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屋”设计的美学意境营造

2020-12-14徐靖宗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意境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设计的意境营造已经逐渐引起人们注意,对于设计材料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考究。在隈研吾的“竹屋”项目设计中,基于竹子的独特涵养,在建筑中尽可能地使用竹子,再配以钢、玻璃、石三种材料,形成适度对比;但由于材料混合比例均匀,整体和谐。空间布局与场地选择的特殊性,呈现和营造了一种天然的共生关系。本文从意境角度来研究和分析“竹屋”设计中包含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意境作为中国人的最高审美情趣,从古至今都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对意境的理论研究和对“竹屋”构成形式的分析,层层递进,分析“竹屋”的意境营造手法;从而引出作品如何体现意境的“三境升华”理论,深刻挖掘其意境之美。

关键词:意境;中国传统美学;空间与设计

Abstract :In modern society,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design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and the choice of design materials has also been studied. In the design of "Bamboo House" project of Kuan Yanwu, based on the unique conservation of bamboo, bamboo is used as much as possible in the building, and then steel, glass and stone are used to form a moderate contrast. However, due to the uniform mixing proportion of materials, the overall harmony is achieved. The particularity of space layout and site selection presents and creates a natural symbiotic relation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s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 ideas contained in the design of "bamboo house". As the highest aesthetic interest of Chinese people, artistic conception has been the highest realm we have been pursuing since ancient times.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 of "bamboo hous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bamboo house" are analyzed step by step, which leads to the theory of "three conditions sublimation"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e works, and deeply excavates the beauty of its artistic conception.

Keyword:Artistic conception,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 ,space and design

一、意境的表述:

1.1意境的内涵:

在中国的美学体系中,意境是最高的审美情趣。意境不仅仅是一个美学的概念,更是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特有审美标准。不同时代背景,不同人文经历对意境的解释也各不相同。意境的本质是意与境的一种内在联通,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关联,一种带有哲学思想的关联。上世纪初,意境的理论研究走向了高潮,先后有多位学者发表了关于意境的学说。其中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这方面的奠基之作,宗白华的论文《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着重从庄禅哲学的角度讨论了意境的形而上学。关于"艺术境界"宗白华认为,艺术境界是介乎宗教和学术之间的一种境界,艺术境界既要充满神秘和神圣感,又要有真实的描摹,他主要讲求的还是美。但是大家并不要把意境看做是很虚无飘渺的东西,其实意境就是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利用客观的景物创造出的融入艺术家思想和感情的境界。是艺术家为了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观者而营造的一种能够引起共鸣的途径。艺术家成为创造的主體通过作品营造的一种情中带景,境中描情的境界,将其艺术审美表现给观者客体。意境包含客观的形象描摹,这一点在设计当中主要指的是使得设计实现的各种元素。同时也包含设计师的主观因素,即设计师希望在作品中传达的思想。艺术家往往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引起大家对于美的共鸣,产生发散性联想,从而形成特定的氛围和感受。我国自古以来就极为推崇“意境”的创造,将意境视为审美的最高层次,以“意境”的有无高低衡量造园、作画、写诗的重要标准。

1.2意境的审美特征:

我们想要了解、读懂并创造意境,那就必须要知道意境的审美特征是什么。意境源自于中国,是具有中国古典色彩的审美特色,也表现着中国古人对于美的最高理解,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认知。意境的美学特征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于美的评判标准,它也代表着古人的智慧,是我们后人学习和创造意境的指导方向。意境的审美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即"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自然之美"。

我们理解到的最浅层次的意境特征就是"情景交融",即情与景相辅相成借用景观来表达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艺术家顾左右而言他,作品主要描写或者刻画一些景物,而实则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景物描写的细致与场景的营造会使得感情应运而生,这时艺术家想要借助景物抒发的情感便深深的扎根于观者也里。作者还常常将情感移入景物,虚则描绘景物,实则在道白自己的感情,移情入景;更有甚者将景物与人融合,把景喻为自己,让

景物拟人化,代替自己抒发感情,这种手法更加生动传神。正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在外游历多年,认识了诗人孟浩然,当孟浩然要离开去吴越一带游历时,李白在黄鹤楼为其送行留下了这首名篇。前两句通过描写好友乘的船在江面向东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碧空中这一景物画面来表达自己送别这位知也人时的离别之情,作者将离别后自己没落和失意孤独的情感寄予景物画面,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使得这份情感表达的更加含蓄和有深意。这是一种最基础的意境审美特征。意境审美特征的核也内容是"虚实巧生"。中国古人非常擅长描写实境,营造虚镜。实境,就是对于真实物体的描写绘画,对于存在的物质进行复制。虚镜,是对于客观存在的景物进行个人主观想象加工,营造一个并非真实存在的意象空间。这种虚境的产生要依托于实境,只有对实境有深刻认知才能有想象中的虚镜,实境也是要有虚境的注入才能有灵魂。故只有虚与实的完美结合才能够使得意境有更加丰满的立体感,使得意有所表达,镜有更高的升华。

1.3意境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呈现

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是意境理论的基础。当我们品味一首诗歌、欣赏一幅山水画又或者游览一处古典园林院落的时候,通常都是通过眼前的景物或者文字的描绘,不由自主的想到某种场景或者领会到某些隐含的深意,通过艺术的形式得到一种内也的慰藉。意境理论从产生之日起就在各种文艺形式中广泛应用,并且发展成为评巧艺术的标准。意境作为最高层次的审美情趣,成为评判艺术作品水平高下的标尺。艺术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意境在每种艺术形式中表现也各有不同,分析我国古典艺术的意境表现,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意境。

二、竹屋建筑中的意境表现形式:

2.1竹屋建筑案例分析:

从地理位置来看,竹屋的位置位于沟壑之间,地基是一块斜坡。设计师并没有按照传统修建房屋的做法把土地推平之后再在上面修建,而是联想到长城一般的连续不断,连绵起伏的动态造型。也就是说,制作一些与这些层次不齐,方向不一的平面底座,分段放入这个个沟壑之中,以此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又不规则的连续体。在视觉上像起伏的山脉一般,在地形上极具挑战性。这也类似于中国古代造园中针对局部的设计,在设计时应该遵循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竹屋在外形修建上,是成长条形状的。在这个未经改造过的地面上放置巨大的裝置盒子,隈研吾依照地形进行了空间上的布局。层次丰富而富有变化,给人一种安定祥和的感觉。

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分为两部分,两个部分是由中间的玻璃进行分割的,当然这个玻璃也有一个门把两个分割的空间进行了链接。悬挂的吊顶用来强调这个趋势。主要的活动区,例如厨房,卧室,餐厅等都在二楼,是很好的观景平台。人们可以在通过二楼看见窗外的风景,视野较为开阔。竹屋的中部,就是喝茶之地,从入口进来,下楼梯后方可进入。茶室的六个面采用的都是同一种材料——竹子,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笼子”形状。

三、竹屋建筑中“三境”的升华

从意境理论被提出到现在,虽然研究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于意境的理解,但是无论是先前的王昌龄还是后来的宗白华,意境的层次论基本上得到共同的认可。意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物镜、情境、意境"。王昌齡在《诗格》里谈到了艺术意境的层次性:"诗有三境,一曰物镜。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也,处身于境,视镜于也,堇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顾得神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的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也,则得其真矣。虽然王昌龄没有对意境进行实质解释,但是意境大体的层次却表达的非常清楚。

3.1“物境”层面:

具体来讲,物镜是意境的第一层次,是意境的最基本层次,是直观的物相描摹,由描摹的像带入情感。物镜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形似",这种形似当中当然也包含艺术家一定的情感,但实质上在物镜中,物的形象是造境的主体。或者说物镜是观者营造的一种物化的意境形象,我们每个人脑海中都会对于很多东西有一种美的憧憬与向往,脑海中对于某种情感的抒发也会形成具象的画面。当艺术家营造一种很美好的梦一样的画面的时候,观者自然而然的就会带入自己的感情融入一种意境氛围。

竹屋选址于沟壑纵横的斜坡,设计师并为推平而是就其形态,将高低不平的细长平面放置上去,由此形成了一种与地面和谐的链接。主要材料对象是竹子,由于建筑与自然融合默契,所以石块、阳光、水这些元素成为辅助元素共同构成了这一场景。而对于中国人而言,由竹这个元素可以带入引发观者客体无限的遐想;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谦谦君子的物象,抑或是出自画家的一幅画。但当这个事物类似装置艺术一样的出现,它就不仅仅是联想,而是一种实在事物的体验,这种体验包括视觉、触觉等。人们虽未置身其中,也能想象自己本身就如文人雅士一般的感受。艺术家用竹形象装置的空间早已在我们脑海中引发情感,营造一种充满诗意的意境。好的材料的选择以及比例的适度混合,会让观者参观时带有情感,意境的营造就是将隐含的情感抒发出来。

3.2“情境”层面:

意境的第二层次,王昌龄曰:"情境"。情境,即是我们对于具体的能够感受到的生命中情感的传达,这一层次引起意境的主要是人发自内也的情感。在物镜中重点强调的是"形似",送一层次中重视"深的其情"。"深的其情"表明他强调要对人"娱乐愁怨"等种种感情情状的把握和再现,如果说物镜重视的是"形似",那么情境重视的就是"神似"。这也大体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所说的,意象世界。它是依托物理世界中的物,由此在观者心中产生的一种对于所看景物的情境集合体,是一种精神世界。

竹屋的起居室、餐厅、茶室的落地大窗户外都有许多竖长的竹竿包围,用于遮挡玻璃的透明属性,阳光照射进来显得格外惬意与温和,结合细碎的光影线条,营造出一种美妙的光学感受。光照会引发人们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思考。在以竹为建筑材料的空间之中,它能和谐地从土地里“生长”出来,形成了一种依附关系。再加上材料本身的符号效应,人置身于其中,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建筑与自然的完美链接,造成虚实相生、自然之美的感受。

情胜之境,境表现着情,情寄托于境。很多时候我们的艺术作品表达着作者甚至大多数人的一种情感,这时候的艺术作品往往不寄托于形式,而寄巧在一种思想感情中,怎样用艺术引导大家抒发这种情感才比较重要。

3.3“意境”层面:

意境的第三层次,王昌龄称要"得其真"。这种"真"当指深层的意境揭示了宇宙人生的某种真相,这种真相显然不是直呈的,不是具体可感的,要求审美主体运用自己的神思在与自然的悠然冥会中直觉宇宙的真理。正如宗白华所说,他是"诗人的也灵,与自然的神秘互相接触映射时造成的直觉灵感。"他把这层意境称之为"最高灵境的启示",作为意境的最高层次,这层意境的最大特点就是超越性,意境超越了一般的物和情,升华到一个似有似无、飘渺玲班、神奇变幻的艺术灵境,这是意境最令人神往的地方。

对于建筑的造型展现出来的构成形式来看,竹屋茶室还有卧室的家具都是低矮的。拉近人与地面的距离,拉近了人与建筑的关系。由此想到和室,空间的功能是多变的,睡觉时可以铺床,不睡觉时可以摆桌子。富与空间自由与可变性。空间本身不具有功能属性,功能根据人的需求而生。

当我们面对这样的诗意建筑,它不再是某种小情感,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所经历的刻骨铭心的事。关注的对象不再是以人为中心所有人类文明的情感表达,而是基于物镜与情境的总和,又超脱于人类创造事物之外的情感,是对于时间空间的抽象探索。它不再因為一些历史事件或是人一生的共同点而打动观众,而是跳出把人类文明并把它看成是一种元素而在建筑中进行表现。因为在宇宙面前,人类无比渺小,所以讨论的是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

意境的最高层次,带给人们的往往是一种直达也底的冲击。无论是创造一种带有意蕴的皆学之境,还是创造一种大气的自然之境,总是能给人带来一种超然的禅意。蜡境能否参透,还是要看观者自己的也境。

四、结语:

人们对于美的追求,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营造出最高的境界。在隈研吾“竹屋”的设计中,更多的是看见设计手法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美学意境。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高小康,《中国美学》[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贺天忠,王昌龄《诗格》的学术回溯与“三境”说新论[J].孝感学院学报,2010.

[4]付小利,叶茂乐.基于“弱建筑”理念的茶室设计方法探究——长城脚下的竹屋案例解析[J].城市住宅,2019.

[5]陈秋实.住宅景观中传统材料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3.

[6]隈研吾,竹[J].城市环境设计,2017.

[7]杨俊,中国古代建筑植物材料应用研究--草、竹、木[J].东南大学,2016.

[8]张佳琪,周小儒.长城公社竹屋的设计之美[J].艺术科技,2018.

[9]马捷,传统构建方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隈研吾竹屋设计为例[J].大众文艺,2012.

[10]顾春芳,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超然于在世[J].中国文学批评,2019.

[11]王劲涛.当景观遭遇时间[D].上海交通大学2009.

[12]常晋东造园中山石的运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作者简介:

徐靖宗,1996.1.22,男,汉族,四川雅安,研究方向:城乡环境与视觉设计。

猜你喜欢

意境
谈高三古典诗歌意境教学
意境民族
春色满园
试论唐代诗歌的意境美
创意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中国古代文学意境美刍议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