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院防护物资管理实践探讨

2020-12-11史艳茹胡雪慧朱琦霞李焱芳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物资科室管控

——史艳茹 闫 沛 胡雪慧 朱琦霞 李焱芳 李 秦

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感染的肺炎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COVID-19),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医院是医疗救护的主体,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得到物资、场地、信息等的充分保障[1]。但此次COVID-19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物资消耗大,加之受交通管制、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防护物资极度缺乏。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军队三级综合医院,承担着支援武汉前线和守护驻地的任务,如何合理管控防护物资,充分保证一线医务人员生命安全,是物资管控工作的重心。

1 物资紧缺原因分析

1.1 需求增加

1.1.1 保障需求增加 疫情的不断蔓延,使发热门诊就诊人数骤增,门诊和病区防护级别提高,防护物资需求不断增加。该院承担支援武汉前线和驻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负责驻地两所体系医院和十余所门诊部的管理工作,物资消耗量大,导致物资管理压力与日俱增。

1.1.2 过度防护 不断增长的确诊人数,使救治一线护理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2]。对临床护士执业防护的相关研究[3-6]显示,临床护士普遍缺乏防护教育,防护知识和能力储备不充分。加上受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和心理应激影响,出现过度防护现象,物资的使用量压力增大。

1.2 供应不足

1.2.1 医院存货有限 一方面,医院防护物资按照全院一周使用量标准储备,但在COVID-19快速蔓延的情况下,日常应急储备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医院应急储备为合同储备,即与企业签订协议,紧急时由工厂供货。但此次疫情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均遭遇物资紧缺问题,工厂不能提供应急供货。

图1 疫情期间医院防护物资请领流程

1.2.2 供货能力不足 疫情暴发后,全国各省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严格管控人员,加之受春节假期影响,工厂生产能力受限。同时,各省防护物资生产企业有限,不能满足各类防护用品供应需求。此外,受交通管制等因素影响,导致物资流通速度慢,物资运输困难。

2 对策

2.1 成立领导小组

医院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疫情防控办公室、院感防控工作组和专家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院防控工作,疫情防控办公室负责全院疫情防控医疗工作,院感防控工作组负责医务人员感染防控工作,专家组负责发热门诊出诊和疑似病例的会诊转诊等工作。

2.2 建立物资管控体系

2.2.1 明确岗位防护标准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军队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指南》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细化各岗位的防护要求,制定《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防控管理规定》,要求物资审批和配发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2.2.2 建立物资日审批流程 由疫情防控办公室、院感防控工作组、医务部、护理部、疾病预防控制科、器材科、药剂科等共同制定物资请领流程。护理部每天对临床科室按照在院患者人数、在岗工作人数、工作量进行集中审核;疾控科每天对非临床科室按照岗位需求、工作量进行集中审核。在保障重点岗位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库存对每日需求量进行总体把控,管控期间各科室储备量不超过3天。见图1。

2.2.3 制定应急物资集中管理制度 各临床科室建立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应急备用防护物资由疫情防控办公室集中储备管理。如发生疑似病例,上报疫情防控办公室经专家组同意后启用备用防护物资。如有疑似病例需紧急手术,由疫情防控办公室统一发放防护物资、安排手术并监测终末消毒效果。

2.2.4 完善提前管控制度 认真梳理进货渠道和库存,根据疫情发展,在物资出现紧缺之前提前纳入管控范围,按计划发放。如:科室过氧乙酸消毒液、75%酒精等申请量逐日增加,提前将消毒溶液纳入集中管控范畴。

2.2.5 建立入院患者筛查制度 将新冠肺炎筛查纳入患者院前检查范畴,待检查结果明确后再办理入院手续;急诊患者在急诊科经新冠筛查后再请专科会诊收入院(病情紧急患者可电话会诊、视频会诊)。

2.2.6 构建申请提高防护标准流程 在现有岗位防护标准基础上,如科室需要提高岗位防护标准,可向医院提出申请,经专家组论证通过后,按新标准配备防护物资。

2.3 加强人员管控

2.3.1 科学返岗 根据科室实际工作量指导护士长科学排班,在保障每日工作基础上控制在岗人数。对机关、后勤等非临床岗位提倡居家办公和远程办公,控制人员密度和人员流动,减少物资消耗。

2.3.2 加强培训 科室建立COVID-19资料夹和学习登记本,系统学习疾病知识、防护要求等,要求人人掌握;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诊断要点,提升个人鉴别能力,消除恐慌心理。

2.4 强化科室督导

将全院科室分成5个小组,每日安排总护士长、助理员下科室督导检查,动态掌握科室工作情况。对防护不达标科室,要求立即改进,并组织学习防护规范;对过度防护岗位,了解原因,针对性整改,避免资源浪费。

2.5 积极补充库存

器材科、药剂科持续联系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企业,不断开拓进货渠道,并开放社会捐献通道。

3 讨论

应急防护物资的有效保障是医疗救援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7]。医院从2020年1月24日开始逐步对防护物资进行审批管控,随着疫情缓解,加上部分企业复工复产,道路运输陆续恢复,防护物资紧缺状况有所缓解。从2月24日开始,医院防护物资审批已从日审批调整为每3天审批1次,但因疫情尚未全部解除,物资集中审批和防护督导检查仍在执行中。

3.1 树立大局意识是做好物资管控的核心

在管控之初,有科室缺乏大局意识,要求多储备防护物资,提高防护等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科室未意识到物资紧缺的现状,另一方面是医院应急调控流程宣传不到位。集中管控之后,一旦出现防护等级提高需求,防控小组立即启动专家评估,经防控流程宣传,这一现象有所好转。

3.2 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做好物资管控的关键

此次疫情发展迅速,医护人员难免产生紧张心理。物资集中管控刚开始时,科室经常临时申请防护物资。对此,医院细化了防护要求,及时制定了提高防护等级申请流程、应急防护物资集中管理流程、急诊手术处理流程等,方便实用,可行性强,极大地缓解了物资集中管控的困难。

3.3 集中管控、统一调配是做好物资保障的有效手段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实施预案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8]。通过集中管控、统一调配,从院级层面管控物资,有利于医院根据疫情发展及时调整决策部署,做好持久应战储备。

3.4 各部门畅通合作是做好物资管控的前提

在物资集中管控过程中,各部门承担了不同的责任,充分发挥每个部门的角色优势是集中管控的关键。疫情防控办公室负责启动应急预案流程和组织专家;护理部发挥三级管理架构优势[9];疾病预防控制科利用专业优势,负责辅诊科室、实验室的物资审核。通过业务部门协助管控,缓解了器材科和药剂科的压力。在整个过程中,每个部门都安排专人负责,保证了特殊时期各部门间沟通顺畅。

4 小结

物资供应是医院参与应急医疗救援最重要的模块之一[10]。物资管控能力也是评价卫生机构应急救护能力的内容之一[11]。该院针对物资紧缺现状,建立完整的组织构架,完善各项制度预案,统筹分配通力合作,保障了防护物资的合理调配,保证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下一步,该院将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将物资申报模块安装在护理管理系统中,由护士长直接从系统上报,进一步减少人力工作。

猜你喜欢

物资科室管控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被偷的救援物资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