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袋栽食用菌管理的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制研究*

2020-12-15易善秋

中国食用菌 2020年2期
关键词:食用菌体制大棚

易善秋

(信阳农林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目前农产品已进入贸易全球化,农产品进出口已经成为主要消费方式,农产品的卫生、等级等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农产品出口重要标准[1]。食用菌是我国第六大类农产品,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总量在全世界中排名第一,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进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

食用菌对生产加工环境要求极高,容易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出现变质等现象。我国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较为严重,尤其是“贸易壁垒”出现,更限制了我国食用菌出口,已出现多次由于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导致无法出口的问题[3],食用菌的质量安全受到关注。食用菌产业区别于蔬菜水果,是具有特殊性的产业,其原料供应、产品出货与其余农业产品具有较大差别,卫生安全性和产品新鲜度要求高于其它农产品。目前大多数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制多针对水果、蔬菜等农产品[4],针对食用菌的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制较少。大棚袋栽是我国食用菌的主要栽培方式,研究大棚袋栽食用菌管理的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制,对于提升我国食用菌的质量安全,推动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大棚袋栽食用菌管理

我国食用菌主要栽培方式是大棚袋栽,大棚袋栽食用菌可满足食用菌不同温度以及生产需要,提升食用菌产量与质量。长期栽培食用菌的大棚土壤中容易出现致病微生物种群富集情况,出现大量食用菌病害,影响食用菌产量[5],为提升大棚袋栽食用菌质量安全,大棚袋栽食用菌过程中应重视管理以下几方面。

1.1 温度管理

食用菌对温度要求极高,大棚袋栽食用菌栽培者应严格关注天气变化,控制棚内温度,晴朗天气时棚外温度较高,棚内温度高于棚外温度,为降低棚内温度提升食用菌产品质量,应对棚内采取降温保湿措施,可在日照较为强烈时,通常为上午9点至下午4点左右,在食用菌栽培大棚上覆盖草帘,降低棚内温度。食用菌需要在极为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棚内地面应勤喷水,降低棚内温度同时保持室内湿度。降温天气时,应采取相应升温措施[6],保持适宜温度提升食用菌生长环境,大棚袋栽食用菌栽培者应严格控制棚内温度。

1.2 水分管理

食用菌生长需要潮湿环境,栽培食用菌的袋内水分减少时,应及时补水,袋内重量减轻时可通过注水器将水注入袋内。栽培食用菌菌袋经过注水后菌丝吸收大量水分后加速生长,而生长释放的热量提升袋内温度,造成棚内温度因袋内温度升高而不断提升。控制棚内温度时应充分考虑袋内温度提升造成的棚内温度升高,并在升高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避免棚内温度提升幅度过大产生细菌污染食用菌栽培菌袋。

1.3 通风管理

食用菌生产需要大量氧气,大棚袋栽食用菌需要及时补充栽培菌袋中养分,袋内养分充足时才可保证食用菌出菇量。通过大棚通风增加棚内氧气,选取科学合理通风时间,定期喷水,保持室内氧气,提升大棚袋栽食用菌产量以及质量。

1.4 防治虫害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需要潮湿的环境,潮湿的环境较容易产生虫害,害虫在温度升高时加速繁殖。大棚袋栽食用菌应严格预防虫害形成,所有通风口应采取防治蚊蝇措施,若产生虫害,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虫害措施[7],保证食用菌质量安全。可将农药喷于已采摘食用菌的菌袋中,严禁将杀虫农药直接喷于食用菌实体中,选取农药时应选取低毒高效的杀虫药。

1.5 灾害处理

大棚袋栽食用菌过程中遇到冰雪等灾害,应在棚顶及时设置支撑物加固,避免棚顶塌陷,若棚顶出现局部塌陷情况,需要及时将食用菌袋移至安全地点。

2 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制

我国食用菌质量安全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管理部门制定的法律规定、质量监管部门以及食用菌行业协会制定的相关安全标准;食用菌质量检测和产品质量认证需要通过质量管理认证部门和技术检测部门批准[8];食用菌市场管理通过工商管理和消费者协会监管;食用菌生产企业和食用菌生产个人需严格按照针对食用菌制定的相关规范执行生产。

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不断发展,我国食用菌质量管理已较为完善,但需较高技术的产品认证及技术检测发展较为落后。食用菌生产企业和生产个体具有食用菌生产技术,但无专业人士指导食用菌质量安全管理,因此,建立食用菌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制对于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棚袋栽食用菌的销售者、消费者、生产者、流通者应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制的联合组织,该组织需要以自身诚信为基础[9],组织成员需严格执行国家食用菌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食用菌产品,提升食用菌产品质量,使大棚袋栽食用菌行业具有质量诚信的社会效应。

2.1 以实际从业者为基础,贯彻食用菌质量安全标准

目前我国食用菌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制多针对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制定管理性质法律条款。食用菌从业者底线为不违反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不主动执行法规标准,甚至存在一些食用菌从业者利用法律法规漏洞生产不符合食用菌质量安全的食用菌产品。建立大棚袋栽食用菌管理的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制应从食用菌从业者实际出发,以食用菌从业者为主,考虑食用菌生产、销售、流通、服务等全过程[9],令从业者能依据自身诚信执行国家大棚袋栽食用菌管理的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制,生产卫生、安全质量高的优质食用菌,消费者不仅可以安全食用,对于提升食用菌销量、维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意义。

2.2 以服务型技术指导代替行政性管理与监察

目前针对大棚袋栽食用菌管理的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制具有行政管理性质,多为强制条款,对于大棚袋栽食用菌中含有的农药、重金属污染等产品严格销毁取缔,虽然对于食用菌市场食品安全具有一定保证,但并未以食用菌生产商角度考虑问题[10]。国家应制定一系列解决食用菌质量安全问题的措施,指导生产者避免生产含有农药、重金属等食用菌产品。食用菌生产部门和技术部门应与食用菌检测部门加强联系与配合,提升食用菌信息交流与业务配合度,从根本解决食用菌质量安全问题。以服务型技术指导代替行政性管理与监察的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制,从根本解决食用菌生产安全问题,提升食用菌质量安全风险监管。

3 提升食用菌质量安全措施

3.1 加强生产环境监管

为切实加强大棚袋栽食用菌的质量安全监管,国家食用菌监管部门需要定期检查大棚袋栽食用菌生产基地,监管大棚袋栽食用菌生产环境。定期组织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尽量选取物理、生物的虫害防治措施[11],避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使用高毒性、高残留性的农药,大棚袋栽食用菌过程中需要依据《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国家制定的质量安全标准严格执行。

大棚袋栽食用菌时应选取品种优良的菌种,技术部门应指导食用菌栽培技术定期优化,为食用菌生产创造有利条件,避免病虫侵害。

大棚袋栽食用菌的栽培基质需要依据标准化生产要求,严禁重金属、有害物质和农药残留,并且需要新鲜、无异味、干燥。

3.2 远离重金属污染源

大棚袋栽食用菌生产场地应远离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超标地点,并定期检查基质原料和生产基地周边环境[12],避免食用菌受到重金属污染,食用菌包装运输过程中应严格远离重金属污染源。

3.3 严禁使用添加剂

相关部门应严格检查大棚袋栽食用菌采摘后保鲜过程中添加剂使用情况,对于大棚袋栽食用菌中违规使用荧光增白剂和护色剂等违法行为需要严格查处,并追查来源,避免不合格食用菌流入市场。

4 结论

近年来众多学者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生产源头环节的质量控制是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制的重要部分。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国农产品的朝阳产业,已经引起众多部门重视。大棚袋栽食用菌生产者需要严格执行食用菌产品质量法律法规,保证大棚袋栽食用菌的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高质量食用菌,提升食用菌从业者经济收入,增加消费者对于食用菌产业信任,实现食用菌产品的诚信买卖,解决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猜你喜欢

食用菌体制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及体制机制创新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