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池蓝藻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2020-12-11张石文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13期
关键词:沉水植物滇池蓝藻

张石文

摘 要: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长期积累,滇池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导致蓝藻水华给滇池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沉水植物治理措施作为治理滇池的综合性措施之一,起到了重要,文章将简要分析,为湖泊污染治理中更好地发挥沉水植物的作用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滇池;蓝藻;沉水植物;影响

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13-0033-02

1 滇池蓝藻污染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市区南部,历史悠久,是著名的高原明珠,作为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滇池为昆明的供水、发電、灌溉、养殖、调节区域气候、发展旅游产业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昆明的“母亲湖”,从古至今滋润着昆明大地。海埂以南是滇池的主体部分外海,面积为289.065km2,海埂以北为草海,面积约10km2,滇池平均深度5m,最深处约8m,较浅的地方1m不到。滇池南北长40km,东西平均宽度7km,最宽处12.5km,海拔1886m,湖岸线长150km,流域广阔,不包含海口以下河道流域面积流域约为2920km,为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滇池的污染主要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显现的,80年代加重,90年代到了更深程度,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一系列污染将滇池变成了一个人人绕道的臭水泊,影响了滇池功能的发挥和当地的生态平衡,滇池的治理已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三湖”工程中的首要工程,也成为云南省生态保护建设的重点项目,投资规模空前壮大而持久[1]。滇池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处于城市下游,是整个昆明水平最低的地方,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用水排入湖内,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环湖城镇化迅速发展,但相应的排污标准却没有跟上来,污染物不断进入;半封闭的湖泊,导致水体置换困难,滇池的主要的29条入湖河道,水质大多为劣V类,上游河流污染后,没有足够多的干净河水流入滇池进行水体的置换;长时间的污染物堆积,导致湖面变小,河床变浅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滇池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草海外海均为劣Ⅴ类。滇池的各类污染中,蓝藻污染是其中最为严重的,蓝藻水华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使滇池恢复往日的清澈,建设美丽宜居的新型城市,昆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进行滇池的综合治理。滇池的治理,是从行政、经济、法律、文化等多个层面共同协调展开的,包含了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农业等多个方面的治理措施,经过30年的努力,投入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滇池基本恢复了河清岸绿。

2 滇池沉水植物的分布

沉水植物是指植物体长期沉没在水下固着生存,仅在开花时花柄、花朵才露出水面的大型水生植物,沉水植物的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在空气不足的水中也能很好地进行气体交换,全身各部分都可以吸收营养,生长速度较快,在水域中分布极为广泛,对湖泊的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沉水植物有苦草、金鱼藻、伊乐藻、菹草等。目前,利用沉水植物进行湖泊水体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治理已成为当前生态学的研究重点。蓝藻治理,是滇池综合治理。过程中遇到的艰巨治理任务,在各项治理措施中,沉水植物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滇池的沉水植物分布种类较多,以群落统计[2],最主要的有6种:以篦齿眼子菜为优势种的篦齿眼子菜群落,以轮叶黑藻为优势种的轮叶黑藻群落、以穗花狐尾为优势的群落,以马来眼子菜+穗花狐尾藻为优势种的群落,以微齿眼子菜和蓖齿眼子为优势种的群落,以马来眼子菜+篦齿眼子菜为优势种的群落。

3 滇池蓝藻对滇池环境和沉水植物的破坏

蓝藻又称蓝绿藻、粘藻,是藻类植物的统称,因所有的蓝藻都有一种特殊的蓝色色素而得名。蓝藻进化历史悠久,无鞭毛,不含叶绿体但叶绿素丰富。蓝藻是一种典型的厌氧生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不放氧,是一种很好的绿肥。蓝藻中大量的蓝细菌,蓝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各界,能在高温、低温、荒漠、盐湖、冰原、岩石表面等恶劣环境中生长,是著名的“生物先锋”,对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一些水体中,蓝细菌受到氮、磷等元素的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蓝藻大面积繁殖,产生蓝藻水华,大规模的蓝藻暴发形成“绿潮”,会快速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造成水体中鱼、虾等水生物大面积死亡;蓝藻的过快繁殖速度也会抢占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造成水生物死亡、腐烂,既污染水质,也影响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另外,蓝藻中的一些藻类还会释放毒素,也就是常说的MC,MC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比如常见的微囊藻,释放的MC会诱发人类肝癌。MC耐高温,不易被分解,治理难度较高,而如果水体发生“绿潮”,大约50%的绿潮中都含有大量的MC,对鱼类、人畜的健康有很大威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不同程度地出现,1993年较为严重,国家和云南省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整治滇池工程,经过多年努力,滇池蓝藻水华得到了良好改善。进入21世纪,仅2007年出现了一次蓝藻的大暴发,之后每年出现的小规模蓝藻污染都在可控范围内,近年来,随着滇池治理综合措施的不断深入,治理成效明显,滇池的蓝藻污染也得到良好控制。

4 沉水植物对滇池蓝藻治理的作用

滇池的治理,各种措施综合运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滇池的生态环境,而滇池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滇池自身的自净能力有重大关系,要想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要提高水体内具有良好净化功能的生物的生长,沉水植物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沉水植物是典型的清污植物,是沉水植物自身特性决定的:沉水植物的根茎生长于水体底部的泥中,植物的整个植株沉入水中,全身通气组织发达,气体交换十分方便,能高强度的吸收周边的养料,在弱冠区也能很好地生长,所以沉水植物对生长的水体环境要求很高,如果水体被污染,水质浑浊,影响了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沉水植物就会死亡,沉水植物多的地方,气体交换频繁,其他生物能很好地生长,水域的生态环境一般较好;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植物生长过程中会吸收一定的氮、磷等微生物元素,而沉水植物的吸收能力比普通植物强很多,吸收速度也快,沉水植物分布种类多、覆盖率高的地方,能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氮、磷,进而降低、缓解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在水潭、湖泊等富营养化治理中,可以采用沉水植物措施,净化水体。

猜你喜欢

沉水植物滇池蓝藻
沉水植物生长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沉水植物种植工程实施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以武汉紫阳湖为例
针对八月高温蓝藻爆发的有效处理方案
沉水植物在修复富营养湖体的研究进展
基于光谱特征的沉水植物种类识别研究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下)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