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旗领航千帆竞 同心催开幸福花

2020-12-14陈诚刘文华

当代党员 2020年22期
关键词:王栋茶园攻坚

陈诚 刘文华

编者按:为推动脱贫攻坚走深走实,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我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通过建强基层党建堡垒、打造过硬人才队伍、扎实改进工作作风等形式,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整顿,回引本土人才1.5万多名,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2.1万余名,并查纠扶贫干部作风不实等问题65个,查纠扶贫领域腐败问题254个,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制胜优势。为此,CQDK全媒体精心采编了这组抓党建促脱贫的报道,希望能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经验借鉴。

4月30日,蒋启兵一大早便帶着自家的茶叶来到红旗村生态茶园会场。这天是重庆市第三届斗茶大赛(决赛)暨大进镇万亩生态茶园采摘开园活动举行的日子。参加的人多,蒋启兵要早点将自家的茶叶拾弄好。

蒋启兵是红旗村有名的“苦人”,小时候不慎摔倒,导致脊椎发育变形,一辈子没能长高。好在他头脑灵活,在村小学旁开起了小卖部,有了一条谋生的路子。但好景不长,随着村小学合并搬迁,蒋启兵的日子又变得越来越难。

蒋启兵所在的红旗村,是开州区大进镇的一个小村子。

大进镇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位于开州区北部山区,曾是商旅往来的必经之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进镇却逐渐“沉默”。

健全体制机制  配强攻坚队伍

2017年8月,由市委老干局副局长郑夕明任队长,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处长薛奉军任副队长的扶贫工作队进驻大进镇。

来到大进镇后,驻镇工作队迅速展开了摸排工作。

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个难题摆在郑夕明和薛奉军面前——大进镇的扶贫力量来自各方,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整合这些力量,形成合力,促进大进镇脱贫攻坚?

为此,这对搭档开始广泛展开调研,并最终得出结论:必须建立健全这支队伍内部的工作机制,要让扶贫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郑夕明和薛奉军的推动下,工作队内部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通过成立临时党支部,强化党建力量,我们逐步推进完成了各项机制的建立。”郑夕明说。

机制的健全,使得驻镇工作队队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017年,经各方专家评估论证,大进镇计划发展万亩生态茶园,让传统茶产业重获新生。

乘着政策的东风,红旗村第一书记王栋准备动员村民一起发展茶产业。但他刚把想法提出来,就迎来当头一棒:“不同意,种茶能挣个什么钱!”

院坝会不欢而散,王栋却没有放弃。

一次不行那就再来一次。为了扭转村民的观念,王栋一个月召开了五六十次院坝会,不仅口头讲,还带领大家出去考察。

通过不断发动,最终,红旗村90%的村民都成了茶叶项目的参与者。

两年多来,大进镇建成了以红旗村、年华村、群和村等为核心的万亩生态茶园,这是目前全市最大的单体山地有机茶园。

随着生态茶园的发展,蒋启兵的命运也发生根本转变。他流转了4亩土地到村里的合作社,有了固定分红。同时,他还成为村里的护林员,每年有6500元的补贴,有了新的收入来源。

“第一书记就是我们的攻坚队,像王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配强攻坚队伍,是推动大进镇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薛奉军说。

筑牢桥头堡  选好领头人

临江镇福德村党支部书记熊炳科近来很忙。

村里刚刚举办完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紧接着柑橘产业的商品处理线和冷冻库要进行检修,地里的柑橘也要进行越冬准备。

站在村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漫山遍野的柑橘树,熊炳科的思绪回到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日子。

1998年10月,熊炳科受邀参加太原乡新桥村(撤乡并镇后改为临江镇福德村)党支部书记选举。之前他曾表示:“工资低,我自己搞个体经营,一年能挣1万多元。”

“你当过兵,还在外闯荡多年,眼界广,你要带领大家也发展起来呀!”村里的老人发话了。

带领大家发展,这些话激起了熊炳科的责任心。

但现实却让人很无奈:村里近60%的劳动力外流,剩下的村民中有劳动能力者不到一半。而更让人无奈的是村民观念的陈旧,只顾埋头种植传统农作物,每年只能解决基本温饱问题。

熊炳科明白,村里缺一个领头人,一个能做给大家看、领着大家干的领头人。

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熊炳科带领村民硬化公路28公里,扩宽油化主公路5.3公里,整治山坪塘120口、小(二)型水库1座、沟渠5.7公里。

基础设施搞起来了,产业发展又该如何进行?2016年,熊炳科请来市里和区里的农技专家到村里考察,结果显示福德村很适合种植沃柑。

说干就干。熊炳科立马召集村民商议成立合作社,搞“三变”改革,搞沃柑种植。

“我们都种过沃柑,能卖什么钱?”又有村民发话了。

陈旧的观念,再一次成了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为了发展,熊炳科带着党员先行先试,白天扛着锄头下地,晚上处理村务,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福德村将沃柑种满了山坡。看着沃柑发展得越来越好,村民们都主动参与进来。

“只要有人带领,不愁村民不跟进。”熊炳科说。

如今,3600亩的晚熟沃柑标准化柑橘果园已在福德村建成,还用上了智能化生产设备,农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

激发主动性  提升内动力

早年间,王显朋一直在广州一家油漆厂务工,虽说算不得多富裕,但是养家糊口没什么问题。

2017年,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家中老父亲突然病倒,加上尚在上学的3个孩子,妻子孙彩梅一个人照顾不过来。无奈之下,王显朋只得放弃工作,回到家乡满月镇双坪村。

没读过多少书,王显朋只能靠打零工维持收入,但常常入不敷出。这一年,王显朋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有手有脚,实在不想戴贫困户这顶‘帽子。”王显朋说。

脱贫,成了王显朋迫切想要完成的事情。

2018年,在政策的支持下,王显朋自筹资金发展养鸡产业。扛着铁丝网,他把自家门口的山林围了个圈,又购买了3000只鸡苗,风风火火地开始养鸡。

看著鸡苗一天天长大,王显朋心里特别高兴:“等这一批鸡卖出去了,我们家肯定能脱贫。”

但让王显朋没有想到的是,2019年,他家的鸡开始莫名其妙地死亡。为了找原因,他各方求助,最终发现是由于喂食不当。但此时,这一批鸡只剩下几百只了。

王显朋挖了个大坑,将死鸡全部埋掉。在盖上土的那一刻,他不禁湿了眼眶。

“不想再干了,亏损10多万元,没有信心干下去了。”王显朋说。

了解到王显朋的难处后,村党支部书记苏中祥找到他:“不要灰心丧气,一定要把产业发展下去,镇上和村里都有一定的补助,资金不就又有了吗?”

为激励贫困户发展产业,满月镇党委、政府出资,为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提供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共扶持产业到户454户,补助资金253.2万元。

有了资金支持,王显朋再一次站了起来。有了经验教训,这一批鸡苗长势良好,今年已由开州区中医院食堂订购800余只。

“有了政策支持,我不仅有信心自己能脱贫致富,还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王显朋说。

完善基层治理  接续乡村振兴

2020年9月8日上午,关面乡关面村。

一大早,党员杨远权家门口就热闹起来。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从各处赶来,参加关面村第三季度的卫生光荣户、致富之星评选。

“大家都到齐了,我宣布评选开始。”关面乡乡长马林东说。

“村里正在铺设沥青路,杨后伦经常拿着锤子夯实路边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我提议她家可以当选卫生光荣户。”

“杨远权虽然腿受伤了,但是屋里屋外都弄得很整洁,我们今天还在这里开会。我提议杨远权家也可以评卫生光荣户。”

……

会议一开始,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为有效推进乡村治理,2019年5月,关面村在关面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开始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制度。积分由基础分、奖励分和处罚分等部分组成,逐户建立积分动态管理台账,每季度一公示。每户每年基础分为100分,在此基础上根据制订的“红黄双十条”进行加分或扣分。然后,再依据得分多少评定6个星级,6颗星为最高等级。

“有了这些可操作的条条框框,给每家每户打分,就一目了然了。”关面村党支部书记向可田说,积分高的家庭,还可以得到适当的物质奖励。

积分制的实施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多攒分、防扣分日渐成为村民的日常习惯。积分制管理将村民践行村规民约的情况与村民享受的福利等切身利益挂钩,凝聚了合力、激发了内生动力。

“通过积分制管理,我们村里的变化大得很。以前房前屋后摆得乱糟糟的,现在家家户户都整理得井井有条。” 杨远权说,这种变化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

猜你喜欢

王栋茶园攻坚
Quantum correlation and entropic uncertainty in a quantum-dot system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湄潭茶园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王栋的安身与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