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妊娠合并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1例

2020-12-13文静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李斯特血常规

文静

(南丹县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200)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是发生食源性疾病风险的原因之一[1],首先此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土壤、水、腐败蔬菜、鱼、鸟、野生动物、家禽及牛奶、乳制品等中均可存在;其次生存环境可塑性大,对高温、低温、高盐浓度环境均可耐受,能在2-42 ℃下生存(也有报道0 ℃能缓慢生长)能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且不易被冻融,可耐受巴氏消毒。此菌感染人体后,轻症者引起发热、肌肉疼痛、腹泻等症状,严重的可出现败血症、脑膜炎、甚至死亡。孕妇感染李斯特菌之后本人可能并不会出现严重的症状,但细菌可以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并可能造成流产、早产、败血病和初生婴儿脑膜炎等严重后果。近年来此菌导致的感染患者有增多趋势,云南省1997年3月、8月两次出现李斯特菌病的暴发[2]。该菌最容易感染的是孕妇、初生婴儿、年长者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3]。

1 病例资料

患者陈某某,女,33岁,因妊娠27周5 d,腹痛伴自觉胎动减少1 d于2019年5月9日10:40入院。患者于5月8日下午15时许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呈阵发性紧缩感、稀、弱,无逐渐加剧,尚能忍受,继之自觉胎动减少,无阴道流血,流液,未进行特殊处理。随于9日到产科门诊就诊,B超检查提示中孕单活胎,臀位,相当于孕27-28周,胎儿脐带绕颈1周,胎心监测提示无反应型。拟诊“胎儿宫内窘迫”收入院。入院时T 36.6 ℃,P 88次/分,R 20次/分,BP 96/62 mmHg,专科情况:宫高22 cm,腹围82 cm,偶有宫缩,稀,臀,胎心音145次/分,外阴发育正常,为避免刺激未行专科内检。查血常规:WBC 19.84×109/L,NE 85.4%,HGB 119.00 g/L。由于WBC偏高,予抗感染治疗,同时行保胎治疗。孕妇于10日07:00开始出现规律宫缩,阴查宫颈扩张2 cm,难免流产,09:39经阴道娩出一超早产儿,女性,出生后1分钟阿氏评分2分(呼吸、心率各得1分,余项0分),出生时予清理呼吸道吸痰及吸氧处理,超早产儿有抢救机会,但家属放弃抢救治疗。新生儿外观未见畸形,全身皮肤广泛瘀斑、皮疹,羊水I度浑浊,约800 mL,体重950 g。11日产妇体温37.8 ℃,复查血常规WBC 26.57×109/L,NE 84.2%,HGB 118.00 g/L,C-反应蛋白42.0 mg/L。疑宫内感染,送宫腔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微生物学检查:将送检的宫腔分泌物接种于血脂琼平板和麦康凯平板,35 ℃培养24 h,血脂琼平板上形成较小、圆形、光滑且有狭窄β溶血环的菌落,涂片镜检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挑取菌落上在MicroScan AutoScan-4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专用的革兰氏阳性鉴定及药敏分析板上,24 h后鉴定结果显示为99.99%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生化反应结果为触酶阳性,分解葡萄糖,吲哚、脲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甲基红、VP试验阳性、在含6.5%NACL的肉汤中生长。药敏结果:氨苄西林、青霉素敏感。

2 讨论

李斯特菌属包括6个种,其中只有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对人和动物致病[4],该菌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属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无芽胞,无荚膜,在22-25 ℃形成周鞭毛,37 ℃时鞭毛很少或无,其菌落特征有狭窄的β溶血环,生化反应触酶试验阳性,分解葡萄糖,不分解甘露醇、蔗糖、木糖,甲基红、VP和CAMP试验阳性,吲哚、脲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该菌感染孕妇造成早产、流产及新生儿感染的病例不断出现[5-6],本例产妇因此菌感染而出现早产,其表现为产后体温、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都显著持续升高,所分娩的胎儿出现了全身瘀斑、皮疹,最有临床意义的是宫腔分泌物培养结果是99.99%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得出培养结果后追问病史,其原因可能是天气热后常吃冰箱里久置而未热透的食物。医师根据鉴定药敏结果给予产妇合理使用抗生素后痊愈,但却痛失自己的孩子,在精神、肉体上都受到一定的创伤。因此我们应警惕在孕娠期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感染,并对孕期妇女进行食品安全性宣传教育,减少妊娠期感染,降低新生儿李斯特菌病。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耐盐、耐碱、不耐酸,对热较为敏感,60-70 ℃加热5-20 min可死亡,因此食物要热透、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食品;应尽量避免吃生鱼肉、牛肉、蔬菜、饮用生牛奶或食用生牛奶制成的食品;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 h以上;禁食腐烂变质的食品,生食瓜果应洗净;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 ℃以下);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对家用冰箱保存的食品,存放时间不要超过3 d;冰箱存放的食品在食用前应充分加热,温度必须达到70 ℃,持续5 min以上等。对于已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应早诊断、早治疗以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李斯特血常规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CD16+单核细胞变化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保持肃静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