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的层次与当代艺术散文

2020-12-10史小溪

雪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散文心灵生命

散文是充沛诗意的,是感性、智性和诗意的完美融合。形象感和诗质,是它的审美特征。中外一些散文家都曾谈到散文的“诗意”,拉美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用这样的表述定义散文:“散文是艺术的。充满诗的生动精华、澄清的气息,它是诗歌最复杂、最高的表现形式。”德国文学理论家维·茨·奥尔德说得更清晰:“严格说来,艺术的任务根本不是要揭示事物的什么特征,而是要对人的心灵做某些有价值的贡献,否则它会同科学作徒劳的竞争”。所以说,艺术散文是一种独特的诗性领悟,是鲜活的心灵感受,是激荡诗意的思考,是人之生命蓬勃延展的魅力,是人类生命的丰富演绎和张扬。

我一直认为,中国古代最为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当数公元五世纪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代”的刘勰,后人称“文曲星”,鲁迅把刘勰同古希腊的伟大诗人、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相提并论;另一个是后来者、晚清的刘熙载。前者在“南朝四百八十寺”最负盛名、高僧辈出、名流云集、典藏丰富的南京钟山定陵寺,潜心20年完成伟大著作《文心雕龙》,阐述散文的神思、情釆、体性、风骨、通变、物色、比兴、夸饰等等……后者刘熙载出身于清寒知识分子家庭,道光年间进士,被理论界称为“东方黑格尔”,写出《艺概》《文概》等。总结古往今来的散文艺术经验,精辟地提出散文“情、理、志、意、气、识、辞、法”(情、意、志、气、识是作家主观映射)八个方面的问题。近代国学大师李详说刘熙载的《艺概》《文概》是继刘勰的《文心雕龙》以后的又一部杰作。刘勰、刘熙载的散文理论几乎概括了中国整个传统散文的走向。

在这一条源遠流长波澜壮阔的散文长河中:我们看到了“兴发与此,而义归于彼”的写“意”的情深意切的范仲淹《岳阳楼记》、杨朔的《荔枝蜜》、张承志的《汉家寨》等;看到了托物言志、志向高远的庄子的《秋水》、屈原的《橘颂》、曹操的《龟岁寿》、周敦颐的《爱莲说》、周涛《巩乃斯的马》等;看到了纯情、高尚情怀的朱自清的《背影》、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看到了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气势遒劲的“勇气”(血勇、脉勇、骨勇、神勇)、诸葛亮荡气回肠的《出师表》、骆宾王气势遒劲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等;看到了苏轼见识高卓精深的《前赤壁赋》等;看到了形象优美、情理相融的李斯《谏逐客书》、李陵《答苏武书》、王勃的《滕王阁序》,当代余秋雨的《一个王朝的背影》、郭保林的《西北望长安》……

当代有独特见解的散文理论建树者,我很看重南国的林贤治和北师大的教授刘锡庆,两个都是学者型理论家。前者重在张扬“散文精神”,“独立人格”,“让思想燃烧”,“散文与人类自由精神”;后者提出“艺术散文”新思维概念,审美规范,它的“三特性”:自我性、向内性、裸现性;它裸露情感,即以主体第一人称本色、自由的表现个性,倾吐主观感情,展现心灵,重塑自我,完善人格。是一种更倾向于人内心世界的东西。并深刻地把散文分为五个层面:实生活;情感;性灵;心灵;生命体验。他的散文“五层面”的提出,引发当代散文界散文创作的嬗变和深入思考。我是这样理解阐述它的。

一、在现实生活轨迹层面运转的“散文”,大多是表象的,肤浅的,低层次的散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散文,除杨朔等极少的篇目(《荔枝蜜》《雪浪花》)尚在努力追求散文的充沛诗意,小心翼翼保持一点自己的“小我”外——尽管他的很多篇目也是在概念化的泥浊中艰难徘徊。但想到当时整个文学创作的“概念化”、“公式化”的盛行,杨朔尚能在泥污中艰难跋涉,他说,“我在写每篇散文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这个目标还是很高的……杨朔力图把中国低层次的、通讯式的、单项式散文,努力引向诗意散文的艺术大门,还是一道微弱的亮色。

而那个时代更多是千篇一律的丧失自我,无我,集体无意识,木偶一样受人愚弄,同流合污的东西。许多散文家都在图解政治,阶级意识强烈,概念化,表象化,歌唱过眼烟云的一些东西。赞美人民公社、农民挤着排队在大食堂领饭……歌唱大跃进超英赶美,大炼钢铁,浓烟滚滚:“天空盛开了一朵朵灰色的玫瑰花”。 在《访沈园》一文中,他看到当年留有大诗人陆游、唐婉佳话的沈园故地一片破败,被毁成田圃种水稻,竟然由衷的赞美:“沈园变成了田圃,在今天看来,不是零落,而是蜕变。世界改造了,昨天的富室林园变成了人民田圃……”

……我就读得很恍惚,一个有良知的作家,不能在一种社会的狂热浪潮中明哲保身俯首迎合,更不能堕落。

二、在情感层面轨迹上运转的散文,是进入第二层次的散文

情感,情欲(喜、怒、哀、乐、爱、恶、欲)是散文的主旨或极重要一面。早在1500年前,南朝的刘勰在他的不朽巨著《文心雕龙》中就把“神思”(神与物游、情物妙合)、“情采”(文采服务于情志)作为文之经略。

情感层次,由“实”到“虚”真情实感,写好了,自是十分感人。滋润充沛丰富的情感散文是能够传世的,同样,它也能进入一流的散文艺术宝库。这一层次冒出精品,特别是那些富有人情、人性,展示人性美好善良真诚一面的永恒的东西。如朱自清的《背影》,如前几年很是轰动一时的那位年轻作者春树那篇网络散文《娘,我的疯子娘》。而这样的散文,在西部散文中俯拾皆见。比如土家族作家罗漠的《生命的诺言》、丁小村的《父亲的村庄》等。

前人评述诗、文、艺术时说到“贾瘦孟寒”,“韩潮苏海”。前者是说诗人贾岛和孟郊的特质是“瘦”、“寒”。后者是说韩愈的文章就像潮水一样奔放,而苏轼的文章则像海浪一样舒展。这里实质是说洋溢在文章中的情感,当然也是一种艺术风格。

情感散文的层次区别在于,有的读后能给予人久久不息的强烈情感冲击和和心灵震撼,有它悠远的生命情怀。有的则只是一时的感慨和惋叹。作家陈忠实曾说过:鲁迅的小说,是生命的体验,有一种悠远的生命情怀;而与他同时的许多作家则更多是生活的感受,后一种是一般的人都容易达到的,前一种则如登山望月……这也可以被我们用来理解散文。

三、独具性灵的层面

独具性灵,“心到则无际,兴起则忘形”是第三层次(就像魏晋“世说”时代的鲜卑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像自然流出来的;就像嵇康《广陵散》,放浪形骸;就像大唐的李白酒后对影,明月天山,苍茫云海,飘然而来。它是尼采说的那种“酒神精神”),是“情感”层面进入一种复杂的情感整合、呈现。它完全是作家对这个世界的感觉和发现,自由自在的“小我”,真实多棱角多色彩的“小我”,新鲜,独特。或轻灵,或惋约,或忧思,或气宇喷射,或吟叹的“小我”……哪怕是沙哑的,但他是自己发出的声音。能真正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是可贵的……

像唐敏的《女孩子的花》,黑孩的《初恋》,叶梦的《今夜,我是你的新娘》,丹娅的《女人的星星》多是这一层面运转的东西。

碧家小玉,小家子气,境界优美且狭小,虽然独抒性灵,鲜活,但并不一定高贵。或一己小小发现,窃窃自喜,看似新奇,失之偏颇,往往欠缺深刻深沉。当代一些受宠的作家就在这个层次自我陶醉。

四、独具心灵的层次

它和第三个层面有许多共向,模糊不清。我似乎隐隐约约感觉,如果说:性灵就像五行中的金子,心灵就是涵养它生长的一湾碧澈的浅水。心灵,有一点自己更清醒坚守的内涵在那里浮浮沉沉氤氤氲氲。

如果说性灵像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心灵有点像努力在走向“超我”。或者说,它既张扬“酒神”(忘形、情绪化)又彰显“日神”(理性、心智)。它有了自己更鲜明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它也许更为自觉,自我感更强,更有作家的个性色彩。它是对性灵的一次超越,最深层次的“潜意识”,隐秘的心理,深邃的人性,是这个层面人的主体精神进行的心灵运动。心灵散文,立足“自我”,天开地阔,展示独特心灵(心绪,心境,心态等)的丰富、美丽,——这是时代散文的全新使命。

有些是极独立的声音,是心灵层次对人类社会对自然万物的那些独特领悟新鲜理解的东西。独行特立,天马行空。

五、生命体验层面

以个体“生命”存在去体验、感悟“人”追寻理想、完成事業、渴求幸福以及生存途中与生俱来伴随的孤独、焦虑、忧患、失落等共有的基本感情,以求得和人类求“真”,向“善”,慕“美”,张扬正义,正气,呼唤良知等共同人性的相通,以沟通并共鸣于人类心灵。它是这个层面人所展现的生命运动。

它是“当代人”的最真实、最鲜活的“情感史”、“心灵史”,自由奔放的记录。

感觉是艺术,思考也是艺术。这一层次上的作家力求自觉意识、大家意识。他们努力使自己的艺术境界天地通达,意犹无穷,畅通万物。

何为“大家”?散文“大家”的标志是:追寻精神家园,担当启蒙,满含对穷困下层、弱势群体的抚爱,关怀人类命运。文艺理论家刘再复说:大凡伟大作家,他们总是既顽强地拥抱自我,也满腔热忱地拥抱整个人类世界!这一层面的散文,裸露心灵、凸显超我,探索生命、拷问灵魂,是与真正“文学精神”的切近、相通。

《庄子·庚桑楚》:”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宇泰定者,是说:美好,高大的、宝贵的、有价值的),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到:“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这里的“天光”、“飞”,其实说的就是“象外之象”,“弦外之音”,“韵外之致”。是从具体物象的“形而下”向精神境界的“形而上”的飞扬。有“飞起”的魔力!

艺术散文真正完成由“文章”而到“文学”的精神上升,使自己的艺术境界天地通达,意犹无穷,有“飞起”的魔力——即超越“有”(指器、物)的界限束缚,通达“无”(象征道、思)的大化真境;突破形而下“器、物”的僵化,看到形而上的精神、生命意义的活跃,领会道的真迹,畅通万物。

当代优秀散文家越过那道冰雪大坂,都在向绝顶开始进发。他们笔下自由倾吐心声,表现自我心灵世界,努力重塑自我、完善人性。面对商品经济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和人文精神的失落,他们“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周国平:《守望的距离》),以绝不媚俗的姿态抵抗浑浊的市声,他们像文学理论家刘再复指出的“既顽强地拥抱自我,也满腔热诚地拥抱整个人类”,力求“超越自我”,以一个高标突破自己。涌现了一大批成熟的被文坛看好的艺术散文作品,比如张承志的《清洁的精神》《无援的思想》,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及西部散文家周涛的《干爽的高地》《逃跑的火焰》,马步升的《绝地之音》,古岳的《走向天堂牧场的野牦牛》,铁穆尔的《苍狼大地》,刘志成《待葬的姑娘》,汤世杰的《在高黎贡山》,言子的《青瓷》,傅查新昌《玉米使者》,李天斌的《泥土浴》等都是这一境界这一层面上的东西。……这一类散文,深刻,独到,大观、大气、大略、大境、大道,艺术境界开阔闳远。

张承志艺术视野开阔、艺术思考深度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是并不多见的。他的散文崇尚“无援的思想”、追求“清洁的精神”,是神圣高贵的。我曾读到他那时发表的《汉家寨》,在遥远的天山大坂峡谷,他看到了一柱炊烟升起。就在如此险峻的环境,他看到了那几户闭塞、木讷的汉族人家!传统的汉家的服饰,汉家的语言。他感叹,“千年以来,人为了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他们,哪来的呢?“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辽阔”……作者写道:“我强忍住我心中的激动,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以后,不论在彼岸美国、日本,不论在吐鲁番低地,那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清晰地重现,“直至当年走过汉家寨戈壁时有过的那种空山绝谷的难言感受充盈在胸间”。

汉家,远古的迁徙者,戎马征夫、戍边屯垦将士、残留下来的伤兵、贬谪罢黜流放者的后裔?血脉?他们,少小离家,像司马迁《史记》中曾写到的:又有多少人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也正是他们开创江山、拓土万里,开垦了遥远疆域……

作者从汉家寨的存在、从汉家寨人千年来的生存状态联想,进行民族文化的深层反思:遥远边坳荒野“汉家寨”, 汉家先祖开拓边疆,也坚守了汉民族文化和汉民族精神。

我更喜欢那些心灵层面向生命层面运转的散文,那些展示人文与感性、智性与诗意完美融合,对人的心灵滋润、生命的拯救和超越,凸显生命格调和精神锥度,执著于审美的升华,富有生存意识和生命体验的散文,它也被称为艺术散文。

能“飞起来”的艺术散文确实是与众不同的。青海散文家古岳的《走向天堂牧场的野牦牛》一开始这样写道:

“那天傍晚,我过昆仑山口,正要一路向下,这时,我却忍不住要往车窗以外张望,我感觉冥冥之中有一双眼睛正盯着我。我就望向南面的山梁,于是我就看见一头无比雄壮的野牦牛正在那山梁上望着苍茫的天空,我感觉它要从那里一步踏入天界,去找寻它梦中的大草原。那一刻里我想到了孤独,是的,是孤独,孤独正从四荒八野向它汹涌而来。”

野牦牛为何孤独,绝望,眼神茫然四顾,最后看一眼苍茫的天界!作者追忆描述了昔日青藏高原野牦牛气势磅礴,它是现在世界上最庞大的野生动物之一。后来西方探险者的火药枪对准了他们;淘金者把绿色牧野挖得千疮百孔,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人为了活命大规模组织围剿猎杀……它的毛,它的皮,它的硕大的头颅和犄角被做成标本!作者写道:当我们听着那些猎杀者用炫耀的口吻讲述他们如何用陷阱、伎俩、多端诡计,诱捕猎获戕害杀戮野牦牛,征服这些曾经“傲视万物的王者”时,我们简直不忍复述人类的这些贪婪、卑劣和丑陋!

作者说,在听到这个故事时,眼前所浮现出来的就是昆仑山头上那头野牦牛举首向天的情景。野牦牛那垂头丧气、冥冥中满是忧郁的一瞥,是对它们生存的岌岌可危发出的问天般的愤懑!

文学,就是人性、人的命运、物的命运、及他们存在的叙事。文学,就是个人的生存状态、生命张扬的感觉。我认为此篇散文所以不同凡响,在于作者力图传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平等、亲和每一個生命的自然文化观,它宏大的文化视野,深沉的忧患意识及健硕的人格精神,也是对整个人类契合高度的仰望与呼唤。

多年前,谈及西部的散文创作,我曾经写过:“西部散文家的可贵恰恰在于他们在物欲横流中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们坚守知识分子的人文良知,负荷博大的人文情怀,以绝不媚俗的姿态抵抗浑浊的市声,以及与底层劳苦大众、弱势群体、不幸者息息相关的命运。他们守望西部大地,努力在‘形而上的艺术天宇气凌昆仑、光照山川;他们透过纷乱层积的史实,洞悉这些物象的真谛,展示独特新鲜的见解,传达着沧桑而温馨的生存体验,张扬着勃勃的生命激情”。

我在编辑《中国西部散文精选》(四卷)后记还写过:“深山出俊鸟!当然是我的期盼。我的编辑生涯另一面即出阁、破格,我这多年编辑西部散文和主持多家西部散文栏目,发现偏僻地许多才杰,读到了他们笔下的荒美,大美。热血在他们身上汩汩流淌,他们只有掠不走的才华在那遥远的地方清冷地闪烁,炽热地闪烁”……

【作者简介】史小溪,1950年5月生,陕西省延安市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名誉主席。散文选入《华夏20世纪散文精编》《百年美文》《中国新文学大系》《新中国散文典藏》等。散文集《纯朴的阳光》获新时期30年中国西部散文奖,散文集《最后的民谣》获全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被中国散文学会成立30年授予“散文理论贡献奖”。作品收入国家21世纪重点工程图书《中国散文通史》(当代卷)专章论述。

猜你喜欢

散文心灵生命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