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易激综合征
——“心病”钻进胃肠里

2020-12-14张国宪

中国生殖健康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病心理因素胃肠

文/张国宪

近年来,一种新的消化道疾病悄然向大城市袭来,它的名字叫作“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各种检查都表现正常,但是稍微不注意胃肠就“罢工”。有的人一天腹泻数次,睡眠质量差;有的人大便一周才一次;有的人腹泻与便秘交替。但到医院看病又经常被漏诊、误诊,辗转几年也查不出病根。

据北京、广州等地几家大医院调查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是除功能性消化不良外最常见的功能性消化疾病。在我国有些城市,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10.5%,且在学生、公务员、白领、打工者、知识分子和销售人员中很常见。但由于认识不足,这类病人到医院的就诊率仅仅达到25%,在确诊前平均花费的时间是2.7年。

肠易激综合征不容易迅速确诊,我国实行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罗马Ⅱ诊断标准,认为可以根据以下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在过去12 个月中至少累计有12 周(连续或不连续都行)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以下3 项症状中的两项。3 项症状是:排便费力、急迫,有排便不净感,排便后不适感减轻;排便频率改变,每天排便多于3 次或每周排便少于3 次;有的患者经常感觉胃肠胀气,或腹部有膨胀感。

专家提醒,患者可以根据上述标准先进行自我评判,但是要确诊,还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是否有器质性、代谢性和感染性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身心疾病,心理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心理学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特点是急性子、争强好胜、容易激动,心态容易受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生活节奏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心理因素之所以能影响胃肠功能,是因为胃肠内有人体“第二神经系统”,其中神经纤维非常丰富,心理活动通过大脑对“第二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胃肠运动障碍。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单纯依靠某种特定的药物、针灸或理疗等并不能达到治愈目的,关键在于化解心理矛盾和调整脏器功能。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加强心理指导,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有的患者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应该学会放松的技巧,最简单的方法是听听音乐或散散步,也可以睡前在床上做自我松弛训练。

如果临床症状明显,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对症治疗。但千万不要自己乱服抗生素,长期服用有害无益。

猜你喜欢

心病心理因素胃肠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便秘是否也是一种心病?
杧果幼果黑心病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性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鞍山市高中学生足球运动技术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
人在江湖走,谁能不得病?
西红柿的心病
延长优秀运动员巅峰期运动寿命的心理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