展上,重点以再生塑料行业整治为突破,探索传统产业环保转型提质升级的可行路径。资源浪费、植被破坏、面源污染得到有力控制,收获广大群众真心点赞。

2.1.2 红线管理、圈区保护。2018年4月27日,习近平考察长江,勉励要守护好一江碧水。一直以来,汨罗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的嘱托“守护一江碧水”,制定《汨罗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红线保护面积占市域面积的7.8%。“十条禁令”保护江河湖库,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禁建、禁伐、禁养、禁游、禁炮、禁入”。全市范围内268名河长、16名护河警长、102名民间河长、100多名护河志愿者定期巡查值守、有问题现场解决。2017年,汨罗市河长制工作在岳阳市考核中位居前列,2018年考核在岳阳市排名第一。2018年9月底前,汨罗市完成了对洞庭湖水域矮围的全面拆除,共拆除面积143.87 hm2,围堤长度2 260 m。如今,沿着磊石垸大堤行走,沿线水系景观清爽干净,湿地修复成效显著,绿水青山交相辉映。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汨罗江汨罗段被评为全省美丽河湖。汨罗市水生态资源的保护得到了中华环保世纪行的肯定。

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使得汨罗市的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提高,2018年达到87.4%,2019年达到90.3%,超过全省和岳阳市平均水平。

2.2 村洁景美,美丽乡村不断升级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离不开农村环境整治。4年来,汨罗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纳入建设生态汨罗的重点内容之一。全域铺开农村“空心房”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分类拆除违建房、危险房、空心房和零散房,腾退土地复垦复绿。引导规范建房,提质集中居住村落,乡味长廊快速打造。深化厕所革命,扩建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村组中小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探索城乡垃圾清运一体化。评选美丽村庄、美丽庭院,以“点”带动,积极开展创建美丽庭院活动,把屋场建成文化公园,用“家的小美”推动“村的大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屈子祠镇伏林村汤家屋场,伏林村在美丽乡村集中攻坚行动中被列为重点村,在村支两委和乡贤的带领下,由内而外发生了人居环境的“大逆转”,拆除老旧偏杂屋,硬化加宽村级道路、修建篮球场、健身广场,塘坝清淤、生态护坡,栽种绿植,植草绿化面积超4 000 m2,整理生态菜园超3 000 m2,新增25盏路灯,建成2个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另外,鸡鸭圈养、禁放烟花鞭炮、文明节俭操办婚丧事宜,村民成为建设美丽家园的主力军。从茅草疯长的无人问津之地,到“公园式”屋场、明星屋场的转变,汤家屋场的建设经验吸引了许多游客,湘阴、华容等周边县市的村社区书记纷纷过来取经。这也“刺激”了伏林村其他屋场的村民,带动了其他屋场的建设,推动了“村的大美”。屈子祠镇伏林村获评2019年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以“村”驱动,创建一批精品村、特色村,把村庄建成生态花园,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武夷山村、西长村、长乐村)。以“镇”牵动,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把集镇建成宜居乐园,补齐了美丽城镇建设短板。以“线”推动,全市创建美丽乡村风景线条,把美丽“盆景”串成了道道靓丽风景。2019年7月28日,白水镇西长村被确定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汨罗市范围内广大村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2018年,汨罗市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区,2019年被定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全域推进示范市。

2.3 业兴民富,生态红利加速释放

实施绿化行动,建设生态廊道,推进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大面积造林0.45万hm2,绿化通道超500 km,玉池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神鼎山省级森林公园、八景洞省级森林公园巍然绵延、层峦叠翠。退耕还湿、封洲禁牧,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绿色环保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成为时尚,可持续的城乡生态格局逐步形成。环境的改善,使汨罗市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有力彰显,催生了观光农业、有机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业态,一批风情小镇、特色村落、诗画田园吸引八方来客。闵家新村初具雏形,西长花海香飘四季,大荆樱花笑迎春风,智峰山滑翔基地放飞心情,还有罗江杨梅、神鼎蓝莓、玉池山珍、西长富硒大米等特色产品,做到了一村一品。

猜你喜欢

汨罗美丽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吊屈原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