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玉米高产抗倒机械收粒生产技术

2020-12-14杜雄崔彦宏高震边大红段美生李鑫娥

河北农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平原区行距籽粒

□文/杜雄 崔彦宏 高震 边大红 段美生 李鑫娥

河北省位于我国玉米春播和夏播的过渡地带。因品种生育期较长和热量资源不足等原因,玉米收获时茎杆和籽粒含水率高,机械化收获只能实施摘穗作业,其后的运输、剥皮、晾晒、脱粒等多道工序大幅增加了生产用工和成本,导致我省玉米生产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差的普遍问题。而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玉米生产全面实现了农资(品种、肥料、种子)、农艺(精确播种密植)和农机(全程机械化并直接收籽)的融合配套,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其玉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因此,我省玉米生产在实现机械化播种条件下,通过品种合理选择、密植抗倒、机械化直收籽粒和烘干贮藏是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自2013年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河北农业大学与地方农业技术部门合作,多年多地多次实现了百亩大面积夏播玉米亩产稳定超800 千克、春播玉米亩产超1000 千克的高产,并从2016 年到2020 年连续5 年在邯郸和张家口市率先尝试和示范玉米机械直接收粒技术,并获得成功。在大面积示范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北省玉米高产抗倒与机械收粒生产技术模式。

技术核心

本技术是针对目前我省玉米产量不稳和收获、收后程序繁琐,人工投入多等生产问题,研发的高产节本技术模式,特别适用于夏播玉米生长季有效积温较多的平原区南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中的夏玉米、中北部平原早夏播和北部高原春播玉米一熟生产,尤其是适用于上述区域的农业生产农作社和种植大户的规模化玉米生产。玉米高产抗倒和机械收粒技术生产体系以“品种优选、密植增产、抗害综防、站杆脱水、机械收粒”为技术核心,选择早熟脱水快抗茎腐品种是基础,种子包衣减少病虫危害,精量播种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拔节期化控降低株高,平衡施肥健壮植株减少茎腐病的感染率,延迟收获实现玉米站杆脱水,机械直收籽粒和高塔干燥减少收后作业环节。实施本技术模式,能够比普通种植玉米增产30千克/亩以上,减少收获到仓贮的用工成本80元/亩以上。

技术要点

播前准备 根据当地自然和生产条件选用经国家和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具有早熟、耐密、高产、穗位整齐一致、籽粒灌浆快和脱水快等适宜机械直接收粒特点的优质品种,可选用先玉335、中种8、京农科728、MC812等。

选用的种子进行包衣,种子包衣剂可选择能防治玉米病害的杀菌剂和防治地下害虫的杀虫剂。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并晒种2~3 天,以提高发芽率和杀死部分病原菌。

平原区南部小麦-玉米两熟条件下,采用带有秸秆粉碎和切抛装置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后,采用灭茬机械进行田间灭茬,麦秸均匀铺于地表。平原区中北部玉米早夏播和北部高原春播一年一熟种植条件下,播前需要对农田进行旋耕和镇压等作业。

播种环节 平原区南部一年两熟区,小麦收获后抢时播种,一般在6 月10 日~15 日;平原区中北部一年一熟早夏播玉米一般在6月1日~10日;北部高原春播区控制在4月下旬。一般在4500 株/亩左右,最大不超过5000 株/亩。采用60厘米等行距种植。

采用单粒精量施肥播种机播种,播种机作业速度≤4千米/小时,下种量5000 粒/亩以下,以保证4500~5000 株/亩的种植密度,播种深度3 厘米左右。播幅衔接的两行行距偏差控制在5 厘米以内,避免播种行距与收获机械割台行距不一致。每亩施氮(N)5~6 千克、磷(P2O5)8~9 千克、钾(K2O)15~18 千克、锌(ZnSO4·7H2O)1.8~2.0 千克。肥料在播种时随种子异位同播施入土壤,种子行与肥料行间隔5厘米以上。播种后土壤墒情不足时每亩灌水40立方米。

对于小麦秸秆覆盖地块,在玉米3~5 叶期采用莠去津+烟嘧磺隆复混的苗后除草剂均匀喷洒行间地面进行除草。对于一年一熟农田旋耕的地块,选用乙草胺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喷施。

田间管理 苗期喷洒杀菌剂防治褐斑病、根腐病等病害;喷洒杀虫剂防治黏虫、棉铃虫等地上害虫;播种沟内撒施毒土防治二点委夜蛾、瑞典蝇、蓟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以及其他地下害虫。

在玉米6~8 展叶时,喷洒玉米生长调节剂,降低穗位高度,防止倒伏增加收获时的落穗损失率。

穗期适时防治玉米螟、粘虫、棉铃虫等害虫。

花粒期注意防治蚜虫、粘虫等害虫。喷施杀菌剂防治青枯(茎腐)病和穗腐病,以此特别防止熟后站杆脱水期间茎秆倒伏和穗部霉变。

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纯N 14~16 千克。推荐使用中耕施肥机开沟深施,或结合灌溉、有效降雨撒施。

机械收粒 在玉米生理成熟后,当玉米叶片枯黄、果穗苞叶枯松、籽粒含水量降至28%以下时,即可进行籽粒机械收获。平原区南部小麦-玉米两熟种植的夏玉米不早于10 月15 日;平原区中部和北部一年一熟的早夏播玉米在10 月20 日后收获。收获时要求植株倒伏率低于5%,穗位高度整齐一致且在50厘米以上。

作业前对田间障碍物进行清理或标记,防止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

收获时选用的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割台行距60厘米,籽粒破损率低且具有秸秆粉碎装置。根据玉米长势和预估产量,合理控制机械田间作业行进速度,采用大油门低档作业,以保证收获质量。产量>750 千克/亩时行进速度控制在在3 千米/小时左右,产量在650~750 千克/亩时行进速度不超过4 千米/小时。产量越高行进速度就越慢。机械收获的田间落粒与落穗损失率<5%,籽粒破碎率<5%,杂质率<3%。

玉米秸秆可采用联合收获机自带粉碎装置粉碎,或收获后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还田。

收后烘干 收获籽粒后,应及时送烘干厂进行烘干,含水率烘干至14%以下的安全储藏要求。

猜你喜欢

平原区行距籽粒
浅谈沿海平原区铁路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漳卫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氟碘分布特征及形成因素分析
北疆杂交棉稀植等行距机采模式研究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辽宁不同生态区行距配置对玉米形态、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油菜联合收获籽粒受力分析及损伤评价
平原区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全预制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