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线电监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2-13刘建辉

电声技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监测站电磁噪声

刘建辉

(秦皇岛无线电监测站,河北 秦皇岛 066000)

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无线电监测在不同层级的监测范围是不相同的,我国省级以下的无线电所监测的范围处于20~3 000 MHz之间,经常监测的频段为150 MHz到450 MHz之间。在借助无线电监测技术对无线电干扰因素进行监测时,我国常采用的方式为移动监测站和固定监测站多站点同时监测的方法来确定干扰目标。在20世纪无线电技术刚刚兴起的阶段,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监测效率是比较高的。然而,近些年来无线寻呼业务逐渐被更先进的基带通讯技术所淘汰,这就导致无线电技术的应用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具体来说,近年来无线电的频段逐渐向更高方向延伸;同时,大区制群律数量明显降低,而以小群体为主的团体数量逐渐增加;另外,点对点的通信业务开始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更多的便成了宽带接入;除此之外,我国的5G技术领先全世界,以华为为主的通讯企业在通信技术上的研发使得我国的5G技术快速铺开,并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1 无线电监测的重要意义和内容

对于无线电监测工作来说,进行无线电监测,能够实现对无线电的频谱管理,同时还能够对现有的频谱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规划。具体来说,无线电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已经发现不符合无线电要求的发射技术进行处理和改进;第二,对未获取发射执照但私自发射进行营收的无线电进行停止;第三,对无线电监测频谱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第四,对境外无线电发射业务对境内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通过对无线电监测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无线电监测是借助客观真实的数据和资料来开展工作的。各项数据资料是开展无线电监测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对我国无线电管理工作发展趋势预测的重要参考。借助无线电监测获取到的大量数据不仅能够对该地区的电磁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同时也能够对无线电的生存和发展进行预测。

2 当前我国无线电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固定监测站所面临的问题

从传统角度来说,我国的无线电固定监测站主要指的是监测单位为了进行固定区域的监测所选定的制高点,在配置相应的铁塔以及天线后便能够实现对区域的无线电监测。

但是随着我国无线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城市无线电的监测制高点优势已经荡然无存,甚至有部分站点已经完全丧失了联网多点交叉来进行定位的能力。

同时,现阶段我国的无线电监测主要工作对象是蜂窝移动小区,而固定监测站只能实现对监测站周围发射源的监测,因此监测性能明显降低。而想要实现对区域的有效监测,必然会选择不断地扩大固定监测站数量的这种方式,扩大监测站数量的方式意味着需要购置大量的监测房屋,这就会导致监测的运行成本明显增加。

其次,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选择室外站作为固定监测站的首选方式。现阶段,我国通行的室外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即集装箱模式以及是外销型监测站模式等两种类型。在已经具备了相当数量固定监测站的城市中,需要对小型监测站进行补充。在进行固定监测站数量的计算和确定时,需要将覆盖地区面积作为首要标准。通常情况下,对于强度较小的信号,可以通过移动监测车来实现监测。

2.2 移动监测站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移动监测站数量极多,各种监测站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有在客车上的功能性监测站,在面包车上的次功能型监测站,还有装载在大型越野车上的便携式监测站等几种,而在实际进行监测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被监测地区的地形、面积以及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决定的[1]。

2.3 小型监测站以及可搬动监测站所面临的问题

小型监测站,顾名思义就是指保留了无线电监测功能,但是没有将昂贵的专业测向设备纳入其中的简易无线监测站。小型监测站的存在对于我国无线监测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补充意义,也实现了我国无线监测技术的多样化。小型监测站的大面积广泛使用为无线电监测的日常监测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一些业务复杂程度不高,但是需要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的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移动监测站,无线电监测部门需要形成强制性的统一监测标准,尤其是对于监测站的设计工艺,更是需要统一生产技术。

2.4 监测网网络化过程中面临的瓶颈

对于无线电监测技术来说,监测网络各站之间的信息沟通是十分重要的。现阶段,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固定监测站之间的信息传递,但是在移动站之间以及移动站和固定站之间的信息传递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对于我国检测网络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和难题。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移动站和固定站通信以及移动站之间通信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蜂窝公众移动网络中的GPRS网络,这种网络能够将公众对移动网的覆盖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的缺点也较为明显,过低的传输速率以及必须接入网络后的CDMA传输方式对于整个无线电监测系统的损害和威胁是十分大的。

3 无线电监测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3.1 监测月报能够有效保障无线电监测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我国开始正式的将无线电监测月报制度引入了无线电监测的工作内容当中,有效地规范了无线电监测的检测水平,明确了无线电监测工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式。同时,无线电监测月报的统计分析对于整个无线电监测工作的长远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具体来说,现阶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无线电发射设备产生了较多的背景噪声,同时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噪声情况会越来越严重,但是如何对整个社会电磁噪声的发展情况以及过去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且根据近年来电磁噪声的产生情况来对无线电检测工作进行相应的调节,才能够对社会发布更加权威性的报道,来对电磁噪声的产生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2]。

同时,由于电磁噪声的检测本身就是一种科学实验,因此在进行电磁噪声的检测时,有必要端正态度,摆明事实。由于电磁环境下电磁波的检测只能够通过统计的方法来实现,因此在进行数据的采集时,必须要保障数据采集的真实性。现阶段,我国的无线电监测月报制度刚刚起步,在对其内容以及格式进行规范的同时,还需要对检测流程和检测的标准进行明确,切实保障无线电监测能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一份力。

3.2 对无线电监测设备进行日常检修

在“十一五”建设之后,我国各地的无线电监测网络已经初具规模,但是部分地区的部分检测设备已经运行多年,各种元件老化且机械部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磨损,这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负面的影响。对于无线电监测设备来说,通常由硬件、软件、天馈线以及配套设施等组成,因此在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时,需要充分考虑各项设备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维护方案。

4 结语

综合全文,由于无线电监测工作在社会的发展方面具有如此多的作用,因此,对我国无线电监测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无线电监测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无线电检测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无线电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猜你喜欢

监测站电磁噪声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智能电磁感知体制新进展
基于声类比的仿生圆柱壳流噪声特性研究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问题
“充能,发射!”走近高能电磁轨道炮
千姿百态说电磁 历久弥新话感应——遵循“三步法”,搞定电磁感应综合题
巩义市审计局重点关注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情况
汽车制造企业噪声综合治理实践
检察版(六)
新德里成“世界最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