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大四化''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2020-12-15董清山范书华解国庆王艳赵云彤

中国马铃薯 2020年4期
关键词:切块种薯覆膜

董清山,范书华,解国庆,王艳,赵云彤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

牡丹江市的宁安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重要的马铃薯产区,2019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13 600 hm2,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攀升至黑龙江省内前列,其中大垄膜下滴灌栽培模式正逐渐被接受,面积逐年攀升。该栽培模式生产出的商品薯外观品质佳,深受消费者喜爱,售价可较普通栽培模式高出0.2元/kg左右,现已打出宁安马铃薯区域特色品牌,成为了黑龙江省优质薯产区,使马铃薯快速成为宁安市特色优势作物之一。随着该栽培模式应用面积的不断扩大,随之带来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种植水平差异较大等栽培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因此亟须一套标准化技术进行示范推广。

为了充分利用产区内所特有的气候资源、土壤资源与水资源优势[1],全面提升马铃薯商品品质,实现宁安优质薯产区规范化、标准化,促进当地马铃薯种植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团队经过几年的研究、调研、总结,研发、集成了一套马铃薯“大四化”(大垄栽培、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施肥立体化、药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本项技术是以“大四化”为核心技术并集成种薯处理、平衡施肥等技术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和原有种植方式相比具有“四省两增”(省水、省肥、省药、省工和增产、增效)的优势[2-4]。

1 马铃薯“大四化”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1.1 选地整地

1.1.1 选地

马铃薯适宜微酸性的土壤,应选择地势高亢、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pH 5.6~6.0,易于排灌的砂壤土为宜。前茬选择无普施特、豆磺隆等长效除草剂残留的玉米、麦类、大豆等非茄科类作物茬口为好。

1.1.2 整地

马铃薯是在地下结块茎的作物,为了使植株生长茁壮、易于多结薯,结大薯,必须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等条件得到改善,而深耕整地是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的有效措施。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抓紧时机尽早进行秋耕,因为秋耕后距离播种时间越长,则土壤熟化的越好,同时早耕有利于接纳雨雪,沉实土壤,也有利于消灭害虫。一般要求耕深30 cm,可以结合秋整地时加施有机肥,以减少春季作业压力[5]。

1.2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目的,选择适合当地种植、增产潜力大且通过国家登记的马铃薯品种。

1.3 种薯处理

严格按照种薯处理技术要求进行困种催芽、切刀消毒和药剂拌种。

1.3.1 困种催芽

种薯从窖中取出并经挑选后,置于温暖室内,用麻袋等透气物品覆盖,温度维持在10~15℃,待芽眼刚刚萌动或幼芽冒锥达到0.5 cm左右时即可切块。

1.3.2 种薯切块与消毒

种薯切块在播前2~3 d进行,每个切块不宜低于25 g,切成楔状,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一般50~100 g重的种薯可以从顶部到尾部纵切成2~4块;如种薯过大,切块时可从种薯的尾部开始,按芽眼排列顺序螺旋向顶部斜切,最后再把芽眼集中的顶部一分为二。切块时淘汰病、烂薯。切刀应进行消毒,所用消毒药剂为500倍升汞或0.1%~0.2%高锰酸钾溶液[5,6]。

1.3.3 药剂拌种

使用微生物拌种剂进行拌种,每1.5 kg药剂可拌150 kg薯块,要求切块后30 min均匀拌于薯块切面。

1.4 播种

1.4.1 播期

覆膜栽培播期较常规栽培可提前10 d左右,宁安市一般4月20日左右即可。

1.4.2 播种

使用马铃薯专用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10~12 cm。

1.4.3 密度

采用大垄单行或双行覆膜栽培,大垄单行栽培,垄距80 cm,垄上单行,株距22~26 cm;大垄双行覆膜栽培,大垄垄距140 cm,垄上双行,行距35~40 cm,株距25~30 cm。保苗48 000~57 000株/hm2。播种量1 500~2 250 kg/hm2。

1.5 铺滴灌带与覆膜

因为覆膜及滴灌带的铺设会影响播种速度,所以覆膜可以与播种同时进行也可分开进行,应根据播种时间充足与否决定。1行马铃薯铺设1条滴灌带或2行马铃薯铺设1~2条滴灌带。

1.6 膜上覆土与除草

待大部分芽距地膜2~3 cm时进行,用马铃薯专用覆土机进行膜上覆土,覆土厚度3~5 cm。

膜上覆土后及时进行封闭除草。用90%乙草胺2 000 mL/hm2+50%嗪草酮750 g/hm2+水400 kg/hm2进行机械喷雾。如后期杂草过多也可进行苗后灭草,在杂草2~4叶时期用2.5%的玉嘧磺隆70~120 g/hm2+水400 kg/hm2或48%灭草松2.5 kg/hm2+10.8%吡氟氯禾灵0.8 kg/hm2+水400 kg/hm2进行机械喷雾。

1.7 水肥管理

1.7.1 肥料管理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对肥料要求很高,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没有足够的营养,马铃薯就不能获得高产。根据试验,每生产500 kg块茎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5~3 kg;磷0.5~1.5 kg;钾6~6.5 kg。具体应根据马铃薯需肥特性、土壤供肥水平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也就是要配方施肥,同时要考虑硼、钙、镁、铜等中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

(1)基肥

常用基肥有复合肥、农用磷铵(碱性土用磷酸一铵、酸性土用磷酸二胺)、尿素、氯化钾、农用硫酸钾、生物有机肥等,基肥可采用条施方式随播种时一次性施入。

一般氮肥可20%作基肥,80%作追肥;磷肥可70%作基肥,30%作追肥;钾肥可50%作基肥,50%作追肥[7]。

(2)滴灌追肥

滴灌追肥时首先根据轮灌区面积的大小计算施肥量,将肥料倒入施肥罐放水溶解肥料,然后先滴水1~2 h,待肥料完全溶解后开始滴肥,最后再滴水0.5~1 h。可依据马铃薯不同时期养分需求特性、土壤墒情、自然降水等因素调整滴灌追肥频率,滴肥一般分3个时期。

前期(幼苗期):促根,用中氮高磷低钾配方,追肥量占滴灌追肥总量的20%;

中期(发棵期):壮苗,用高氮低磷中钾配方,追肥量占滴灌追肥总量的50%;

后期(结薯期):膨薯,用低氮低磷高钾配方,追肥量占滴灌追肥总量的30%。

(3)根外追肥

除三要素外,硼、钙、镁、铜等微量元素也是马铃薯生育期间所必不可少的,为此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根外追施,叶面喷施硼酸钙镁(盛花期前使用,每次用量15 kg/hm2)、磷酸二氢钾(含量98%、使用浓度0.5%)等2~3次。

1.7.2 水分管理

马铃薯是喜水作物,每形成1 kg干物质,需要消耗掉水400~600 kg。发棵期的耗水量约为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此期不能缺水,否则植株生长缓慢,发棵不旺,难以丰产;结薯期是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更要保证水分的充足均匀供应[5];整个生长期可利用滴灌浇水6次左右。现蕾开花前一般每次滴2~3 h为宜,现蕾开花后3~4 h为宜。具体的灌溉时间以根层湿润为宜。收获前7~10 d应停止浇水,以利于薯皮老化。

1.8 病害防治

马铃薯田间防治的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

1.8.1 早疫病

可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洁田园、配方施肥等农业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可于发病初期用百菌清、恶霜·锰锌、恶霜灵、氰霜唑、代森锰锌,硫酸铜钙等药剂进行,使用机械喷雾机喷雾,7~10 d 1次,防治3次左右,注意交替用药。

1.8.2 晚疫病

在马铃薯开花初期或盛期,当48 h之内的最低气温不低于10℃和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在75%的条件出现后即可开始预防。使用的药剂有甲霜灵锰锌、霜脲·锰锌、氟菌·霜霉威、精甲霜灵、烯酰吗啉锰锌、霜脲氰锰锌等,间隔7 d喷药一次,交替用药,共防治6~10次。

做好田间观察,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推荐使用施药同时添加硼酸钙镁、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采用不同搭配的药肥一体化防病技术。

1.9 虫害防治

1.9.1 地下害虫

结合施肥可于播前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3~4 kg/hm2。

1.9.2 蚜虫

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40 g,或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 000~4 000倍液喷雾。

1.9.3 瓢虫

可用50%敌敌畏乳油稀释1 000倍液喷雾。

1.10 收获贮藏

当正常生长的植株大部茎叶由绿转黄达到枯萎,块茎易与植株脱离而停止膨大即可收获,一般适宜的收获期为9月初至9月下旬。在收获前一周进行机械杀秧,杀秧前先拆除田间滴灌主管道。采用马铃薯专用收获机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收获,挖掘深度要合理,过浅会增加机械损伤率,过深土多筛不净埋薯。捡除病虫害薯、畸形薯,即可分级分类贮藏或销售。

2 注意事项

2.1 滴灌肥料选择要求

水不溶物的含量:杂质不能太多,不能影响灌溉系统的正常工作。

溶解速度:易溶解、溶解快,要求几分钟之内溶解[8,9]。

2.2 肥料间相互作用

防止不同肥料混配产生沉淀。如灌溉水硬度大(含钙、镁多)时,如果含磷肥料酸性不够,会产生磷酸钙盐的沉淀,堵塞滴头。混配后产生沉淀的肥料可以分开应用。最好选用溶解性好且养分纯度高的滴灌专用水溶肥料。选择好的肥料可延长设备寿命及减少施肥人工[7]。

2.3 合理灌溉

根据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水分需求规律进行灌溉,使根层土壤保持湿润即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经常用小铲挖开根层察看土壤湿润的深度。过量灌溉不但浪费水,严重的是养分淋洗到根层以下,浪费肥料;灌水不足会使植株生长、薯块膨大受抑制[10]。

2.4 系统堵塞

在水源入口用100目尼龙网或不锈钢网做初级过滤。过滤器要定期清洗;滴灌管尾端定期(1个月)打开冲洗一次。滴完肥后滴0.5 h左右清水,将管道内的肥液淋洗掉。另外铺设滴灌带时滴头务必朝上。

2.5 均匀度

要求灌溉均匀,可以在田间不同位置(如离水源最近和最远、管头与管尾、坡顶与坡谷等位置)选择几个滴头,用容器收集一定的出水量,测量体积,折算为滴头流量,要求不同位置流量的差异小于10%。

3 示范效果

该技术于2019年在宁安市英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进行示范推广应用,示范面积6.9 hm2。结果显示,通过采用“大四化”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宁安市英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取得了马铃薯平均单产50.8 t/hm2,较当地未应用此项技术的传统栽培方式(70 cm以下小垄、未应用水肥一体化、施肥立体化、药肥一体化防病等技术)增产2.7 t/hm2,平均增收3 943元/hm2的良好效果,合作社6.9 hm2马铃薯产量350 t,创产值56万元,经济效益14万元。

4 结论

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促进马铃薯产区栽培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有效降低化肥施用量,节肥节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土壤理化环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对保障马铃薯丰产稳产、全面提升马铃薯商品品质,增加薯农收入、促进马铃薯种植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切块种薯覆膜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旱优73”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比萨切块
马铃薯种薯催芽切块技术
随园食单——黄芽菜炒鸡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南北差异大到你想象不到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用于滑动部件的类金刚石碳覆膜特性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