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贵阳市高坡苗族乡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020-12-14刘宇炫贾真真张开琪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高坡全域旅游SWOT分析

刘宇炫 贾真真 张开琪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借助于乡村旅游业态的布局,实现因地制宜挖掘利用当地原真资源、人文风貌等特色元素,发挥乡村的后发潜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提供更多助力。以贵阳市花溪区高坡苗族乡为研究对象,围绕高坡乡当前旅游发展情况及本土乡情,通过SWOT分析提出高坡乡村旅游发展建议,期望为当地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关键词】乡村旅游;SWOT分析;全域旅游;乡村振兴;高坡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对于乡村旅游,国内外对其定义、范畴和概念有不同的表述,但核心观点基本一致:即城市游客(周边区域)作为主要消费人员,来到附近农村乡间进行观光或寻求休闲、娱乐的体验。在大众旅游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形态中最具活力的旅游类型,也是中国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贡献率最高的旅游形态。同时,乡村旅游也是破解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领域,“全域旅游创建战略与“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又从整体层面推动着乡村社会经济变革,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高坡乡地处贵阳西南高地,原属省级一类贫困乡,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薄弱,是贵阳市扶贫开发重点乡之一。近年来得益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全乡面貌得到普遍改善,加之其独特的山地、人文资源禀赋,让高坡坚定的踏上了旅游发展的路子。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高坡乡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并对进行SWOT分析,为高坡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因地制宜开展“旅游+”兴民、富民、助脱贫,也能够为乡镇一级旅游发展决策提供借鉴参考。

1 高坡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高坡苗族乡因“地高”而得名,建于1953年,位于贵阳市东南端,距离省会贵阳市中心区5lkm,地处花溪与龙里、惠水三县(区)交界处。全乡总面积120km2,总人口28000余人,其中苗族人口占71%,属于高寒山区民族乡。

高坡乡于1987年开始探索乡村旅游发展,但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条件差、水电配套滞后等条件限制,成效甚微。至上世纪90年代,高坡乡才陆续完善了乡域内的供水、供电和各村的联通路,但受困于低下的生产水平和落后的生活方式,高坡乡旅游业态发展依然不如人意。“十三五”期间,按照国家推进大扶贫攻坚的战略部署相关要求,花溪区为整合资源,发挥组团发展优势,结合区情实际正式提出“溪南十锦”项目计划。该项目将沿线自然风光、特色民俗和生态气候充分利用,对沿线村寨进行串联打造,以当地特色产业资源为重要休闲度假要素,对花溪南片青岩镇、黔陶乡和高坡乡旅游点串联成线进行“特色组团式立体打造”,其中高坡乡门户村石门村、扰绕村首当其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 高坡乡村旅游SWOT分析

2.1 优势条件分析(S)

高坡苗乡为少数民族聚集乡,地处典型高原台地,地势北高南低,北为高山台地,南为峰丛畦地,系喀斯特岩溶地貌,山高岩底,多溶洞。乡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民间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的潜力巨大。

2.1.1 生态条件优越,自然风貌奇特。高坡乡平均海拔1500m,最高海拔达1712.1m,是贵阳市平均海拔最高的乡镇,年平均气温12.5℃- 14℃,属典型的山地气候,空气清新,植被茂密,无工业污染,山地资源、生态气候优势明显,极具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养生度假游的潜力。

2.1.2 苗乡特色浓郁,人文资源神秘悠久。高坡乡是传统的苗族聚居地,苗族特色民俗风情和浓郁的民间艺术展示出高坡的神秘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既有悬棺洞葬、传統民族村落、民居建筑、民族节日、民族服饰、民间习俗、芦笙歌舞等民族文化资源,也有红军标语、石门古战场遗址、古代防御工事等历史文化资源。1997年,高坡乡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苗族芦笙艺术乡”,被贵州省摄影学会命名为“摄影艺术创作基地”,2016年被贵阳市摄影家协会命名“贵阳市摄影家创作基地”。绮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构成了高坡乡丰厚独特的旅游资源。

2.1.3 自然旅游资源类型丰富。高坡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拥有草场、峡谷、天坑、瀑布、溶洞、峰丛、峰林、干谷等多种类型,地貌奇多、种类奇特,丰富的地貌类型与自然天光相映成趣,极具观赏价值。

2.1.4 后发优势明显。高坡乡区位条件优越,位于贵阳市1小时经济圈,背靠龙里大草原、前接花溪公园、十里河滩和青岩古镇,是“溪南十锦”风光带重要闭环节点。贵阳市旅游环线(高坡节点)、高坡乡集镇环线、云顶暮曙暗夜公园等项目作为省、市、区督办实事已分别得到立项、踏勘和施工。

2.2 劣势条件分析(W)

2.2.1 基础设施不足、服务不成体系。乡内交通条件不理想,仅有104县道和通村路联接各主要旅游村寨与景点,遇到节假日或周末,乡内车流量大,交通缓行甚至拥堵造成进出不便,还未具备环线减小交通压力。提供的旅游服务较粗放,接待水平和设施不足,旅游产业优势不明显。

2.2.2 景源分散、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单就高坡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来看,景点单一、景源分散是最突出的问题,山地特色的景源发掘力度不够。高坡目前较为人知的仅有扰绕梯田、红岩峡谷、云顶草原、云顶滑雪场、摆弓岩瀑布、甲定甲定洞葬等。现状知名的景点少而分散,与高坡现状旅游切合度较低。同时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游客逗留时间较短,旅游附加值少。

2.3机遇分析(O)

在目前旅游市场整体年轻化、散客化和休闲化的背景下,周边游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中乡村旅游在周边游中占重要位置,乡村休闲游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价值。同时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乡村”、“旅游+农业”将符合乡村产业发展趋势。花溪区创建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成功,扰绕村、石门村相继被评为贵州省甲级旅游村寨,扰绕露营基地建成使用,云顶草原正在提升改造,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坡知名度越来越高,高坡乡村旅游步入产业化时代。“十四五”期间,高坡乡将深化脱贫攻坚成效,大力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项目建设,不断补齐短板。

2.4 威胁分析(T)

近年来,前往高坡游玩的旅客越来越多,势必会对当地生态环境、村居民俗和原真乡土造成破坏和冲击。原住民的生活习惯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原有的建筑风格和体貌势必会遭到改变,村落商业化、涉旅村寨和行业同质化、无序化现象逐步产生。

3 高坡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3.1 坚持“高坡特色”发展理念

在高坡乡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应立足独特的生态现状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山地+农旅”融合为主的特色产业,按照全域旅游的标准规划逐步提升完善建设集镇、特色村寨、旅游园区,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服务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让全乡处处是风景。充分发挥旅游产业中文化的支撑和催化作用,加大对古村群落、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大力挖掘苗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立体文化资源,为旅游产业注入活力元素。深化与青岩、黔陶纵深合作,承接青岩古镇旅游线路,以台地风光、山地运动、民族体育、民俗体验为特色,启动红岩峡谷户外休闲带和山地运动休闲公园建设,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有规模、有特色、有可持续發展能力的支撑产业。

3.2 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开展传统村落发展和保护、旅游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开发,严格控制违法乱搭乱建现象,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和旅游形象提升。着力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对集镇中心以农贸市场为代表的老、旧、窄建筑或地块进行搬迁或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中心集镇旅游接待能力;加快推进集镇环线建设,合理分流高峰期客流,加强硬环境打造。统筹规划民族广场、村组步道、寨门等建设,积极推动“富美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

3.3 深化旅游体验和内涵

挖掘高坡乡村旅游的奇特性、唯一性和文化内涵,引人体验参与、休闲娱乐等元素,开发一批“旅游+户外运动、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考察探险、旅游+民族文化、旅游+革命教育”等项目。开发具有高坡特色的旅游商品,建立完善旅游购物场所。加强对农家乐、乡村客栈的引导、扶持和建设力度,开展对旅游企业和乡村服务人员文明意识、接待礼仪、卫生要求、服务规范等知识的培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及旅游服务水平。加强生态人文风貌保护传承,保护好高坡珍贵的梯田风光和高原石林、峡谷原始生态,传承好宝贵的高坡红色文化。

4 结语

当前,乡村旅游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能够有效实现乡村新动能,从而改善相应基础设施,保护、挖掘和传承本土特色民族元素、文化风貌。处于贵阳1小时经济圈的高坡,是乡村城市化进程发展的缩影体现,通过研究、探讨高坡乡村旅游发展,有助于探索城乡融合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在较发达地区与较落后地区之间体现的启示作用,对周边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民族等元素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5):125-128.

[2]郭焕成.发展乡村旅游业,支援新农村建设[J].旅游学刊,2006,21(3):6—7.

[3]戴斌,周晓歌梁壮平.我国现代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探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 (1):16-23.

[4]张广瑞.关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A].2006现代休闲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C].2006.

[5]何建民.旅游发展的理念与模式研究:兼论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与模式[J].旅游学刊,2016,31( 12):3-5.

[6]马晓河,推进苏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16(3):28-29.

[7]邹芸,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研究一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7,33(7).

[8]赵立增.都市近郊乡村旅游品牌经营策略[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 (1):12-14.

[9]向从武,贫困地区农旅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8, 379( 11): 37-39.

[10]刘朝文,何文俊.向玉成,乡村旅游视域下的乡村振兴[J],重庆社会科学.2018 (9):94-103.

[作者简介]刘字炫(1989-),男,布依族,贵州荔波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乡村旅游研究与开发。

猜你喜欢

高坡全域旅游SWOT分析
稻草人,我们私奔
黄土高坡深处的“山里娃”足球队
这样总结2017年,你怕了吗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在山之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