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

2020-12-11胥和平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13期
关键词:变革转型经济

胥和平

我国进入新时期、新常态,结构性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20年,由于疫情的冲击、中美的对抗,国际形势出现很多新情况,导致企业经营环境迅速恶化,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这也是我们研究产业转型需要研讨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可以看到,战后几十年形成的世界格局受到巨大挑战。20世纪70年代由里根、撒切尔夫人等倡导的新自由主义现在几乎全面破产,由美国搭建起来的全球化基本上被美国推翻,这都是以前不能想象的事情。

在世界经济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卓越成效。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深陷泥潭之中,经济基本停滞,近两三年更加严重。由于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进展,它极大地改变了全球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从而改变了全球的利益结构,所以导致了全球发展格局的新的变化,这就是世界变化的终极原因。

如何从科技角度审视这一变局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这一讲话深刻揭示了世界发展变化的根源,即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总书记还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目前这个时代是信息技术扩散应用、新经济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首先落在5G通信上,然后才落在数字经济等新业态上。科技创新这一根源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发展格局、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进入新世纪时我们提出,本世纪上半期要发展新的科技革命,这件事情正在深入推进。但是,科技革命发展并不均衡,我们期待的科学理论的革命尚未发生(只是有一些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技术革命取得了显著进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技术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当前的科技创新形成了巨大的颠覆性冲击,改变人们的认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整个生产体系,可以说,整个世界运行的技术基础已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信息通讯、能源交通、先进制造技术、社会组织技术等完全区别于或者极大区别于以前。这里特别需要我们注意的、需要深度观察的是顛覆性技术革命性产品大量出现,例如智能汽车、物联网、3D打印、合成生物基因编辑等,直接推动了整个产业的深度变革。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形成,新制造、新能源、新服务正在替代过去很长时间形成的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两三百年形成的产业体系。

新技术对现实的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呢?去年世界经济论坛专门发布了一份报告,列举了几十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预判重大技术什么时候引爆,什么时候落地。这份报告预测:2021年,机器人药剂师将出现,机器抓药开始推广。2022年,10%的衣服要联网,推广可穿戴通讯设备;2023年,10%的眼镜联网,区块链收税,90%的人的计算机是超级计算机;2024年,50%的互联网流量来自家电设备;2025年,机器人审计,运输行业的共享经济发展;2026年,无人驾驶汽车要占10%;2030年,80%的人拥有网络数字形态。

在这些技术变化面前,创新活动、创新模式有了重要的变化,甚至是巨大的变化。整体上讲,过去讲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品开发都有特定的形态,现在是整个创新链的贯通,创新资源在大尺度地流动共享,开放式的网络化研发组织(公共研发平台、网络化研发中心、研发平台)正在成为企业必须依赖的研发力量。2020年上半年公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有200多家,数量超过美国。

最近两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资本或者资本市场在介入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大注入到前沿技术中,企业作为创新力量得到快速成长。全球的产业变革正在全面推进。全球产业变革有三种力量需要关注:一是技术变革,二是产能过剩,三是全球产业转型。三大力量推动着全球产业变革,推动了全球产业重组的进程。

如何看待市场变革

如何看点市场变革?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有人说现在市场形势不好,这个判断不完全准确。总的来说,市场总体需求还在,经济增长的大背景还在,但是市场深度分化。一方面,传统技术、传统产品、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迅速衰落,这在传统制造业、传统能源、传统商业、传统交通工具汽车、燃油汽车等领域表现明显。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新业态快速扩张,短短几年间,移动互联、智能手机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就颠覆了传统商业,冲击了传统金融,正在重组制造业。此外,媒体娱乐、医疗教育公共管理等也面临着巨大的灾难性冲击。

在当代产业变革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商业模式的变革。当前,制造业服务业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服务型经济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密不可分且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原来边界清晰的产品、技术、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基本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新的形态(定制、共享、体验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和推广,正在成为未来主导的生产经营模式。

从宏观上讲,全球经济正在深度重构,由于全球产业变革的冲击,再加上疫情的冲击,全球重构供应链成为摆在各个国家面前的共同任务。整个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崛起,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而未来经济、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在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中国再次走在前列。

很多产业已经走到了历史发展的拐点上,可以预判,未来10年就是全球产业体系重构的10年。什么叫历史发展拐点?就是技术路线的重大变化,生产经营方式、生产方向和内容的重大变化。汽车产业的发展就是典型例子。

下好创新的“先手棋”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我们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成就是巨大的,但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面对新常态,面对供给侧改革,这些问题最后都要归结到创新上。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这也更加凸显了科技创新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这个创新不是一般意义上搞点科技成果,而是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总书记在G20峰会上还强调,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还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些论断,不管是在国家层面上、地方层面上,还是在企业层面上,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要求我们找到自己的突破口,核心是要下好创新的“先手棋”。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增长点在什么地方?大量的增长点在原有产业里,就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九大报告把它激活了。把一些新要素沉淀在原来的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中,一批新兴产业就起来了。当前,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这样一些要素,重新构架一个产业体系,最后落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新构造上。面对创新引领发展这样一些重大部署,国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新发展战略框架。近年来还有“互联网+”、“智能+”、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新经济和产业转型

重建供应链,重建价值链,重建产业链,是整个产业转型发展的大方向。

首先,要认识发展机遇。从产业方面来看,中国能够成为一个增长态势很猛的国家,真正原因在于制造业。而聚焦制造业发展,我们最为关注的是产业高端、产业关键环节、产业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在手里,产业的重要基础不完整。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技术体系极其完整的国家,我国在重要领域虽有差距,但发展潜力、发展空间巨大,发展势头迅猛,要着眼全局,坚定信心,抓住供应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机遇,加快产业转型步伐。

我国的产业转型有三大基本任务:一是结构调整,二是优化升级,三是转型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了前两个任务,真正瞄准未来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需要转型发展,转变技术路线、生产方向,重构生产体系。现在转型有三大方向:一是绿色化,二是智能化,三是服务化。对于企业来说,突破口不一样,有的在技术上,有的在产品上,有的在生产组织构架上,有的则是在生产经营模式上,可以寻求不同的突破,这些都是产业转型中非常基础的问题。

比如制造业转型。新制造就是通过信息网络、新材料、新能源这些技术的应用,推动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商业模式的变革,走出过去“就产品造产品”的路子,要建产业生态。制造业转型涵盖三大方面。一是智能化,即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整个制造业体系的融合,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的制度化和数字化水平。当前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二是绿色化,即绿色技术在生产、制造、消费过程中的应用,包括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清洁制造、高效工艺和设备、降低排放和污染等。三是孵化转型,即制造业要服务、服务业要制造,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从简单的同质化、大规模生产转向全球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精准制造,这是整个生产组织方式一次最深刻的变革。

比如农业。农业的发展遭遇拐点。现在农业的问题不仅仅是种植的问题,它是包括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农业转型就是要把过去简单的种植、养殖,变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过程,这个投资空间和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比如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包括原有产业的綠色升级,包括循环经济、低碳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也是发展空间巨大的产业。

在疫情期间,中央政治局两次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和抓紧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有哪些呢?目前普遍认为包括新的信息技术及重大的建设方向,这样一些东西作为技术制高点,和原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制造、新能源、新农业、生态环保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以及智慧城市、公共服务。

疫情对整个全球产业体系、供应链的影响非常严重,中美全面对抗可能会使局面更加复杂,尽管形势很严峻很复杂,但是中国在发展战略、基础条件、发展空间、科技创新能力等各方面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充满自信,积极应对。面对挑战,有创新才有未来。

猜你喜欢

变革转型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变革开始了
沣芝转型记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