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视觉化传播赏析

2020-12-09李佳

记者摇篮 2020年10期
关键词:登顶珠峰可视化

李佳

【摘 要】本文以2020年5月下旬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珠峰报道为赏析对象,简要分析了在新媒体的大背景下,形式多样的视觉因素怎样以更加生动丰富的信息传播形式,将信息随时随地推送到用户手中。

【关键词】视觉化   珠峰

在新世纪,受益于科技革命及互联网技术发展,有别于传统媒体如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的新型媒体,异军突起。新媒体传播迅速、信息量大等传播特征,改变了人类获取资讯的方式。这与当下信息爆炸、节奏加快的时代特征,不谋而合。

第一眼印象,多来自视觉、听觉。视觉化传播,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5月27日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成功从北坡登上珠峰峰顶,完成峰顶测量任务。这是中国第三次进行珠峰高程测量。该过程画面震撼、直抵人心,如果进行可視化报道,比纯文字报道更引人注目,同时具有极强的交互感,直接呈现新闻的内核,让受众获得更高、更快、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移动端逐渐成为动态新闻可视化报道的主战场。通过2020年珠峰报道,可发现:视觉化传播,大大缩短报道时间,加快了推送的节奏与力度,用简洁的文图,最大化了传播的影响力与新闻价值。

一、可视化传播胜在动态、立体

2020年5月27日9时17分,《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出对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的采访,同时,《人民日报》客户端进行了珠峰冲顶直播。

11时28分,《人民日报》发出最新消息,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全部成功登顶珠峰,距离11时登顶仅过去了大约半个小时,只有一张图片,仰角,五星红旗高高插在珠峰峰顶,视觉语言胜过一切。

12时19分,发出《人民日报》的《号外》,值得注意的是,一张传统《号外》报样中,占主体的是一张动图,显示了中国队员登顶珠峰的全过程。

当日下午1时2分,《我为珠峰测身高》的微信推文中,通过动图H5进行珠峰测高的知识科普,通过滑动屏幕,还能进行珠峰身高的预测,并形成图片,据显示,至笔者截稿时止,参与互动者已突破100万人。

当日下午2时31分,从珠峰传回的22张记录登顶的图片,被第一时间获取并发布。

下午3时43分,只有一句话:“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之巅!”8位登顶勇士托起五星红旗的清晰照被放出。

到了当晚9时34分,一段2分28秒的视频,完整浓缩了登顶过程,看得出来,俯角仰角拍摄,甚至出动无人机,历史图片、实景交织,讲的分明是“山上事”,女排、袁隆平、火箭、高铁、疫情……讲的却又是“山下事”,2分28秒的视频,分镜头有近百个。没有洋洋洒洒宏文,信息量却非常大。

值得注意的是,从9时、11时、12时到13时、14时、15时、21时,形成动态传播,有时,一条微信推文,主体就是一张图,有冲击力的图片或图形能吸引读者眼球,所有的文字围绕图像展开说明。阅读量篇篇10万+,靠的不仅是大号的粉丝,也有视觉传播的自带节奏,仿佛渐密的鼓点,凭借简洁的力量,锤击人心;而图片、动图、视频、互动H5,又织成立体视觉效果。《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围绕2020年珠峰测高登顶的这组报道,完美诠释动态、立体的“组合拳”。

从传播规律来看,“躺着的”报道,必须“立起来”,“晚一天”的新闻,必须“当时当地”,即要求原来平面、静止的传播,必须动起来、快起来,不能“自说自话”,必须最大程度获得共情共鸣,让受众直接参与新闻的制作与传播。

报刊、图书等单一形式,将逐步向动图、视频、流媒体等多媒体形式发展,通过视觉传播,“躺着的”信息数据,要变成具象化的视觉图像、影像,甚至是具三维、VR等高级传播方式的立体呈现手段,完全突破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

这一特征,在同题传播中,《环球时报》、人民网等官方微信也有显现。

二、从盘古开天讲起,莫不如“勾勒”宏大叙事

人民网发于27日11时27分的微信推文《祝贺,登顶!》,比不过新华社的迅速。27日11时9分,新华社的微信公众号已发出《刚刚,登顶!》,主图只有一张,即测量登山队员通过“中国梯”。如果速度比不上,就比深度,人民网的文章同样赢得10万+,靠的是有纵深感的视觉设计。

在这篇微信文中,对从位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攀至顶峰做了七步分解图示,又对每一个层次的营地情况,奉上实景图,帮助受众可视化理解。

面对枯燥的科普知识,人民网同样通过图示分解的方式,化繁为简,讲解了此次珠峰登顶测量从5个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突破、为何不利用遥感卫星和无人机完成高程测量等。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珠峰登顶,同样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为进行历史回顾,同样做了带有年代刻度的图示,有一定跨越时空的纵深感。

这一视觉设计方式,同样在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得到充分运用。

以《纽约时报》的《博尔特和“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男人们”》一文为例,这篇新媒体作品的背景是里约奥运会百米大战。世人瞩目的这一体育盛事,也成为全球媒体角逐的战场,《纽约时报》这一可视化作品胜出,靠的是可视化的设计感,一条坐标轴赢得赞誉。在这条坐标轴上,美编将1896年至今的所有男子百米奖牌获得者置于同一起跑线,百年来人类不断超越自我、刷新纪录的历史轨迹,被浓缩于一线,却又精妙、引人联想、意境深远。

一条线即一目了然。博尔特挑战人类极限,无需多言,有图为证,但通过简单线条,即解释了人类如何在百年内将百米成绩从“11秒时代”提升到“9秒时代”。

如果转化成新闻语言,怕是要说上几张纸,但一条起跑线、一条坐标轴的设计,让有历史纵深感的事件,在图形的排列组合中产生了新的新闻价值,这不得不说是视觉化运用的一件佳品,深度分析数据,梳理事件的关联和发展,才能在大时空、宏观视域里发挥数据的作用,揭示数据背后的客观事实。

三、5G等新技术、新手段助力新媒体环境下视觉化传播

5月27日珠峰登顶传播中,“央视新闻”官方微信,推介了独家5G直播特别节目《一起去珠峰》,邀网友、观众微观珠峰“量身高”。

“央视新闻”关于珠峰的5个独家直播,从珠峰脚下的绒布寺,一直到顶峰,设有6个直播机位,受众可进入“央视新聞”微信公众号点击“冲顶珠峰”观看直播。从后期央视提供的图片来看,甚至启用了天文望远镜机位,能实拍珠峰顶峰。“央视新闻”在5月27日12时,实时传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在峰顶测量的画面,可以看到,画质清晰,且无卡顿。网友直呼:“5G技术能让我们这么近距离地看到现场,太厉害了。”

据了解,在大型动态事件的可视化报道中,5G将会被越来越多应用。5G与4G到底差别在什么地方,可能很多人脱口而出的改变都在于网速的提升,然而5G与4G最本质的改变却不是高速率,而是低延时。正如网友所说,“5G做到了天涯共此时”。在视觉化传播中,将大大提升受众的阅读或收看体验。

未来,5G+北斗,还将提升报道点位的精确度,不但从时间上与受众“共此时”,还能在空间上“共此景”。如此次新华社在2020珠峰报道中,就通过微信互动,利用360度全景呈现、24小时实时景观,运用上帝视角,对珠峰登顶来了个俯瞰。其技术手段主要依托设在海拔5300米的新华社的直播硬件,据了解,是国内一家企业联合新华社打造的“VR视角全景云端游珠峰”视频。

四、结语

新媒体崛起以来,新闻战场已从纸质阅读拓展到读图读屏时代,视觉化传播成为移动化等新技术手段涌现后的必然趋势,图片、视频、H5互动等流媒体将成为纸媒时代记者手中新的“笔”。

同时,可以大胆畅想,随着可视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VR、AR等技术的融入,新闻可视化呈现方式必将多样化。

于受众而言,实时接收数据新闻和专业分析等沉浸式体验,定将随着可视化报道的发展而实现。

(作者单位: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参考文献】

[1] 喻国明.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许向东,尹艺斐.数据可视化产品在社交媒体上的再传播.新闻爱好者.2019.

[3] 付晓静,张德胜.体育新闻数据可视化的新趋势——基于2016年体育新闻实践的分析.新闻与写作,2017(09):96-98.

猜你喜欢

登顶珠峰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咦?珠峰“身高”在变?
尼泊尔向导26次登顶珠峰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揭秘珠峰身高
每年都在长高的珠峰,是怎么测“身高”的?
登顶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登顶乞力马扎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