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农民增收对策

2020-12-14王雨馨朱坤林

乡村科技 2020年29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

王雨馨 朱坤林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农民增收、社会和谐、粮食安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农民的收入状况、我国农业发展现存问题,并提出应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内源性、外源性和政策性改革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从而达到农业丰产、农民丰收,实现我国长治久安的目的。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9-51-3

1 我国农民收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促进农民增收政策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民收入逐步提高[1]。但相较于其他行业的发展来说,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急需新的动能破解农村经济发展难题,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由图1可以发现,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迅速。1978—1900年,我国农民总收入增速较慢;2004—2018年,农民增收速度迅速加快,特别是2008年以后,增长极为迅速。由此预测,未来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将会进一步增长。第二,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较快,特别是从2008—2012年,农民工资性增长速度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以后虽然有所放缓,但总体仍呈增长态势。第三,家庭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1978—1994年,我国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速度比较缓慢;1995—2003年,增长速度有所提高,但仍然缺乏增长动力;自2004年以来,我国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速度逐渐增大。第四,转移性收入增速呈上升態势。从图1可以看出,2004年以前我国政府对农业的资金补贴及农村社会保障投入较少,农民财产性收入持续较低,制约了农民增收。

2 我国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

2.1 农民收入受区域影响较大

我国东西和南北跨度较大,农民收入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中、西部省份的农民收入状况,由此说明农民收入受区域影响的问题[2]。从图2可以看出,农民收入从东向西整体呈递减趋势,且东西两地区收入相差较大;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所占份额较小,西部地区工资性收入也较低。综合分析可知,由于东部地区交通运输发达,工业发展比较快速,因此东部地区工资性收入所占份额较大;西部地区交通发展缓慢,农村经济发展受限严重。

2.2 粮食供求不平衡问题突出——基于供求平衡理论

“供求平衡”指消除供求之间的不适应、不平衡现象,使供应与需求相互适应,相对一致,消除供求差异,实现供求均衡。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大豆缺口不断增大,玉米产量逐年上升,且玉米库存量加大,但价格低廉的局面。我国大豆产量每年均在减少,每年我国从国外购买的大豆数量不断增加,大豆供应不足缺口越发突出。严重依赖外国大豆填补我国大豆需求空白,体现出我国粮食生产结构不平衡问题的严重性。近几年,我国玉米产量逐年上升,但玉米出口量却逐年减少,加之近几年国内外玉米产量持续增加,造成我国玉米价格严重下降,玉米储量进一步增加。由以上可知,我国粮食生产未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库存量不断增加,造成产品价格较低,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2.3 农业竞争力基础日益弱化

①农产品加工程度低。由于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狭窄,科技含量低,无法满足目前国内外市场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只能在当地或普通市场交易,且价格便宜,农民面临增收困难的局面。②农产品品质不优。我国农村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少,农村生产经营仍按传统方式进行,产业链条建设不健全,生产标准化程度较低,造成农产品品质较低,缺乏国外市场竞争力。

2.4 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不足

近年来,大都市居民逐渐开始消费绿色、高品质的农产品,高品质的农产品处于供不足的局面,这种供求结构的变化对农产品消费市场造成了冲击[3]。目前,我国面临一系列的国企、事业单位改革,下岗职工逐渐增多,各种改革政策将使下岗职工的福利转变为自费模式,降低了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另外,我国老龄化日益加重,子女抚养负担也逐渐增加,因此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致使城乡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产生担忧,不舍花费过多的金钱在高品质农产品上,从而导致农产品消费逐渐减少,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逐年降低,农民增收受到限制。

3 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3.1 内源性改革

内源性改革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最基本改革,要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控制库存进一步增长;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等,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

3.1.1 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控制库存进一步增长。我国农村经济受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农民一直保持着农业种植结构不变的传统模式,这种生产模式不能有效按照市场供需种植并提供相关产品,难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面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应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按需种植,按需生产,逐步提高土地利用率;要积极做好选种育种工作,依照科技化、信息化进行农业生产;要积极利用区域特色,发展本地区收益较好的农产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提高产品质量,把好安全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破农业“量大不优”的困局,切实控制粮食库存进一步增长。

3.1.2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越来越依靠科学种植,要逐渐向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方向靠拢。一方面,应给予农民科学指导,积极推广科学种田的知识。要对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的种植户给予纠正,并讲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坏处,积极引导农民使用农家肥、进行测土配方,推广绿色农业生产;要对农村夏末秋初的秸秆处理问题进行教育,向农民推荐沼气池,把可利用的秸秆变废为宝,做到资源再利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农村农牧结合,在果树园林下发展养殖业,合理规划种植和养殖布局,充分发挥二者的长处,提高经济效益。

3.1.3 推进农业产业化并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我国农村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少,缺乏价格优势,国家和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村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经营效益[4]。根据不同地区温度、海拔、降水量的不同,要因地制宜,利用其特色区域优势,扬长避短,积极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把科技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特色农产品和生鲜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农村发展要结合相关时效性信息,发展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此外,要积极推广农产品品牌效益;要在产品源头做好安全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实施绿色生产,引导农民使用农家肥、低毒性农药,做好质量安全关,不断壮大产业链,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2 外源性改革

仅仅从农业生产、经营等农业基本层面改革来促进农民增收远远不够,因此要结合农村外源性改革,加快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3.2.1 推进乡镇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若仅仅依靠农民耕作则不能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传统的小农经济已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因此,增加乡镇企业数量,提高产品质量,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而且可以发展壮大本地区经济。政府和地方财政应大力支持本地区乡镇企业的增长数量和质量,鼓励学习西方国家的乡镇企业经营模式,并大力在本地区进行推广,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3.2.2 拓宽农民外部增收渠道。由于农民面临粮食产量大、价格低的困境,首先急需政府价格补贴来支持农产品销售;其次,各种惠农、利农的政策要逐步实施,“简政放权”的力度要深入农村,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最后,要加强对农民种植技能的培训,促使其生产出高质量农产品,增加价格竞争力,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并逐步完善农民工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切实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3.2.3 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广农村供销社合作推进农产品生产、销售等一体化服务,促进农村产业化。对此,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发展经营区域性特色产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3 政策性改革

政府对农业的政策引导事关农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只有切实从实际出发,把握农村发展现状,积极制定并完善相关惠农政策,引导农民科技兴农,才能使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3.3.1 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逐步完善农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补贴政策,逐步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每个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均存在相应的问题,在农民增收的进程中,政府在宏观上给予了一定的物力和财力支持。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受传统农业影响,现代化进程较低,需政府加大补贴力度,以此完善农村资金短缺的短板。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直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价格的补贴,让农民从农业生产经营中得到额外的利益。如此不仅能改善农村土地弃置的问题,更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3.2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靠农民自身筹资建设,因此这種模式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普及率远远低于现实需求,农村1/3的土地不能被有效灌溉,农村公路普及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对此,政府应改变以往的农村基础设施自建模式,由地方财政支持和乡政府的引导、监督,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保障农民的经济发展来源,促进粮食丰收、农民增产。

3.3.3 深化土地改革制度,加快土地流转。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农民要想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只能通过租赁土地来进行。现阶段,我国土地政策仍不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法规尚不健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加快完善土地制度,并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宣传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倪洪兴.开放视角下的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农业经济问题,2019(5):9-15.

[2]徐朝卫,董江爱.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延续与路径转换[J].甘肃社会科学,2018(6):162-168.

[3]张新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农民科技素质提升研究[J].农业经济,2019(4):69-70.

[4]陈明鹤.以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党政干部学刊,2016(10):43-46.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形势下河南打造粮食产业强省的策略研究”(2020-ZZJH-103)。

作者简介:王雨馨(1992—),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粮食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