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新品种‘藏农薯1号’的选育

2020-12-15曾钰婷许娟妮祁驰恒刘正玉尼玛卓嘎李淑萍

中国马铃薯 2020年4期
关键词:晚疫病西藏自治区艾玛

曾钰婷,许娟妮,祁驰恒,刘正玉,尼玛卓嘎,斯 年,欧 珠,李淑萍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西藏 拉萨850032)

1 选育过程

按照抗病、优质、丰产的育种目标,采用杂交育种技术,2010年以引自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的菜用兼加工型品种‘陇薯7号’为母本,西藏自治区地方品种‘昌都土豆’为父本,经定向选择,至2018年育成马铃薯新品种‘藏农薯1号’,原代号:Z1103-3。2019年4月通过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藏种审证字第2019184号。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特征

‘藏农薯1号’株型直立,株高66.0 cm左右,茎粗1.3 cm左右,茎绿带紫色,横断面三棱形,主茎数4.0个左右,分枝数9.0个左右。叶小、深绿色。聚伞花序,花冠白色,天然结实少。块茎椭圆形,表皮黄色、光滑,薯肉黄色,芽眼中等,芽眉紫色,结薯集中,较整齐,商品薯率较高。块茎食用品质好,适宜鲜食菜用。

2.2 主要特性

‘藏农薯1号’晚熟,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115 d。幼苗长势中等,结薯集中,大中薯率67.00%,中抗马铃薯晚疫病,蒸煮食用口感好。

3 产量表现

3.1 比较试验

2015年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马铃薯试验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藏农薯1号’折合产量3 189 kg/667m2,比对照‘艾玛土豆’增产59.91%,居7个参试品系第1位。2016年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马铃薯试验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藏农薯1号’折合产量3 050 kg/667m2,比对照‘艾玛土豆’增产63.00%,居7个参试品系第1位。

3.2 鉴定试验

2017年在拉萨市进行产量鉴定试验,‘藏农薯1号’平均产量达到3 222 kg/667m2,比当地品种‘艾玛土豆’增产33.00%;2018年平均产量3 080 kg/667m2,比当地品种‘艾玛土豆’增产21.36%。

3.3 生产试验

2019年在拉萨市、贡嘎县和仁布县3个点进行全区马铃薯新品种生产试验,‘藏农薯1号’3点平均产量3 110 kg/667m2,比当地对照品种‘艾玛土豆’平均增产16.49%。

4 品质及抗病性鉴定

2017~2019年四川省中安检测有限公司3次对薯块化验分析:‘藏农薯1号’薯块平均干物质含量21.40%,淀粉含量17.50%,粗蛋白含量1.55 g/100g,维生素C含量18.10 mg/100g,还原糖含量0.37 g/100g,铁含量7.90 mg/kg,锌含量<3.00 mg/kg,钾含量4.60 mg/g。

2018年经湖北省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田间晚疫病抗性鉴定,在晚疫病高发期,晚疫病田间抗性高于对照品种‘米拉’,略低于对照品种‘鄂马铃薯5号’。

5 栽培技术要点

(1)根据当地气候情况适时播种,拉萨市和日喀则市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林芝市和山南市适当提前播期。播种密度3 300~4 000株/667m2,行距70~80 cm,株距20~25 cm。用种量150~180 kg/667m2。

(2)施农家肥1 500~2 500 kg/667m2作基肥的基础上,施马铃薯专用肥或硫酸钾型复合肥50 kg/667m2。马铃薯幼苗出土5~10 cm时,结合除草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10 cm左右。10~15 d后进行第2次中耕,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3次中耕,更浅且远离根系,以免损伤匍匐茎,影响结薯。

(3)病虫害防治应切实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发生病害,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防治手段及时防治。

(4)在收获前一周割掉薯秧,以便晒地,促使薯皮老化。收获时防止机械损伤,入库时轻拿轻放,尽量避免碰撞,减少病菌入侵,减少贮藏带来的损失。

6 适宜种植区域

‘藏农薯1号’适应性较强,适宜在西藏自治区海拔3 000~4 000 m农牧区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晚疫病西藏自治区艾玛
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厅向广西地方志办公室致感谢信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探索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点滴思考
浅谈西藏地区阅读推广工作——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阿佳讲故事”为例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艾玛打雪仗(下)
艾玛打雪仗(上)
艾玛打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