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贯注中国元素的国际理解教育

2020-12-14彭钢

江苏教育 2020年20期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中国元素

彭钢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中国元素;儿童地球村

一、做什么样的国际理解教育

什么是国际理解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并将其界定为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们之间的互相理解与互相尊重的教育。

做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是所有外国语学校的长项,对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而言,则更是如此。因为在前文提到的项目申报前,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早已有了丰厚的基础,也在省内外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一般“国际理解教育”的定义,一个他们经过多轮研究和反复推敲所形成的“自己”的定义:国际理解教育从过去的相互理解尊重,走向了现在的建构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和谐世界的转变。在这个定义中,“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仍然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应有之义,其目的是通过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走向建构命运共同体”,从而“共同建设美好的和谐世界”。在这样一个国际理解教育的定义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目的地”的“味道”就自然地呈现和表达了。

二、在国际理解教育中贯注中国元素

一是放大了原先国际理解教育中就有的“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要素,加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坚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最优秀的民族文化与先进的国际理解理念和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形成国际理解教育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真正意义上的“相互”,鲜明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义。

二是以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去支撑和阐释国际理解教育中的核心文化概念,明确提出学校的办学愿景和文化追求就是“构建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并宣称“民族情怀、国际视野和共生共进”是“儿童地球村”独特的文化因子:民族情怀为“底色”,国际视野为“原色”,共进共生为“彩色”。学校将“创造美美与共的彩色”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三是将培养“中国好儿童”“学会共同生活”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目标,明确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的三个向度:培养学校社区里的一员,培养全球时代下的国民,培养国际社会中的公民。中国传统文化中“由近及远”的中国智慧体现在国际理解教育中,即是从社区出发,走向国家到胸怀天下,从而实现“引导每一位儿童过一种有意义的学校公共生活,自然、自由、自觉地成长为社会公民乃至世界公民”这一目的。

有了这三种中国元素的注入和贯穿,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不仅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落到了实处,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和本土化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和意蕴,使项目真正具有了时代的高度、视野的宽度和文化的深度。

三、国际理解教育的整体设计与系统实施

一是建构国际理解教育的整体推进系统。可简单称之为“一二三四”:所谓一,即以文化建设为“一条主线”,建设包含中国文化的“底色”、国际视野的“原色”和共进共生的“彩色”的学校文化。所谓二,即以制度创建和组织建构为两翼,建设“儿童地球村”的学习公约和生活公约等一系列制度,以此规范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行为;以国内18所实验学校和国外21所联盟学校为依托共同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各项实验。所谓三,是从“自成者”“为他者”“领导者”三个层次的目标出发,以核心观念、次级观念、关键能力三个维度为重点,试图形成从小学低年段、中年段及高年段的培养目标,从而为课程和教学实施提供依据。所谓四,是从“主题活动”“特设课程”“学科渗透”“研学考察”等四大领域全面落实改革措施,从而实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包容理解、领袖精神的未来世界公民”的目标。

二是建构课程与教学的完整操作系统。学校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广义上的课程建构:首先,打造“实践式”的主题活动,即超越班级和年级的学校文化活动(校内),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其次,开发“项目式”特设课程,即开发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课程,名为“特设课程”(校本)。再次,探索“融合式”学科渗透,即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课内)。最后,创新“具身式”研学考察,即开展三种类型的研学活动(校外),从而形成覆盖课内外、校内外的完整的操作系统。每一种途径都强调了实施和操作的特点及重点:主题活动是“实践式”,突出了文化建设的实践性、主体性和探究性;特设课程是“项目式”,突出了课程的综合性、任务性、团队性;学科渗透是“融合式”,强调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有机渗透和点拨,而不是硬性“填塞”;研学考察强调“具身式”,以亲自感受、亲身体验、亲历过程为重点。系统化的课程方式和多样化的体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三是建构序列化校本课程。即所谓的“项目式的特色课程”,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向我们呈现了“国际理解教育特色课程纲要”,用里面的话来说就是:挖掘“民族—世界”文化课程元素,形成六大课程内容领域,包括“认识我(我们)、我们身在何方、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共同生活、我们如何共享地球”。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多个维度,确立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校本特色课程的主题序列及相应的课程开发项目。换句话说,有了这个纲要,我们就能够清楚地了解,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六年级,在每一个年级要开发什么样的课程,要实施什么样的教育,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显然,这是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和开发的重点,更是落实“中国元素”、体现中国特色的关键和难点。

上述三个层面的完整建构体现出国际理解教育系统化、结构化、序列化、层次化的设计,能够确保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落到实处,确保“中国元素”的有效贯穿和实施。

四、研究国际理解教育的三点建议

1.准确定位国际理解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明确提出学校的办学愿景和文化追求就是“构建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明确提出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中国好儿童”和“学会共同生活”。这是学校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校本化的表述,很有追求,也很有气派。但这样的办学愿景和培养目标是需要整体的学校教育去实现的,仅依靠国际理解教育是不够的。因此,笔者建议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进一步厘清国际理解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位置,明确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既不过分放大也不过分缩小,尤其要妥帖处理国际理解教育与学校其他教育工作的关系,真正做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增益。

2.增加国际理解教育中“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

从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的现有设计和实施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来看,这个项目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三个向度的表述,无论是社区里的一员,还是全球时代下的国民,抑或是国际社会的公民,均具有鲜明的德育色彩。在培养目标的序列化和特设课程的项目化中,很多表述都明确涉及德育,如爱国主义、民族情怀、传统价值、社会责任、自我管理、尊重他人、理解包容等。当然,国际理解教育是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的教育,德智体美劳各种因素都包含其中,就更适合从综合育人的角度,突出“立德树人”的价值选择。因为它既能够增添中国元素,又能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时代特征。

3.有效增强国际理解教育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从目前的项目整体设计及其表述方式来看,学理的色彩较强,思辨的风格较浓,成人的意志较深。比如,“自成者”“为他者”“领导者”及相关表述,太哲学化;“核心观念”“次级观念”的表述,太学理化。这些可用于做研究和分析,但基本不适合用于培养目标的表述。因此,如何使项目的设计和表述更为通俗化、明晰化、儿童化,应该是项目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项目研究和实践特别要在“儿童化”上下功夫,使之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使小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能够参与设计和开发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和活动,创造出具有学生特点的、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和方式。与之高度相关的是,要把学生在国际理解教育中的学习表现和能力表现纳入国际理解教育的评价中,这就需要设计出具有儿童特点的学习量表和评价工具,并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最终项目的成效,不仅要看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课程建设水平,更要看“中国好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国际理解教育中国元素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的成功对动画基础教学的几点启示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服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试析在地理课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
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适切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