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20-12-12赵金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3期
关键词:补阳西医内皮

赵金荣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省苏州市 215129

缺血性脑中风是指由脑梗死等所致大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进而引发一侧肢体或面部瘫痪、言语不清、饮水呛咳等症状表现[1]。康复训练联合中风的二级预防药物阿司匹林是常用西医疗法,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肢体功能的同时还能够预防中风的复发[2],但单纯西医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有限,中医疗法在临床上获得了较多患者的认可,并且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是当下的发展趋势,为提高我院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疗效,本文采取口服加味补阳还五汤和针刺治疗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缺血性脑中风患者7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6.57±7.38)岁,平均病程(51.57±7.34)d。 研究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6.51±7.33)岁,平均病程(51.53±7.37)d。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初次发病者;(2)符合西医脑栓塞、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型。排除标准:(1)阿司匹林过敏者;(2)对所用中药方剂中任一中药成分过敏者;(3)晕针者;(4)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治疗者。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治疗,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言语障碍者,进行言语训练;吞咽障碍者进行吞咽训练;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00mg×30片),100mg/次,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方:黄芪45g,白术、当归、党参各15g,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 10g,水蛭5g,加水熬制400ml,早晚各1次,每次200ml。对于气虚重的患者,加用黄芪15g,血瘀重者,增加15g鬼箭羽、30g鸡血藤。针刺:取百会、四神聪、迎香、颊车、地仓、曲池、合谷、手三里、足三里、阳陵泉、血海、三阴交,皮肤黏膜碘消毒后使用1.5寸一次性针灸针进针,并选取三组电针刺激,选用疏密波,治疗时间30min,每日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疗效分为:痊愈(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完全消失,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有效(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明显改善,日常生活大部分能够自理)、无效(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无改善,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患者总数×100%;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作为血管内皮功能评判;不良反应情况为治疗后出现口干、皮肤红肿、腹泻的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11%,优于对照组的73.68%(χ2=4.547,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t-PA、ET-1、vW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t-PA高于对照组,ET-1、vWF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血管内皮功能对比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89%)与对照组(2.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5,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 讨论

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因素较多,且易复发,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关键在于针对病因用药,在改善症状的同时防止脑血栓、脑梗死的复发。康复训练是改善症状、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的有效方法,阿司匹林是中风的二级预防药物,二者的联合疗法已成为目前西医常用且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西医的急救治疗,并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相比单纯西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3],其中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确切疗效已被证实[4]。针刺治疗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方面效果明显,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和针刺治疗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或许能够起到更好的叠加效果。

中医认为缺血性脑中风多为气虚所致血瘀,正所谓“因虚致瘀”,治疗当以补气行瘀,气盛则血液推动有力,即气行则血行。加味补阳还五汤中含有大量补气行血、活血通络之药,以补气温阳为主,化瘀通络为辅,标本兼治[5]。针刺治疗是一种从古代流传至今,并经过现代改良后的创新中医疗法,通过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起到调节阴阳及气血、疏通经络、改善血运不畅的作用[6]。

本文中,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张燕平等人的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2.6%,明显高于对照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结果与张燕平等人[7]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效果显著。分析原因:中医综合疗法通过多方面、多靶点、内外兼治的中医理论祛病除邪,通过加味补阳还五汤中的多种中药成分及刺络放血改善血运的作用,并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防止复发,从而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的病因之一,ET-1的异常升高导致脑血管痉挛收缩,增加脑缺氧程度,vWF是具有促凝血的作用,vWF升高加重缺血性脑中风的病情,t-PA具有溶血栓的作用,当内皮细胞受损时,t-PA的分泌降低。本文中,治疗后治疗组的t-PA高于对照组,ET-1、vWF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医综合疗法可有效保护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分析原因:药理机制研究证实,加味补阳还五汤具有抗炎、抗自由基损伤、保护血脑屏障、提高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多重作用,刺络放血具有疏通经络、改善血运的作用,并且联合阿司匹林,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缓由于缺血缺氧所导致脑组织的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8]。本文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89%)与对照组(2.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不良反应较少,在刺络放血时应注意放血后的止血处理。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推测其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起到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补阳西医内皮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