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童话故事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0-12-10孙静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童话剧童话儿童

孙静

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童话故事描绘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夸张幽默的人物角色深得幼儿的喜爱。在阅读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童话故事中五彩斑斓的世界,进而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兴趣高涨阅读童话故事中,幼儿更加乐于表达。有研究指出,两岁幼儿已经具有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完全理解与正确使用时间言语需要7~8岁[1]。幼儿时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飞跃期,尤其是3~4岁的幼儿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这一时期需要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有效提升。

3~6岁是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童话故事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直面幼儿成长中可能面临的问题。童话故事中塑造了一个个情感丰富、天性纯真、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幼儿通过把自己假想成主人公,历经一个个困难和挑战,从困境中寻找勇气,最终获得成长。如《青蛙王子》《六只天鹅》《金斧子银斧子》《鹏鸟》等童话故事,让幼儿看到了撒谎带来的恶果,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从而知道做人要诚实的道理。幼儿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学习童话故事中所传达的积极心态和美好品质,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美好品质的人。

此外,幼儿在阅读和倾听童话故事时,能够通过教师引导性的提问进行问题思考,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促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喜欢阅读童话故事的幼儿,其想象力更加丰富,语言能力较强,乐于表现自己;而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往往存在自卑心理,胆小爱哭。如今,部分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仍然存在“小学化”倾向,甚至还开设了英语课程。试问,幼儿对自己的母语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又如何来学习英语?本文基于童话故事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将童话故事的特点与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相结合,来探索童话故事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中的改进策略。

一、从幼儿的角度进行感知教育

无论是乔姆斯基的“感觉理论”还是后天环境理论,均强调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和家长喜欢亲自给孩子讲故事,在讲故事中又会不自觉地加入个人根深蒂固的一些观念,或者过度强调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聆听故事,将故事主题传达给孩子的同时却缺乏双方的互动,导致幼儿没有独立思考和主动理解的过程。成人習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儿童的世界,往往会忽略儿童的主观感受,在日常教育中却难以及时发现这一问题。例如,部分教师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幼儿,即使是童话故事也常常会用自己的主观感受去理解儿童,没能传达出童话故事对儿童的独特魅力[2]。

其实,儿童是具有独特的语言理解模式的。他们的语言接受能力较强,语言发展速度也比成人更快。在《小树叶,你别哭》故事中,成人可能会根深蒂固地认为这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而在儿童的世界里,万物有灵,树叶也是有生命的,会哭泣也很正常。因此在儿童语言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原生态的语言,让幼儿自主理解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通过童话故事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经典童话文学中的语言信息来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教师要注重从幼儿的角度考虑语言活动组织的形式、提问的内容和方式以及活动重难点等。

二、有效利用完整故事和完整语言,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的语言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倾听能力等。幼儿园传统语言教育对表达能力较为重视,对其他方面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重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忽略了理解、阅读、倾听等能力,导致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刻意将童话故事割裂成声音、一字、一句;在故事结构上,教师会限于教学目标、教学时间等因素,将完整的故事截取成一段故事,或者删除不具有鲜明特色的故事内容和人物角色等;在幼儿语言表达上,部分教师强调语速、音调、音重,降低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也使语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其实,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童话剧的形式更好地发挥幼儿喜欢模仿、在游戏中学习的特点,创新性地进行全语言教学。童话剧是一种以童话为基础蓝本、以戏剧为创作形式、搭配舞台加工和歌舞设计的剧种,《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著名童话经常出现在童话剧舞台上[3]。例如,《安徒生童话》的语言随意而原始,富有儿童文学的特色,运用大量的儿童语言和象声词,将孩子的一字一句放入故事中。安徒生还善于使用幽默的语言表现生动的故事情节,天马行空的想象给幼儿描述了一个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童话世界,情感丰富,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如《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伤感、《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情、《丑小鸭》的梦想等。教师应充分利用经典童话故事组织和开展童话剧表演,有效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幼儿乐于表演,更加乐于语言表达。

一方面,教师应使用全语言学习材料,让幼儿学习完整的语言,切忌将语言割裂成声音、一字、一句。例如在《狼和小羊》故事中,儿童扮演小羊和狼,各自陈述对自己有利的理由,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引导幼儿对主题进行辩论,从而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完整故事对幼儿语言的积极影响,切忌过多割裂故事情节或故事角色,应有的放矢地根据幼儿当下的兴趣和需要,通过完整故事来加深幼儿对语言的理解。

三、积累故事素材,引导幼儿进行听说表达

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幼儿积累故事素材,尽可能接触到多种体裁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一方面,童话故事通过儿童的内心独白展示了他们内心的真实世界,如《没有画的画册》故事中“这就是妈妈常常提到的人世间的恶毒”,这句简单的话语展现出小女孩复杂的内心情感;另一方面,童话故事展现的是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如《皇帝的新装》中“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使世界变得羞愧”,这种率真的感情表达其实是儿童的道德倾向,既揭示了成人世界的虚伪又表达出儿童不加掩饰的情感抒发。

因此,教师和家长可以为幼儿挑选优质的童话故事资源,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以及我国优秀的童话故事资源,在幼儿园和家庭等环境中营造听故事的氛围。幼儿听到多种体裁童话故事,能够有效提升他们倾听能力,扩大阅读量,也有助于他们在童话故事的海洋中自主探索。另外,教师和家长要提供利于幼儿表达的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独立阅读童话故事,如《大闹天宫》的童话故事能激发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幼儿阅读后会主动模仿其中的情节和主人公的语言,并和同伴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使自身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童话故事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阅读童话故事能够点燃幼儿的语言火花,能让幼儿在童话的世界里充分想象、尽情表达,体验到童话故事所传递的积极能量,有效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习德,李明,夏新懿,朱一奕,高定国.儿童时间言语的发生与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9(02):57-69.

[2]霏鲁热·普拉提.幼儿文学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的运用初探[J].语文建设,2016(06):5-6.

[3]曲红莲.浅谈童话剧的表演艺术和审美价值[J].戏剧之家,2020(23):34-35.

猜你喜欢

童话剧童话儿童
小兔手指偶
Haste Makes Waste拔苗助长
The Ugly Duckling
浅析幼儿园童话剧表演的指导策略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