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芹菜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

2020-12-14刘之洋熊爱生陈龙正

蔬菜 2020年9期
关键词:遮阳网芹菜苗床

宁 宇,刘 静,刘之洋,熊爱生,陈龙正*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2.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芹菜属伞形科芹属,是一种二年生蔬菜作物,其主要的食用部位是肥大、脆嫩的叶柄[1]。芹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芹菜苷、佛手苷内酯、挥发油等多种成分,具有增强食欲、降压镇静、健胃利尿的功效[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增强,芹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市场需求量大,种植收益高,近年来芹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我国芹菜栽培面积常年稳定在55万hm2左右[3]。

芹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属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湿润,但不耐高温[4]。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芹菜消费需求旺盛,但酷热、高温严重影响了芹菜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探索芹菜夏季高效栽培技术对填补“伏缺”意义重大,是当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经试验摸索,总结出1套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芹菜栽培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以供广大种植农户参考。

1 技术特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高温是阻碍芹菜生产的最大因素,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通过覆盖遮阳网和黑色地膜的方式降低设施环境温度,可极大缓解高温给芹菜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地膜还可以抑制杂草滋生,省去了人工除草环节,实现了轻简化栽培。在水分管理上,轻简化栽培采用了喷灌和滴灌的方法,再结合地膜的保水保墒作用,充分提高了水分利用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应用芹菜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每公顷菜田可收获芹菜7.5万~11.25万kg,按2元/kg的单价计算,每公顷可实现销售收入15.0万~22.5万元。

2 栽培技术及关键点

采用“遮阳网+黑色地膜覆盖”方式对设施环境进行降温处理,使用“喷雾+滴灌”方法进行水分管理,二者是芹菜夏季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具体技术应用如下。

2.1 品种选择

芹菜性喜冷凉,不耐炎热,高温会造成叶柄纤维素含量增加而影响芹菜的口感品质;因此,夏季栽培应选择耐热性强、适应性广、纤维素含量低的品种,如申芹2号、溢香伏芹、津南实芹1号、上海青梗芹菜、开封玻璃脆、泰国正大脆芹、美国白芹等。此外,芹菜种类繁多,选择种植品种还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饮食偏好和消费习惯。

2.2 育苗

2.2.1 播期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芹一般可在5月上旬—6月中旬之间播种,具体播期可根据市场行情和天气情况而定。

2.2.2 种子处理

芹菜种子小,种皮坚硬厚实,透水性差,且含有抑制发芽的挥发油,出芽较慢。为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播前必须浸种催芽。催芽前,可选晴朗天气进行晒种1~2 d,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晒种后进行温汤浸种,先将种子在50~55 ℃的热水中浸泡20 min,期间不断搅拌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待水温自然冷却后停止搅拌,浸种24 h,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用清水淘洗几次后,将种子捞出,空干水分,并用湿润纱布包好,放置在冷凉的环境(如冰箱冷藏室)中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清水清洗1遍种子并保持纱布湿润(水分不宜过多,以种子能散开为宜),6~8 d左右种子发芽,当有6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2.3 播种育苗

育苗最好采用基质法,在具有喷雾系统的遮阳大棚内进行,该方法育出的幼苗具有出苗齐、长势壮、根系发达等特点,并且便于定植时起苗,减轻机械损伤。首先将棚内地势较高的地块铲平,制成长15~20 m、宽1.2~1.5 m的苗床,并在四周筑起高10 cm、宽5 cm的土埂,浇足底水后填入5~8 cm厚的基质。基质可以选用商品基质,也可使用经覆膜高温杀菌后的废旧育苗基质,并在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2 kg复合肥(15-15-15),用耙子将苗床耧平,用喷雾系统喷淋清水,直至基质吸饱水分;次日,将催过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床面上。为保证播种均匀,可在种子中掺入等量的干细沙土或基质,播后覆盖1层薄薄的细土,用无纺布覆盖保湿。播种量应根据品种特性及生产进度来确定,一般本芹夏季育苗每公顷需种子1.50~2.25 kg,西芹需种子0.37~0.75 kg。

2.2.4 苗期管理

芹菜幼苗期对水分要求较为严格,基质过干不利于出苗,过湿又容易烂根,因此苗期水分管理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出苗前,视情况喷水,使表层基质湿度保持在90%;出苗60%后,及时揭去覆盖物。播种10 d后基本齐苗,保持土壤湿度在70%~80%,即早上见湿,中午见干的状态。浇水应选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尽量避免在中午高温期间浇水。出苗前苗床全天覆盖遮阳网,幼苗3~4片真叶后可在光线不强的时段掀开遮阳网补光,小雨天则不用覆盖遮阳网。当幼苗长至3片真叶时需追肥1次,每个苗床撒施0.2 kg左右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随后浇水;4~5片真叶时再追施0.5 kg的三元复合肥。芹菜幼苗长至4~6片真叶、株高8~12 cm时即可定植。

2.3 定植

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雨水丰沛,因此芹菜定植应选在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块。定植前,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45~75 t、三元复合肥375~750 kg;另外,为防止生长期间植株缺硼造成茎裂,每公顷可加施硼砂7.5~15.0 kg。施肥后深翻土地20~30 cm,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土地耙平后按1.2~1.5 m的宽度筑畦,畦面上铺好滴灌带并覆上黑色地膜。黑色地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温度,还可以保水保墒,抑制杂草生长。定植宜选择在阴天、小雨天或晴天傍晚进行。定植前苗床应适量喷水,使土壤湿润,便于起苗。起苗时尽量少伤根、多带土,以便于幼苗定植后的缓苗。定植时应掌握秧苗“上不埋心,下不露根”的原则,单株定植,株行距为12 cm×10 cm,每公顷可定植37.5万~52.5万株。也可适当提高种植密度,让其生长时相互遮阴,最终实现嫩化栽培。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2.4 田间管理

2.4.1 温度管理

芹菜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25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炎热,高温会造成芹菜徒长、病虫害增多,最终降低产量;此外,过强的光照还会增加芹菜叶柄纤维含量而降低产品品质。因此,芹菜夏季栽培最关键的管理措施是降温遮光。遮阳网一方面可有效降低棚内的温度以满足芹菜正常的生长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削弱光照强度使芹菜叶柄柔嫩、气味减淡,从而更好地提高芹菜的商品品质。

长江中下游地区从6月中下旬开始就要覆盖遮阳网,可将大棚的裙膜掀掉以保证通风,覆盖遮光率为60%~70%的黑色遮阳网。遮阳网覆盖可以一直持续到采收结束。

2.4.2 水肥管理

芹菜喜湿润的土壤环境,尤其是在夏季,必须使土壤保持湿润,因此最好使用膜下滴灌设备进行浇水,不仅省时省力,还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浇水应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不宜在中午高温期间浇水。

定植后5~7 d为缓苗期,缓苗期内一般少浇或不浇水,缓苗后可根据土壤墒情掌握浇水次数,以保持土壤适度湿润为原则。如遭遇暴雨天气,雨后应及时排水。夏季芹菜幼苗生长迅速,可在定植后的15 d和25 d各追肥1次,每公顷施尿素105 kg、硫酸钾60 kg。幼苗定植1个月左右,植株即进入旺盛生长期,肥料需求量快速增加,可每隔10 d追肥1次,每公顷施尿素和硫酸钾各150 kg。

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配合使用化学防治。

3.1 农业防治

定植前应及时清理田间杂物、残枝烂叶,尽量减少病原菌在田间的残留。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合理轮作。

3.2 物理防治

潜叶蝇、蚜虫等田间害虫可以通过悬挂黄板进行诱杀,密度为每公顷450~600块,均匀分布于田间。

3.3 化学防治

芹菜夏季栽培容易发生的病害主要包括生理性病害、斑枯病、斑点病和软腐病等。在进行化学药剂防治时,要严格按照GB 4285和GB/T 8321规定的标准,尽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的农药。采收前10~15 d停止喷药。

生理性病害:芹菜出现空心症状时,应在叶色变浅时喷施0.1%尿素水溶液2~3次;叶柄开裂时可喷施0.1%~0.3%硼砂水溶液。

斑枯病:可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每隔7~10 d喷施1次,连喷3次。

斑点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每隔7 d喷1次,连喷3次。

软腐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3 000~4 000倍液,每隔7~10 d喷施1次,连喷2~3次。

4 适时采收

夏天温度高,芹菜易纤维化和空心,应及时采收。一般定植后60~90 d、茎高40~60 cm时即可采收,此时芹菜茎叶嫩绿、品质好、产量高。采收时连根拔出植株,去掉黄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扎成小捆后即可上市。

猜你喜欢

遮阳网芹菜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宋六陵的月光
遮阳网
变色的芹菜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蔬菜遮阳网覆盖的作用、方式和栽培技术
芹菜焯水 的正确方法
芹菜叶的妙用
夏季番茄育苗宜选择遮光率20%的白色遮阳网
啥样的芹菜口感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