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恩干预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0-12-12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3期
关键词:依从性化疗情绪

李 方

江苏省泗洪县分金亭集团肿瘤医院 223900

化学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对疾病错误认知、不良反应等因素可极大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治疗信心,影响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感恩[1]属积极心理学范畴,指个体用感激情绪了解或回应因他人的恩惠或帮助而使自己获得积极体验或结果的一种人格特质。感恩作为积极情感体验,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感恩水平与幸福感,对他人的善意举动产生积极社会情绪与回应。我院2018年起探索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感恩干预,以分析其对患者感恩水平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化疗的8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小学以上文化,经病理学等检查确诊恶性肿瘤,患者知晓病情,沟通交流正常,家庭和睦,接受家人无偿照护。排除标准:病情恶化预计生存期<3个月、脑转移、合并精神疾病、配合度差等患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9±14.2)岁;消化道系统肿瘤19例,呼吸系统肿瘤12例,其他系统肿瘤9例;职工医保11例,居民医保29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7±13.9)岁;消化道系统肿瘤20例,呼吸系统肿瘤11例,其他系统肿瘤9例;职工医保10例,居民医保30例。两组患者在疾病年龄、疾病构成、付费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疾病及化疗知识健康教育、化疗不良反应预防与处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感恩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感恩倾诉与交流:与患者深入沟通,耐心倾听其诉说患病与化疗的感受,对其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加强正性刺激,增强治疗的信念。如患者担心化疗引起的呕吐不良反应,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反应,如多饮水,化疗前避免进食,使用药物预防等。(2)感恩记录:指导患者记录需要感恩的事件与心理体验,如好友从很远的地方过来探望,家人特地做了喜欢吃的食物改善口味,医护人员准备了生日礼物,感觉很开心、感激。(3)感恩沉思:指导患者每日睡眠前体会来自家庭、社会、朋友给予的帮助与关爱,回忆经历的美好事件、风景等,增强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孙子、孙女越来越懂事了,医疗报销比例越来越高了,看以前拍摄的美好照片。(4)感恩讲座:每周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讲座,讲解感恩概念,介绍感恩事迹,如某老师积极治疗好转后回归了工作岗位,继续在学校教书育人、回报社会等。(5)感恩表达:指导患者通过语言表述、写感谢信、祝福卡片等形式表达感谢之情,感谢他人的帮助,以及他人的帮助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等。如感谢家人与护理人员的照护,通过护理人员照护与情绪疏导,化疗反应较之前明显减轻、悲观情绪明显改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感恩水平与化疗依从性的差异。感恩水平采用感恩问卷(GQ-6)评估,该问卷一致性信度为0.81,包括4方面6条目,总分42分,分值越高,感恩水平越高[2]。依从性优为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良为患者对治疗、护理措施有所抗拒,但对治疗、护理效果无明显影响;中为患者较抗拒治疗、护理措施,影响治疗、护理效果;差为拒绝执行治疗、护理措施[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感恩水平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感恩评分分别为(21.38±1.53)分与(21.76±1.6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7,P=0.8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感恩评分分别为(31.21±2.57)分与(23.41±1.9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5,P=0.009)。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61,P=0.000<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3 讨论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与以下因素相关:(1)认知:患者对疾病与化疗的正确认知可使患者更好的理解化疗的意义、重要性,增强治疗的信心,对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更好的耐受力,更主动、积极执行治疗、护理措施,错误认知则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如患者认为患癌症即意味着死亡,可极大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2)病痛与化疗不良反应:疾病导致疼痛、疲乏、咳嗽等症状,化疗产生的疲乏、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生理、心理不适,降低治疗依从性。(3)心理状态:患者患病后产生的焦虑、抑郁、内疚、病耻感、拖累家人感等负面情绪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加重排斥治疗的生理与心理行为。(4)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差,高昂的医疗费用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低,故医护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自费患者。(5)家庭支持:恶性肿瘤治疗时间长、花费高,家属疏远、冷落、不耐烦等反应降到患者治疗积极性。(6)其他因素:患者年龄小、治疗欲望强、依从性高。

患者化疗依从性与化疗效果、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但临床上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并不乐观,如陆卫华[4]对90例化疗患者进行调查,依从性差者近40%,因此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如王杏英等[5]对48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动机性访谈,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率由72.9%提高至95.8%(P<0.05);白羽[3]采用闭环式护理提高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患者治疗依从优良率由46.0%提高至90.0%(P<0.05)。感恩作为一种性格特征和情绪状态的综合体,与大量积极情绪呈正相关,通过感恩干预,可提高患者感恩水平,加深其对感恩的理解,缓解不良情绪,提升珍惜感、幸福感与愉悦体验,对健康促进具有积极影响[6]。

刘琴等[7]对48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感恩干预,患者感恩理解、珍惜感、幸福感、记恩、谢恩、报恩、施恩等感恩因子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与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疲倦、疼痛、失眠、没有食欲、呼吸困难等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彭斯等[1,6]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感恩干预后,患者感恩评分、幸福感评分、睡目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组40例患者接受感恩倾诉与交流、感恩沉思、感恩记录、感恩讲座、感恩表达等感恩干预后,感恩水平提高的同时,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样应慧芸等[8]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感恩干预,患者治疗依从率达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1.7%(P<0.05),同时癌因性疲乏程度与负面情绪明显减轻。感恩干预提高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主要在于通过感恩倾诉与交流、感恩讲座,可以患者对疾病、化疗的认知与批判能力,从更积极、理性角度看待自己的病情;通过感恩记录、感恩表达、感恩沉思,可以使激发患者感恩情绪,挖掘自身正性能量,将患者对负性事件的注意力转移至发现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人或事,促进产生正性、积极、健康的心理,提升珍惜感、幸福感、愉悦的心理体验,降低自我感受负担,从而对生活、治疗重拾希望,重塑治疗信心;感恩干预产生的“感恩”心理可增强患者责任感,使患者在内心深处更愿意积极配合执行治疗、护理措施[9]。

综上所述,感恩干预可以提高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感恩水平与治疗依从性,对于提高治疗患者幸福水平、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依从性化疗情绪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跟踪导练(二)(3)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