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陈毅的法国体验

2020-12-14乐鑫夏子龙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陈毅

乐鑫 夏子龙

摘要:1919年——一个特殊的年代,青年陈毅踏上轮船走向“法国体验”之路,当一个充满觉知力又心怀家国的知识分子走向陌生异域,便注定了这种“体验”绝非只是个人化的而是有其鲜明时代感的,也绝非局限于“法国的”而是同“世界的”对话,从陈毅的旅法经历及文字作品中,不难看出其关照个人生活世界、精神世界与社会制度等的“法国体验”。

关键词:陈毅;法国体验;中国体验

“对于任何一个现代中国人而言,‘体验都同样是我们感受、认识世界,形成自己独立人生感受的方式,也是接受和拒绝外部世界信息的方式,更是我们进行自我关照、自我选择、自我表现的精神的基础。”本文试从青年陈毅两年的留法实感及经历出发,对其作为知识分子的“痛感”体验、在“法国体验”基础上的“中国体验”及与“英美派”的留学体验、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比较中探寻其真实的“法国体验”。

一、作为知识分子的“痛感”体验

“知识分子在人类文明中的独特角色也注定了他們从事创造的重要起点:对人类现实苦难的特别的敏感与特别的关怀。‘痛感,我们这里将之理解为是一种对于苦难的坦然的正视、深切的体验与纠缠中的克服与超越,是作为精神创造者的知识分子正视人生、‘穿击人生的庄严的形式,这有别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发出的若有若无的感叹与忧伤。”陈毅在《我两年来旅法的痛苦》中陈述到:“我受的痛苦,就是不能求学的痛苦。所以我两年来的痛苦,就是国内旧社会的痛苦,与资本制度的罪恶相加”,这是已经超越了个人日常生活的感慨体悟,在国内从中学开始就感受社会痛苦的陈毅,对此次的西方求学之旅充满期待:在一个见之报章皆为自由先进的国家法兰西,能够尽少年之伟力在此独立解决生活问题与求学问题,是生计与精神上的两全之举,然而这旅法实感又几乎皆为“痛感”。

从1918年在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时只能以麦麸面饼为午餐,到留法时期的凉水面包、“鸽子笼式的小屋”与昏暗潮湿的地下室,这与陈毅一群留学生初入法境时“巴黎的建筑如此华美,市容如此洁净,交通如此便捷,民众如此富裕”的印象完全相反,但“稼穑艰难”对陈毅来说倒算不得什么,顶多只是多了一些生活实感。对一个有着求学抱负的青年学生来说,在工厂里做着毫无意义的杂工,被工头“驱使”着的精神压抑、只有劳力而停顿脑力的痛苦仿佛更甚,已经以求学、创造、进步的名义到一个自由博爱的国度,此间却要放下学生身价,用珍贵的少年光阴换取口粮之需,此为生活之痛上的精神痛感。

在“穿击人生”的体验中,陈毅在1921年便总结出自己两年来旅法的痛苦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社会制度不好”,在被迫归国的轮船上,他作白话诗《地中海上》感慨:“东回者带来了什么?西来者又如何失望?”,“西来”的学子怀抱求学与改良社会之心却被迫遣返,“东回”的学子此时除对海感叹“葡萄色的文明”难有“佳酿”,也只能在前途未卜中控诉遭遇、继续前行,没有“衣锦还乡”的欣喜,只有“辱国的子孙”般的懊恼。在百感交集的飘摇回途中,陈毅的白话诗《过哥伦布》、《船近香港望太平山》、《船过崇明岛向吴淞口》相继喷发而出,这与郁达夫在《沉沦》中发出的“祖国强起来”的呼喊旨语同归,都是对社会制度与祖国发展的责问愤懑。一个见识了“彼邦文明”、一个自认为“改造者”的青年学生,此时尚无改造的能力与设想,只能通过学习来完善自我,然而求学梦碎,只有“对于彼邦学术自惭毫无研究”的遗憾,亦痛失学习改造社会能力的机会,只有“非我笔能述说”的深切痛楚。

二、法国体验的内核即是“中国体验”

法国体验的背景是深刻的“中国背景”,法国体验的意义凸显也需基于“中国本土”的实情,“法国体验”的内核也充满着深刻的“中国体验”,而这“体验”的意义不是简单的“中外交流”的结果,它是一代知识分子身体力行,将一个充满求知欲望的“本我”全情投入到一个新鲜国度的独特旅程与整体感觉。体验法国不是此行的基本任务,体验自我、体验本土才是真正的内核,这于一个知识分子而言便转化成对他国制度、本国制度、自我意识等认知的开掘与努力,这其中所蕴含的“体验”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

“若没有五四运动的轰轰烈烈及其‘忽如一夜春风来,勤工俭学运动就不可能如此顺风借势,发动到如此规模”,陈毅等一批留学生参与的勤工俭学运动背后是当时中国深刻的“五四背景”和“华工背景”,时为一个开启民智、重视“个人”的浪潮:1917年至1918年前后,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提倡人权,人道主义的思潮理论通过一批学人的努力译介引进,周作人“人的文学”振聋发聩,文学革命全面铺开了“人的情绪”。有着学人背景与求知创造力的“华工”为开启中国与法国、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建立了宏大语境,更加注定了这场“法国体验”的深刻意义。陈毅对留法勤工俭学这个“主义”的思索为“我相信工学生活是人的生活”,是既满足生活所需又能提升精神创造、以西方文化弥补旧式中国教育的良策,陈毅对“人的生活”的理解便是生计与精神的两相调和。在留法生活中,陈毅广泛阅读卢梭与雨果的作品,卢梭对人的尊严与权利有过论述,陈毅等人所参与的维护个人权利的“二.二八”运动、维护祖国权益的反对中法秘密借款活动等,是以激烈进取的方式诠释生命的“热与力”。个人的命运无法脱离祖国的命运独立存在,尽管通过诸多努力,留法学生最终在当局与法国政府的逼迫下中断留法道路,输给了社会制度,陈毅的法国之行就有了当时“祖国毛病太多”的“中国体验”。

陈毅在上海候船时,见到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之屈辱,在四等舱的法国“麦浪”商船上见到过为博得法国人青睐而假扮日本人的“亡国奴”,在留法时见到为挣钱而拍摄辱华电影的旧时同学。在法国,陈毅对比了法国社会的普通习惯等,再联系此前在上海时的感受,认识到了中国男女不平等的习俗势力、男女缺乏劳动互助的两性调剂等社会制度的缺失,促使他思考着中国应有的“效法”,此为“法国体验”基础之上的“中国体验”。另一方面,“法国如天国”的最初错觉体验也一步步走向了更真实的“法国体验”:毫无人心的资本制度、罢工失败的利害情形、缺憾甚多的工厂制度、中等阶级的资本迎合,以及法国民智的程度限度等,此为“法国体验”的前后对比体验。对于一个青年学生而言,能够透视到制度、阶级的层面去探索国家问题,而不是仅仅流连于香榭丽舍大街、卢浮宫、协和广场、埃菲尔铁塔的繁华光景,不是忽略本国真实的生存环境去尽情享用他国的先进文明,这“法国体验”便有了与世界对话的基础,幻化而为对“中国体验”的观念冲击与收束:我们在世界竞争的场地中到底处于何种位置?我们引以为傲的古老文明比起西方文明究竟如何?我们的社会制度缺失何在?我们的道路究竟应该走向何方?

三、“英美派”、“日本体验”与陈毅的法国体验

1926年1月值列宁逝世两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陈毅与徐志摩因对列宁主义及十月革命观点不一,以徐志摩的《列宁忌日——谈革命》、陈毅的《答徐志摩先生》而发生“笔战”。徐志摩为“英美派”中的代表人物,“‘英美派是当时文坛、学界对具有留学、游学英国和美国经历的知识分子的私下称呼,他们大多担任大学教师,其政治思想研究、文艺创作及文学理论在当时的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英美派”虽大多为留英美學子,亦不乏留法、留德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学生,徐志摩等人崇尚西方自由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也充溢着美与自由的个性风格,家境优渥的他在留学时期充满着细腻浪漫的个人感受,他与陈毅的“主义”观点不同固然是理念的不同,但也有着个人留学体验感受不同的深刻影响,徐志摩是“学院柔波”滋养下的浪漫诗人,而陈毅却是在工厂里做工的俭学学生甚至不惜要为争取求学奔走呼号,本应在留学背景上同为“英美派”的两人,却拥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理念与文学风格,而陈毅也在留日学人的不同路向中找到了知音同道。

1957年,陈毅在《读时下杂文 回忆鲁迅 为长歌志感》中写到:“我爱读杂文,鲁迅作者最”。鲁迅是留学日本的代表学人,“正是出于对日本社会蒸蒸日上的这种体验,鲁迅、周作人一代知识青年被激发出了诸多的故土关怀与想象,自然而然地,他们对个人发展、自我定位的激情也与对国家民族的整体思考交融了起来”,鲁迅等人对故土的关切,与陈毅在留法时期内心对祖国的关切、对时势的敏感不谋而合。鲁迅不仅与郭沫若、郁达夫等留日学人在“自我人格定位”、“民族主义意识”等方面有巨大差异,其杂文更是批评社会、有着深刻自我体验的“匕首”与“投枪”,陈毅对鲁迅杂文的喜爱,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亦可看作是他的“法国体验”与鲁迅“日本体验”的隔空互动,都蕴含对社会的关切与自我的关照,“西行”与“东游”此时通过“杂文”这一个虽晦涩犀利但却让鲁迅引以为傲的文学形式赋予了“法国体验”更深刻的意义,为我们理解“留学”、“交流”、“体验”等词汇创造了宽敞的绵延空间。

四、结语

两年的留法岁月对陈毅来说是短暂的、充满“痛感”与遗憾的,但痛定思痛中的“法国体验”有着独特的内涵与时代意义,它有着一代知识分子的创痛,但也更是一个生命融入外部环境后的深刻探索、勇于自照,并鼓励陈毅等一批留学生以意志与勇气在“他国体验”之后为找寻中国出路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怡.《东游的摩罗——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第8页.

[2]李怡.《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33页.

[3]罗英才,松植.青年陈毅[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69页.

[4]聂元素,陈昊苏,周祖义,郭桂兰等.陈毅早年的回忆和文稿[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7页.

[5]刘树发.陈毅年谱(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0页.

作者简介:

乐鑫,(1989—),女,四川崇州人,硕士研究生,成都工业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夏子龙,(1993—),男,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成都工业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陈毅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陈毅颂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陈毅钓鱼没耐心
陈毅钓鱼没耐心
Promoting Chinese Young Learners’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陈毅拜师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陈毅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