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建设一流科技期刊路径研究
——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

2020-12-11杨红俊李克贵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32期
关键词:稿源生物医药科技期刊

杨红俊,李克贵,汤 淏

(1.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00;2.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0 引言

生物医药类科技期刊是传播生物医药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相关部门领导、科技人员、学者及企业了解、交流、沟通与合作的桥梁。在生物医药科技的振兴与发展中,生物医药类科技期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腾飞和对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视,对生物医药科技期刊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期刊的传播理念、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正面临着新的挑战[1]。

1 江苏生物医药类期刊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高端化发展不足

1.1.1 精品期刊、核心期刊较少

江苏省生物医药类期刊中除了《中国天然药物》《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等在国际、国内名列前茅的高影响力精品期刊屈指可数。目前江苏有21种科技期刊被SCI,EI等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收录,生物医药类期刊仅有《中国天然药物》1种杂志入选SCI。MEDLINE作为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产的国际性综合生物医学信息书目数据库,是当前国际上最权威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目前江苏仅有《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中国天然药物》2种入选MEDLINE[2-3]。

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7版)中,全国生物医药类期刊共255种,江苏省生物医药类期刊仅有9种,占比仅3.52%;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CSCD)中,江苏省生物医药类期刊仅有7种入选核心库(C),5种期刊入选扩展库(E)(见表1)。1.1.2 期刊整体影响力不够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收录的全国1 490家生物医药类期刊影响因子的排名情况,其中,江苏省生物医药类期刊中排名最靠前的为《临床麻醉学杂志》,位列第21。在全国扩刊版影响因子前100名的医药卫生类期刊中,江苏仅占3家,排名整体较为靠后。

期刊被引次数是指该刊自创刊以来所刊载的全部论文被某年某数据库收录期刊论文引用的次数。被引次数是评价学术影响的基本指标之一,用以衡量期刊的绝对学术影响力、被研究者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期刊在学术研究和交流中所处的地位。2014—2018年近5年来,全国高被引的30家生物医药类期刊中,江苏省仅有《实用临床医药杂志》1家,占比为3.33%(见表2)。

表1 江苏省生物医药类期刊数据库收录情况

表2 2014—2018年各地生物医药学术论文被引量统计

1.2 国际化水平不高

江苏省43家生物医药期刊中仅有3本期刊为英文刊,占比6.9%,可见期刊整体的语言国际化程度很低,这直接影响了期刊的国际作者群和海外发行量,成为制约期刊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江苏省43本生物医药类期刊中,有34本期刊不同程度地被国外数据库收录,占比79%。其中有28本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CA)收录;有22本期刊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收录;有1本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收录的其他数据库还有俄国Pж(AJ)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在被收录的34本期刊中,《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被11个国际数据库收录,其次是《中华皮肤科杂志》,被9个国际数据库收录,被4个及以上国际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仅6家,占比13.9%,这说明江苏省生物医药类期刊被国际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见图1)。

图1 被国际数据库收录的排名前6的期刊情况

1.3 数字化类型单一

针对江苏省生物医药类期刊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的收录情况和建立门户网站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3家期刊100%被知网全文收录,其中:39家被万方全文收录,占全部的91%;23家期刊被维普全文收录,占全部的53%;36家约84%的期刊开通了门户网站;有少数期刊加入了高校或行业网络数据库(见图2)。由此可见,在数字网络出版方面,江苏省生物医药类期刊主要依赖第三方出版商和自建网站。

图2 江苏省生物医药类期刊数字网络出版情况

2 江苏生物医药类期刊发展路径探索

2.1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期刊发展环境

江苏省生物医药期刊应紧跟国际、国内形势,通过重点突破、分步推进、分类施策的方式逐步破除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的瓶颈,打破期刊编辑部“小作坊”式的封闭运作模式,促进江苏省的中、英文生物医药类期刊开放竞争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生物医药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1)摸清期刊家底,突出发展重点。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判江苏省生物医药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和建设形势,有效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分类施策,完善发展体系。(2)积极建言献策,争取政策扶持。要联合全省生物医药期刊出版单位,以多种途径向新闻出版、人社、卫生、科技、教育等管理部门建言献策,如,积极争取国家和江苏省对生物医药类期刊培育和发展的资金扶持。(3)结合科教和产业优势,优化期刊布局。一方面鼓励有实力有水平的机构在新兴学科领域创办新刊,另一方面促进主题陈旧、质量不佳的期刊向其他学科领域进行转型,均衡生物医药期刊的细分学科分布,优化生物医药期刊的宏观布局,推进期刊特色发展[4]。

2.2 拓宽办刊视野,提升期刊国际化水平

提高全省生物医药类期刊的整体质量,需做到以下几点:(1)努力拓展国际稿源。国际性期刊的最重要标志是稿源国际化,稿源国际化是创办国际性期刊的必由之路。稿源国际化使期刊论文作者多国化,拥有更多的国际合作论文,可大幅度提升期刊对国际作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而能扩大国际的读者群,提高影响因子。(2)积极加入国际数据库。江苏省43种生物医药类期刊有34种已经不同程度地加入了国际检索数据库,但是很多都只加入了一两种数据库,说明江苏省生物医药类期刊在数据库的加入方面主动性不强,效果不理想。因此,江苏省生物医药类期刊应主动申请加入各种重要的国际数据库,拓宽传播渠道,提高期刊的国际传播力[5]。(3)努力创办更多的英文刊。江苏省43种生物医药类期刊中仅有3种英文刊,这远远不能满足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需求,造成大量的优质论文流失到省外、国外的期刊上,因此,大力创办英文刊势在必行。

2.3 深化刊群建设,增强期刊整体实力

(1)在实体单位集群方面,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办刊资源。联合各个主办单位,组成江苏省生物医药科技期刊联盟,以集团化方式运作,对联盟内的科技期刊进行结构优化、资源整合、统筹管理,在期刊的采集、编辑、审阅、传播等方面组织协同发展,将省内生物医药类科技期刊集群建设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期刊集合体,塑造江苏省生物医药类科技期刊品牌。(2)在学科集群方面,以生物医药学科为纽带,加强各期刊主办单位的内在联系。各种生物医药类期刊在学科类别上具有共性和互补性,各个机构在办刊的专业内容上可以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关系,因此可以依托各类办刊单位,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提高办刊水平。(3)在网络集群方面,建立完善生物医药刊群网络平台,扩大平台影响力。网络平台是期刊集群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手段,在期刊和论文的管理上,通过刊群平台:一是要尽可能收录省内生物医药类所有期刊,拓宽期刊加盟渠道;二是要整合期刊上的论文,增加期刊论文可视化分析工具;三是要集聚期刊投稿展示、行业动态、专家信息等系列功能。

2.4 拓展数字出版,扩大传播力与影响力

提高全省生物医药类期刊的整体质量,使更多的期刊走向世界舞台,展示江苏省生物医药行业的科研成果,是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期刊发展的需要。(1)努力拓展国际稿源。拓展国际稿源,首先应提升期刊的稿件质量,树立期刊的品牌形象。其次,要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努力开展国际性稿源的组稿工作,如加强组织我国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成果论文等。最后,不断加强与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有学术交流的国外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及学者的联系,吸引他们的高质论文,打开国际稿源的渠道。(2)积极加入国际数据库。提高期刊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入一些重要的国际检索数据库。加入国际检索数据库后会有更多的读者和作者去关注,这将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力。

2.5 加强引进培养,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1)聘请高层次专家,充分发挥编委作用。一是邀请高层次专家加入编委和审稿人队伍。二是建立编委责任制,明确编委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三是根据不同编委的特点,因人设岗。(2)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编辑专业性。在人才培养上,一是要加强学习和培训,完善知识结构。二是培养科研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三是勤于实践,全面提升能力素养。

猜你喜欢

稿源生物医药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声 明
科技期刊的分类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