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范式论视域的档案学科与档案职业主体动态性建构研究

2020-12-10孙大东

档案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主体

摘  要:档案學科与档案职业的发展是由档案学术共同体和档案管理共同体的群体性活动分别推动的,两个共同体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可分为同化建构和异化建构。同化建构主要表现为因范例范式产生而造成的同化和因学术产出增加而造成的同化,异化建构主要表现为因范例范式竞争而造成的异化和因转岗退休发生而造成的异化。当前我国档案学术共同体和档案管理共同体的建构主要表现为范例产生而造成的同化和范例竞争而造成的异化。

关键词:范式论;档案学科;档案职业;主体;动态性建构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discipline and archival profession has been driven by the collective activities of archiv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archive management community respectively,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mmunities is an ongoing process of construction,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assimilation construction and alienation construction. There are two main forms of assimilation construction,one is the assimilation caused by the generation of paradigms,the other is the assimilation caused by the increase of academic output. While there are also two forms of alienation construction,one is the alienation caused by competition of paradigms,the other is the alienation caused by the occurrence of job transfer and retirement. At present,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v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archive management community in China is mainly manifested as the assimilation caused by the emergence of examples and the alienation caused by the competition of examples.

Keywords: Paradigm theory; Archival discipline; Archival profession; Subject; Dynamic construction

1 引言

档案学术共同体和档案管理共同体并不是两个封闭性群体,也不是静态性群体,其存在新陈代谢机制,即不仅在内部各层级之间,两个群体之间也可能发生成员身份的转换。对于档案学术共同体和档案管理共同体而言,其建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不断地从共同体外部吸收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其内部也存在淘汰和分层现象。同时,依据范式理论,一方面,档案学术共同体和档案管理共同体及其内部的次一级共同体是围绕范式和范例形成的;另一方面,在范式转换和范例竞争的过程中,共同体成员也在不断淘汰和分化。因此,档案学术共同体和档案管理共同体的发展也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而且无论是同化作用还是异化作用,对共同体的发展而言都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2 同化建构

2.1 因范例范式产生而造成的同化。库恩认为,范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能够“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1]并由此形成科学共同体。范例亦有这个特征并由此会形成学派。

依据范式理论,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持续,档案学范例的数量逐渐减少,学派也随之减少,直至只剩一个范例并最终取得学科范式的地位,最终胜出范例的学派成员则转化为档案学共同体成员。

进入常规科学时期,在档案学范式内部会存在一些子范式,但这些子范式是在学科范式的统一规制之下的,而且数量较前科学时期的多范例科学时期少。围绕子范式形成的学派也作为档案学共同体的次一级团体而存在,即子档案学共同体。

整体而言,在常规科学时期,依据档案学范例与范式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档案学范式框架内的范例,即子范式,围绕其形成的学派是作为子档案学共同体的面貌出现的;一类是档案学范式框架外的范例,其中可能会孕育出新的档案学范式,由此形成的学派会以新档案学共同体的中坚力量存在。

随着危机的深化,一度出现的“一个理论的变形骤增”现象会逐渐消失,档案学共同体会在不断地探索中找到有效解决危机的理论模式和工具方法,新的档案学范式逐渐成型。

随着危机的逐步解决,新范式的科学张力愈发被更多的科学家所认同和信服,旧的档案学共同体也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局面。

进入科学革命之后,新旧两个范式激烈竞争。由于相较于旧范式,新的档案学范式不仅在研究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中是一个更好的工具,而且由其所发现的新档案现象、产生的新档案理论与档案事业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更加契合,所以新范式一定会战胜旧范式取代其主导地位。

当前,由于中国档案学范式尚未形成,正处于前科学时期的多范例阶段,[2]因此,这一阶段档案学术共同体和档案管理共同体的同化建构主要表现为范例产生而造成的同化。库恩指出:“对于教科书及其替代物的日益增长的依赖,总是任何一门科学中第一个范式兴起的附带现象。”[3]。同时指出: “借助出席特殊的会议,了解他们的论文发表前手稿或校样的传播范围,特别是他们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网络,包括在书信往来和引文脚注中发现的联系”[4]。我国的电子文件/档案管理范例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交流的加强、师从学派的加入等就说明了这一点。

就电子文件/档案管理而言,由上分析可得出如下主要結论:其一,电子文件/档案管理范例的形成具有不断积累并成为动态发展的学派的过程;其二,正式的和权威的系列会议是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学派先期出现的标志(如2010年12月18日召开的第一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最后,项目合作和师从教育可使得大量档案管理实践领域的人士参与其中,并使其最终同化为学派成员,以持续增加学派本身的实践基因。

2.2 因学术产出增加而造成的同化。加入学派会促进学术产出的提速,也会加速由精英到学术权威的过程。其中的同化现象可以归纳为非学派成员同化为学派成员和学派内部的非精英成员同化为精英成员的两个过程。因学术产出增加而产生的同化需满足学术研究的开放性和学术动机的端正性两个内在要求。

第一,开放性是同化现象发生的充要条件。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电子文件管理研究团队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该团队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由冯惠玲教授领衔。在长达20多年的合作研究中,研究团队不仅在学术产出方面硕果累累,还培养出了一批卓越的研究人才,目前团队中的安小米教授、刘越男教授、钱毅副教授等业已成长为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

2010年12月18日,以研究团队为基础的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不仅有健全的机构设置,而且“采取开放式、项目制的运行方式,广泛吸纳中国人民大学相关学科以及社会各界的研究力量”。[5]此外,由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年会——“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以及组织撰写的该领域多份前沿报告也已在国内外档案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两项活动也成为研究中心的品牌活动。

第二,端正的学术动机是学术活动的持续性动力。科学活动和科学产出均源自于科学家的好奇心,[6]好奇心可为档案学者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

学术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功利心,作为一个社会人角色而存在的档案学者也不例外。默顿指出:“科学除了知识自身的目的外,它还有助于社会实现其他一些目标:权力、舒适或金钱、利益、健康、名誉、效率,几乎是除知识本身之外的任何其他东西”。[7]依据默顿的研究,档案学者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不断积累学术产出,当学术产出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就有可能借此获取相应的权力、地位、名誉甚至是金钱。在这一基础上,档案学者为了获得更高的权力、地位、名誉和更多的金钱等就需要有更多的学术产出,而其已获得的权力、地位、名誉等又可为其学术产出产生更多便利,从而可使其更快地积累学术承认度。

所谓过犹不及。好奇心过重往往会导致档案学者偏执、顽固,尤其是在发生范例/范式转换时,这些学者往往是固执于旧范例/范式的那一部分人,甚至会阻碍新范例/范式的发展。利心过重则往往会导致档案学者产生学术失范行为,如部分学者为了评职称会粗制滥造学术论文发表,甚至会产生托关系、买论文、抄袭、一稿多投等行为,这些行为固然可为其带来一定的短期效应,但却会对档案学专业期刊甚至是档案学的长远发展产生一定损害。

3 异化建构

3.1 因范例范式竞争而造成的异化。范例之间的竞争在档案学科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会一直存在,尤其是在前科学时期较为突出。总体而言,档案学范例竞争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频繁、激烈、深入。即表现为多元范例之间的频繁竞争,多学派的激烈争鸣,不断朝科学化、精细化方向深入发展。

档案学范例在相互竞争中的胜利或失败结果会导致档案学派的分化整合现象,胜利范例的学派存在同化现象,失败范例的学派则主要表现为异化现象。

范例虽然具有范式的基本特征,即其能够吸引一批拥护者利用其规范和指导他们的科学活动,但是相较而言,范例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较为有限。故基于其形成的学派规模往往不大,学派成员对其的信念往往不如范式那么坚定。

因此,失败范例的档案学派成员较易被胜利范例的档案学派异化,当然,对范例信念的坚定程度不同其被异化的早晚也不同。与范式转换中的情况类似,一般而言,较年轻的档案学派成员容易接受胜利范例,从而成为胜利范例的学派成员,固守于失败范例的学派成员则转换较慢,甚至是被彻底抛弃。

与范例之间的竞争不同,档案学范式之间的竞争只存在于科学革命时期。此一时期,旧范式的科学张力尚未消退,而新范式则正在成长之中。与范例竞争比较而言,新旧档案学范式的竞争亦呈现出一定特点:

第一,全面彻底。档案学范例之间的竞争发生较为频繁,但每一次竞争所涉及到的档案学派是有限的,而且每一个学派的规模相对较小,故其对某一学科的整体影响力亦是有限的。新旧档案学范式之间的竞争则表现为两个档案学术共同体之间的学术争论,争论主体几乎涉及到档案学科所有的学者,会对档案学科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而且新旧范式的转换是学者们世界观的改变,故竞争产生的结果更为彻底。

第二,深入系统。在常规科学的历练中,旧档案学范式在科学革命之前业已发展到非常成熟的地步,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档案学的方方面面,虽然其面对越来越多的危机现象亦愈发力不从心,但其科学张力的惯性仍然在发挥作用。故一个新档案学范式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并取而代之,新的学术共同体成员就必须要与老的学术共同体成员展开深入系统的科学争论。由于档案学术共同体成员对范式的信念非常坚定,故新旧范式的转换过程会显得更为艰难,固执于旧范式的学者也会更多。

因此,对于旧范式而言,档案学术共同体成员的异化一方面显得更为缓慢,另一方面被彻底抛弃的现象会更多。当前,档案学术共同体和档案管理共同体的异化建构主要表现为范例竞争而造成的异化。

3.2 因转岗退休发生而造成的异化

3.2.1 因转岗而造成的异化。此处所指的因转岗而造成的异化现象主要是部分档案学术共同体成员从高等学校的档案学专业教师岗位和档案局馆的档案科学研究机构中的科研岗位转到档案行政、管理岗位的现象。

由于个人志趣的不同、组织安排的需要以及家庭生活需要等原因,此类转岗现象在我国档案界亦时有发生,如王德俊先生和仇壮丽先生就较为典型。

需要说明的是,档案学术共同体成员因转岗发生异化之后,其学术生命力并不会立即枯萎:

其一,学术成果的学术价值生命有一个逐渐衰亡的过程。根据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所有文献均存在老化现象。“所谓文献老化,是指文献随着其‘年龄(出版距今的时间)的增长,其内容日益变得陈旧过时,逐渐减少或失去其作为情报源的价值,越来越少地被读者或用户所利用。”[8]即文献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降低,其中文献半衰期是量度文献老化的一个有效指标。“根据统计计算,1995年至2013年,我国档案学术成果的被引半衰期平均为4.53年,意味着经过4.53年,其中一半的档案学术成果的利用价值已逐渐衰减。”[9]由此可以推出,某一学者产出的大部分档案学术成果在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其文献半衰期会降低至0,此时它们的学术价值才会完全消失。只有少部分成果在成为档案学专业的经典文献或观点被专业教材吸收之后,其价值生命才会得以延续。

其二,部分成员在转岗之后仍然会产出一定的学术成果。如笔者于2020年7月3日在中国知网文献库中以“主题”和“作者”为检索项、以“档案”和“王德俊”为检索词进行精确检索,时间限定为1990年3月1日至2020年7月3日,共检索到71篇文献,其中就有20余篇档案学术论文。虽然如此,这些成员转岗之后,因为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科研不再是其主要工作,故他们的学术产出、学术研究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等均无法保证。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转岗之后因工作需要会逐渐脱离档案学術交流系统,无法保持与档案学术共同体其他成员的充分交流。故从这一层面上讲,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成员已不再算是档案学术共同体的一员了。

3.2.2 因退休而造成的异化。此处所指的因退休而造成的异化现象主要是部分档案学术共同体成员从高等学校的档案学专业教师岗位和档案局馆的档案科学研究机构中的科研岗位退出的现象。

对于档案学术共同体成员而言,因退休而造成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从法理的角度看,其退出相关工作之后,岗位职责不再属于其法定的义务范畴,因此对于这部分成员而言,科研工作不再是其必须要从事的工作;从情理的角度看,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退休之后就进入到了颐养天年的阶段,不愿再从事学术活动亦理所当然。

其二,就实际情况而言,因年老而退休的情况占大多数,对于这部分成员而言,因年老而带来的注意力、精力下降以及各种疾病也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之下再从事学术活动就会有力不从心之感。但是,这些学术共同体成员在退休之后,他们的学术成果的价值生命仍然会延续一段时间。

当然,也存在部分退休的档案学术共同体成员出于专业责任和热爱、求知欲、个人兴趣等因素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如上海市奉贤区档案局研究馆员严永官先生自退休至今共发表了40篇档案学术论文(2020年7月3日检索),平均每年发表4.2篇。面对这样高的年均学术产出量,很多青年档案学者都会感到汗颜。

参考文献:

[1][3][4]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115,149.

[2]孙大东.中国档案学范式尚未形成——基于批判性视域的考量[J].档案学研究,2016(05): 16-20.

[5]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中心概况[EB/OL].[2018-11-12].http://erm.ruc.edu.cn/index.php?a=content&id=322.

[6]George Sarton.A History of Scienc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3:16.

[7]Merton and Robert K.Basic Research and Potential of Relevance[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63(05): 86.

[8]徐恩元,徐建华.文献老化理论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06): 63-67.

[9]孙大东.基于范式理论视域的档案学术成果价值生命周期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8(03): 10-14.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来    来稿日期:2020-07-09)

猜你喜欢

主体
一起多个违法主体和多种违法行为案件引发的思考
论碳审计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从“我”到“仲肯”——阿来小说中叙述主体的转变
如何让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中医文献是中医宝库的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