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坪金矿区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开采影响因素研究

2020-12-10肖明君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8期
关键词:矿坑涌水量坑道

肖明君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河北 邢台 054000)

东坪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区燕辽沉降带与内蒙地轴交界部位,北距崇礼~赤城深断裂10km左右。区域内广泛分布着太古宙、下元古代变质岩系和中生界侏罗系,其次为中元古界沉积岩系,中生界白垩系和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零星分布。

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发育,水文发育,水文特征直接影响矿床的开采。因此,有必要对矿区水文地质进行研究。

1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区水文地质:矿区位于崇礼县清水河水系流域中南部,东坪沟河水特征:东坪沟流流域汇水面积为64km2,经矿区中部,河床水面宽2m~4m,自然坡降3%~5%,东坪村以下常年流水,东坪村以上为季节性河流,水深一般0.2m~0.6m。

疏排前特征:据1987年~1992年6年观测:枯水期12月至翌年3月,流量150m3/时;平水期为4、5、6和10、11月份,流量200m3/时~300m3/时;丰水期为7、8、9月份,流量800m3/时~4336m3/时,最大洪峰流量10964m3/时(1992年7月5日),洪水位标高1450m,据访问最大历史水位标高1450.5m,其中四月份为冰雪融化期。

疏排后特征:矿山已施工7层坑道,最低标高为1184m。距地表282m。受坑道疏排地下水影响,河水于1991年10月后平、枯水期断流,2002年东坪村以上的泉眼停流,孔隙水大幅下降,仅洪水期有水通过。

(1)含水层。

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孔隙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东坪沟地带,岩性为砂砾石含漂砾,宽50m~200m,结构松散,砾石呈次园状和扁平状,漂隙砾可达80cm,砾径一般1cm~10cm。含水层水位埋深2m~9m,厚度一般为5m~15m,单井出水量13.6m3/h~40m3/h,渗透性能较好,水位变幅1m~15m,主要受两侧基岩风化裂隙水补给.矿化度0.25g/L,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水质良好。上更新统坡洪积砂土碎石孔隙水含水层:分布于东平沟,大小混杂,岩性为泥砂质碎石含巨砾,宽度100m~300m。砾石多呈次棱角状,分选性差,巨砾石可达100cm,砾径一般2cm~20cm,含水层厚度5cm~15cm,水位埋深15cm~40cm,水位降至底板时,涌水量10m3/h~30m3/h,与下伏基岩风化裂隙水水力联系密切。矿化度0.26g/L,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

(2)基岩裂隙水。

变质岩类裂隙水:分布于矿区西南部南溪坪村西侧。岩性为黑云母斜长石角闪片岩、黑云母斜长石和角闪斜长石片麻岩。矿区裂隙构造发育,次级褶皱裂隙发育,裂隙水、孔隙水发育,回水构造发育,泉点出露较多,流量0.43L/s~1.3L/s,矿化度0.24g/L,水化学类型为碳酸氢钙。岩浆岩裂隙水:按其埋藏条件分为脉状裂隙水、风化裂隙水。脉状裂隙以断裂构造为主,由于断裂活动的活动性,派生了脉状裂隙带,具北西西、北北西、北东东和近南北四组裂隙,浅部与风化裂隙带混成一体。北北西及西东向裂隙多为张性和张扭性,裂隙带宽度一般1m~3.5m,一般为0.005m~0.01m,单条裂隙最大宽度0.2—0.3m,呈半充状态,充填物为高岭土。有补给源时,成为充水裂隙。1390坑道揭露面积154600m2,发现涌水量15m3/h以上含水裂隙9条,其中20m3/h以上6条,多分布于7线以南河床附近,以北公仅有1条。风化裂隙水:赋存于黑云二长花岗岩岩体节理裂隙和风化裂隙内,导水性能特别强,斜风井揭露,出水量为13m3/h,竖井工程孔为0.43m3/h。受区域大地大气降水补给,向低凹迳流,排泄于沟谷,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矿化度0.37g/L。

(3)隔水层: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风化裂隙含水带以下,岩石比较完整,裂隙发育较差,除脉状含水裂隙之外,富水性特别弱,可视为岩体,竖井工程孔水位降深43.45m,单位涌水量0.047m3/h,(0.04L/S·m);主2孔水位降深74.46m,涌水量1.26m3/h。另据1344—1184中段长达近万米的探建坑道观察,岩石完整,基本不含水,干燥潮湿滴水区占63.4%,也说明了矿脉围岩含水特别微弱,具有局限隔水作用。

(4)地下水、地表水动态特征及其水力联系:

地表水、地下水的动态流动变化较大,并且与区内降水量大小存在密切关系。由于矿区地下水含水介质变化及地形地貌形态影响,各含水层(带)地下水均具有各自动态特征:东坪沟河水:流量变化直接受区内降水和冰雪融化影响,每年可以出现两个峰值;冰雪融化(3、4月份)出现第二峰值,雨季(6、7月份)为最高峰值。地下水:矿区各含水层地下水动态变化严格受地表水的控制,地下水动态变化与河水径流几乎同步水位年变幅1.12m~1.43m之间。

坑道水系疏排后,地水位具有明显的下降,也说明了地表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比较直接的水力联系特征。

2 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2.1 矿床充水因素

坑道排水量与地表水、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表明,矿床充水主要来源于第四系砂石孔隙水和东坪沟河水,其次为脉状裂隙水。

(1)东坪沟第四系砂石孔隙水。在矿区内坑道疏排地下水的同时,导致了河床井水位大幅度的直线下降,S4号泉变得干枯,说明孔隙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也是矿井供水的主要渗漏途径。

(2)东坪沟河水。在降水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根据坑道疏排地下水前、后相同月份不同的年份,通过与排水过程中河水流量的比较,表明河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3)基岩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富水性特别弱,对孔隙水、岩溶水和河水渗漏到矿坑具重要有控制作用,在裂隙发育地段,渗漏量大,导水性好。脉状裂隙水空间分布不一致,宽度和窄度不一,它具有一定的储存量,在矿坑充水源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不小心揭露后,瞬时流量也较大。

(4)脉状裂隙水。断层破碎带是沟通地表水、孔隙水的主要通道。矿区断层破碎带较发育,具北”X”型裂隙,以北东向及北西西向为主,浅部与风化裂隙带混成一体。北西西及北东向裂隙多为张性和张扭性。北西向和近南北向脉状裂隙带为压性及压扭性,裂隙带宽度一般为0.2m~0.5m,最宽为6m,裂隙多为闭合状态,充填胶结程度较好,在局部地段有漏水现象,导水性差,基本为阻水脉状裂隙带。

2.2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

东坪河目前已干枯,成为季节性河流,丰水期河水通过第四系孔隙和裂隙,增加孔隙及裂隙水量,渗漏到矿坑。因此,东坪河与矿坑无直接的水力联系。根据以上因素,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按充水含水层的空间特征定为裂隙充水矿床;根据矿体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关系,地下水补给条件,地表水与主要充水层水力联系密切程度,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带的富水性、导水性、第四系覆盖情况以及水文地质边界的复杂程度,确定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类型的矿床。

3 矿坑涌水量预测及疏排影响

3.1 计算原则

根据7层探采矿坑道调查并预测,70、3号脉矿床开采时,充水水源有河水、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补给源为天然降水量经八渗系数法测定,天然水补给量为442m3/h,补给量可看作一个稳定的常量,只是随丰水期、平水其不同有所消长。矿坑消水量受河水渗漏量、第四系孔隙水渗漏量,基岩裂隙发育程度及开采位置影响,当开采主河床标高以下临近河床地带,矿坑涌水补给渠道受裂隙规模、产状限制,水量并不一定增加。

3.2 参数确定

东坪沟河水流量变化较大,在平水期全部渗漏补给第四系孔隙水外,其剩余量迳流到矿区外。

据1987年~1990年4、5、6月份河水流量的观测,月平均值182.68m3/h~189.60m3/h,矿坑排水后,表流消失,考虑到1992年4月份~6月份的降水量偏低,确定70号及3号脉河水渗透量平水期为200m3/h,丰水期为3903/h。

由于基岩裂隙水受河水、第四孔隙水补给后形成一定贮存量,但是否进入矿坑,受裂隙产状,出露位置限制,所以按坑道统计计算。

3.3 涌水量计算

1号脉矿山经过近20年的开采,70号脉群也有12年的探采历史,地下水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对70号脉坑道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如下:

1427、1390中段已没有涌水,属于潮湿区和干燥区;1344中段只有21—23线和31线2处裂隙涌水,裂隙带宽1.5m~3.0m,初始涌水量分别为50m3/h和20m3/h,其余为潮湿和干燥区;1304中段,在11—15线及CM23-2中2处脉状裂隙涌水,裂隙带宽1.5m~2.5m,初始涌水量分别为20m3/h和50m3/h,其余为潮湿和潮湿滴水区;1264中段,出水分布于CM21-1和CM27-1处,CM21-1中裂隙带宽0.5m~1.0m,初始涌水量20m3/h。CM27-1中裂隙带宽0.5m~1.0m,初始涌水量15m3/h;1224中段,涌水主要受矿体上盘边界的F1控制。F1宽1.0m,主要涌水在17—19线,CM17-1初始涌水量30m3/h,一个月后(CM19-1揭穿后)减到10 m3/h,CM19-1初始涌水量60m3/h。2005年4月CM21-1揭穿,初始涌水量80m3/h,CM19-1减至10m3/h。动态水位呈递减趋势。该中段总涌水量为80m3/h。1184中段,涌水主要受F1和F2控制,坑道揭露断层长度360m,F1为矿体上盘边界,宽1.5m~3.5m,主要涌水在17—21线,2004年4月初始涌水量30m3/h,一个月后减少到10m3/h,至5 m3/h趋于稳定。F2为矿体下盘边界,宽1.5m,主要涌水在17—21线,2005年4月CM21-1初始涌水量80m3/h,一个月后减少到10 m3/h,至5 m3/h趋于稳定。其余部分为潮湿滴水区和潮湿区。目前1184中段总涌水量为80m3/h。

3.4 疏排影响

由于矿坑长期排水,矿区内第四系孔隙水已被疏干,只在丰水期得到补偿。矿区一期工程的潜水供水井基本无水。但上游民营铁矿在基岩中又探获了丰富的供水水源,这说明基岩裂隙水相互通透性较差,基本受地域潜水补活。矿山坑道揭露验证不随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是形成大范围的落点。排水影响范围受基岩裂隙的产状、规模及与地表潜水的联系控制。

猜你喜欢

矿坑涌水量坑道
赵各庄矿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分析
矿井涌水量重标极差法等维预测模型
王耀南少将赴朝鲜开展坑道战
矿坑地区景观修复改造模式与技术研究
战时指挥所
访小龙潭煤矿
矿坑
隧道衬砌结构水作用概述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矿坑边坡支护中的实践研究
梅花井煤矿立井涌水量预计与实际涌水量观测结果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