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菜“三减三增”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2020-12-14郑晓红陆姗姗陈士亮

蔬菜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物农药生菜废弃物

郑晓红,张 萍,陆姗姗,沈 婷,陈士亮

(1.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上海 青浦 201700;2.上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上海 青浦 201700)

生菜为叶用莴苣,属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尤其是散叶生菜(半结球生菜),近3~5年来在上海市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已成为上海及整个华东地区市民最喜爱的绿叶菜之一。上海市青浦区2019年绿叶生菜的栽培面积已超过1 133 hm2·茬;但当前生菜生产中普遍存在腐烂病害难以防治、农户防治过程中过量用药和滥用农药现象,以及在种植方面机械化普及程度不高、绿色生产水平较低的状况。如何通过绿色生产保证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和提高蔬菜种植机械化水平,是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和蔬菜生产企业当前需要尽快解决的难题。

上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通过生菜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的应用,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缓解了土壤盐渍化现象,大大降低了土传病害和生菜腐烂病害的发生;通过植保机械和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肥料农药的利用率,减少了农资设备的投入量,生菜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还申请并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的认证。由于生菜品质的提升,销售价格也由原来的1.6元/kg,增涨至2.8元/kg,产量由原来每茬次667 m2的1 800 kg提高到2 200 kg,生菜种植效益明显提高。具体栽培措施如下。

1 产前土壤生态消毒与活化

1.1 土壤生态消毒技术

采用以高温闷棚、生物熏蒸和臭氧水消毒为核心的生态、安全土壤消毒技术:在夏季前茬作物收获后,清除作物残体,在棚内铺施有机物料并撒施化肥,添加有机物料速腐剂,深翻整地后进行灌水,然后地面覆膜并封闭棚室,闷棚25~30 d。通过密闭高温,可杀死土壤中大部分的有害生物,使土传病虫害发生率降低30%以上;同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应用生物熏蒸剂,如辣根素进行土壤消毒:设施土壤起垄后,用地膜覆盖地表,然后滴灌清水湿润土壤,随水每667 m2滴入20%辣根素水乳剂3~5 L,密闭地膜3 d,之后揭开地膜晾晒1~2 d后即可播种或定植。利用臭氧水处理技术减轻生菜连作病害:利用FH-CYJ123100A-Y型臭氧消毒机(上海枫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制取臭氧并溶于水中制成臭氧水,浇灌土壤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在生菜的全生育期内,利用浓度为1.0 mg/L的臭氧水进行10 t/次的灌溉,共灌溉2次,可起到杀死土中病原菌、减少生菜腐烂病害发生的作用。

1.2 土壤保育和改良技术

对于生菜连作障碍严重的地块,采用以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主要技术的土壤保育和改良措施。针对示范区土壤特点,在土壤连作障碍严重的地块,采取“坤之源”微生物菌肥与“高乐年”微生物菌剂一起施用的方法,按照每667 m2施用“坤之源”微生物菌肥300 kg、“高乐年”微生物菌剂6 kg的比例,在地块翻耕前均匀撒施在地面,再用深翻机翻耕2遍,使其与土壤均匀混合;连续使用2~3茬,使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显著增加,土壤肥力明显提高,从而实现改良土壤理化特性、降低生菜连作障碍的目的,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使每茬生菜667 m2减少化学肥料投入30 kg。增施有机肥技术,是指利用蔬菜残茬、秸秆等废弃物,经粉碎处理后与畜禽粪便、发酵菌剂等均匀掺混,采用“微秸宝”发酵装置翻堆发酵,发酵周期为45 d左右,生产出绿色高效有机肥用于蔬菜生产,该技术应用后,每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加0.2%~0.3%,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

2 产中“三减三增”绿色生产

“三减三增”即减肥、减药、减工,增收、增效、增机械化率。主要包括集约化穴盘育苗省种省工技术,水肥一体节水减肥增效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减药增效技术,机械化、轻简化省工生产技术等。

2.1 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

由现有的直播育苗改为机械化穴盘育苗,核心技术包括蔬菜育苗专用设施装备、设施及用具消毒、基质的选择与配置、环境调控、嫁接、水肥科学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商品苗运输等。首先是播种前的准备,包括穴盘清洗、消毒,种子处理(种子消毒和丸粒化)和基质准备;然后进入播种车间在精量播种机上进行精量播种,播种过程包括装入基质(草炭、蛭石、珍珠岩等)、压穴、播种、覆盖和浇水;之后进入催芽室进行催芽,并保持温度在28 ℃左右,湿度在90%以上,2~3 d后出苗。当有80%左右种子顶土出苗时,将穴盘移入绿化室,让幼苗接受光照,同时控制温度在25 ℃左右,这样既能保持继续出苗,又能防止幼苗徒长。当幼苗出齐后进行成苗期管理,控制绿化室内温度,白天25 ℃左右、夜间15 ℃左右,并保持基质湿润。在移栽前7~10 d进行炼苗,以使幼苗适应大田环境。集约化穴盘育苗较传统分散育苗每667 m2可节省用种10%以上,节省用工5~6个,齐苗率、成苗率、适龄壮苗率提高10%以上。

2.2 水肥一体化节水减肥增效技术

探索生菜生长不同阶段和氮、磷、钾等营养因素的关系,根据土壤养分、蔬菜品种及其生育期选择适用的水溶肥,并确定合理配方,精准施用。依照蔬菜不同生长需求,进行水溶肥叶面喷施,通常生菜采用“喷得福”水溶肥(32-10-10+TE)稀释800~1 000倍进行叶面喷施,7~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3~4次,替代化学肥料(尿素)的追肥。利用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灌溉机实现对灌溉、施肥的定时、定量控制,在保证蔬菜产量的同时,不会因为过多施肥使土壤的养分平衡遭到破坏,可实现节水、节肥30%以上。

2.3 机械化、轻简化省工生产技术

结合上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生菜的种植模式,通过新型植保机械的筛选,采用合适的翻耕、播种、育苗、移栽、施肥、施药等高效种植器械,改进合作社原有的种植水平。将人工移栽改为移栽机移栽、地块整理采用田园管理机作业、追肥由原来的人工撒施化肥改为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施肥、施药由背负式喷雾器改为自走式农药喷雾机替代等,推进农业生产机器替代人工,提高合作社机械化水平。改进后可提高蔬菜机械使用率,减少人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15%以上。

2.4 病虫害绿色防控减药增效技术

通过病虫害农业综合防控,防虫网、诱虫板、杀虫灯的规范应用,性诱剂、天敌及生物农药的普及和农药增效施用等技术,使化学农药减量使用30%以上。

2.4.1 农业综合防控技术

主要包括选用抗病抗虫品种,田园清洁,培育无病虫壮苗,棚室和土壤消毒,嫁接抗土传病害砧木,夏季遮光降温和冬季增光保温,科学水肥管理,空气湿度控制在80%以下等措施。通过开展新品种引种、试种,筛选适合本基地种植的生菜品种及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高抗蔬菜新品种。

2.4.2 物理防控规范应用技术

设施生菜种植采用防虫网、诱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综合配套技术,以达到病虫最佳防治效果。

性诱剂:用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防治时,按照1 333~2 000 m2配置1个诱捕器,诱捕器放置高度一般为0.8~1.0 m。用于小菜蛾防治时,采用迷向法,按照每667 m2设置8~10个诱捕器,诱捕器底部一般靠近作物顶部,距离项部10 cm左右。诱捕器诱芯1~2个月更换1次。

杀虫灯:按照1.33~1.67 hm2配置1台杀虫灯,挂灯高度一般推荐80~100 cm并加强日常维护和保养。

诱虫板:每667 m2悬挂黄粘板30~35张,诱杀烟粉虱,诱虫板底边与生菜顶部持平或略低于顶部;诱杀黄曲条跳甲时,诱虫板最佳放置高度为底边距离地面8~24 cm。诱虫板悬挂高度应根据田间作物不同生长期和田间虫口基数进行适当调节。生菜虫害防治对象主要是蚜虫、粉虱、斑潜蝇。诱虫板应在虫害发生早期使用,使用后需做好废旧虫板的集中处理。

防虫网:覆盖前必须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残叶和田间杂草等,然后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覆盖防虫网时,四周必须用土压实,不留空隙,实行全封闭覆盖;人员进出网内要随手关门;加强检查,发现网体破损应及时修补。

2.4.3 生物农药规范应用技术

生物农药的最佳应用时期:生物农药应按照不同农药的特性使用,综合考虑环境温度、虫害基数等因素,在病虫害发生早期使用。

生物农药的施用方法:防治病害的生物农药品种,霜霉病、疫病推荐应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绿群),白粉病推荐1 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枯萎病推荐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病毒病推荐8%宁南霉素水剂。防治虫害的生物农药品种,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推荐采用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0.5%印楝素乳油(世宽)、10%多杀霉素悬浮剂(净蛾),菜青虫推荐采用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无敌小子),蚜虫、烟粉虱推荐采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三保奇花)、5%苦参碱水剂(神雨)。

化学农药的替代:蔬菜生长中后期,应采取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的防治方法。

2.4.4 农药增效施用技术

应用电动喷雾机、自走式喷药机、常温烟雾机等先进的植保机械,达到农药减量增效、节省用工的目的。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控制用药量,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在农药施用过程中,可添加使用有机硅助剂,增强药液黏附性,提高农药杀虫和杀菌效果。

2.4.5 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

在统防统治过程中,充分发挥统防统治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统一组织实施,提高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使用效率。

广泛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措施,加快推广绿色防控产品,提高统防统治水平,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的融合发展。

3 产后蔬菜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3.1 废弃物的发酵处理

利用蔬菜废弃物处理设备,对蔬菜基地产生的生菜废弃物掺入鸡粪、秸秆等进行沤肥处理,提高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同时引进“微秸宝”发酵技术,通过原料、菌包、堆肥膜的综合利用,提高蔬菜废弃物堆肥发酵效率,发酵周期可由现在的60 d缩短到45 d。

生菜废弃物通过发酵制成有机肥,既能减少田间病虫害源头,又能改善周边环境,同时可节省化肥施用量,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实现变废为宝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实现基地有机肥的自给自足。

3.2 废弃物处理后的应用

将生菜废弃物粉碎,加入水和糖后接种微生物进行厌氧发酵,生成酵素,可作为叶面肥喷施或冲施肥冲施。生成的酵素含有多种活性益生菌和酶,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可促进植物生长、净化水体、消除农药化肥污染等,从而实现蔬菜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保障基地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生物农药生菜废弃物
脆嫩爽口的生菜
RNA生物农药的商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水泥回转窑处理废弃物的分析
电子废弃物
生菜
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蔬菜病虫害的高效技术简析
生菜?你爱吃圆的还是散叶儿的?
生菜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