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尺骨茎突骨折对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影响

2020-12-09李少星刘战立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尺骨固定架腕关节

余 华,李少星,刘战立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a.骨科,b.妇产科,四川 成都 610500)

桡骨远端骨折(DRF)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于老年人群,临床上一般予以保守治疗;但对于不稳定性DRF,常需要采用手术进行复位和固定治疗[1,2]。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DRF手术方式,相比以往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造成的手术创伤更小,可有效维持桡骨高度,手术疗效好[3]。据文献报道,不稳定性DRF患者中出现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占比50%以上[4],而其手术治疗过程中对尺骨茎突骨折是否需要作固定处理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关于DRF的手术治疗疗效与尺骨茎突骨折的关系目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DRF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的治疗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不稳定性DRF患者9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DRF的诊断标准者[5];②均为单侧、不稳定性DRF者;③年龄18~70岁;④均采用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者;⑤病例资料完整、均完成6个月随访者。排除标准:存在严重感染、既往骨折史、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设计符合《赫尔辛基宣言》。90例DRF患者中有52例发生尺骨茎突骨折,其中尺骨茎突体部和尖端骨折27例为A组;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25例为B组;42例未发生尺骨茎突骨折为C组,三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和骨折AO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躺下,以小切口切开骨折断端并进行复位处理,用克氏针对骨折断端的近、远端进行临时固定,经皮分别置入2枚外固定架固定螺钉于桡骨中下段和第2掌骨位置。经直视确认复位满意后,将各个锁固螺母拧紧。对于骨折端相对稳定者则将克氏针直接拔出;稳定性欠佳者,则留置克氏针,并将其折弯留在皮外,放置入引流管,冲洗并缝合切口。检查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尺骨茎突骨折不予以内固定治疗处理。术后均行预防感染和消肿治疗,依据患者恢复情况在术后1~2个月拆除外固定支架和克氏针。三组患者术后均通过电话和门诊进行6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①手术疗效与恢复情况:记录三组术后DRF的愈合时间,并采用Dienst功能评分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记录三组末次随访时的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以腕关节活动、握力恢复正常、没有疼痛感为优,腕关节活动受到轻微限制、握力恢复正常、偶尔疼痛为良,腕关节活动受限、疼痛未消失为差[6]。②影像学指标:采用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三组患者末次随访的尺偏角、桡骨高度、掌倾角。③腕关节活动度:用角度测量尺测量三组末次随访的掌屈、背伸、旋后等腕关节活动度情况。④统计三组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手术治疗效果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三组手术治疗后的优良率分别为92.00%、96.30%和92.11%,三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手术治疗效果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2.2 三组治疗后影像学指标比较经手术治疗后,三组末次随访的影像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末次随访影像学指标比较

2.3 三组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比较三组末次随访时的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比较 (°)

2.4 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05),见表5。

表5 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3 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DRF患者具有微创、损伤小、固定稳定性高以及术后骨折愈合快等优势,疗效显著[7,8]。本研究中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优良率分别为92.00%、96.30%和92.11%,表明应用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DRF较好的临床疗效,与谢其林[1]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DRF患者常伴有尺骨茎突骨折,张俊等[9]在研究中指出,DRF患者中有近半数以上可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本研究中发现有57.78%的DRF患者伴有尺骨茎突骨折,与上述报道较为一致。尺骨茎突参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的组成,而TFCC在维持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DRF患者发生尺骨茎突骨折时,TFCC可能也发生损伤而丧失对尺骨远端及桡骨远端的牵拉,影响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和腕关节功能,但DRF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是否会影响DRF患者手术治疗后的腕关节功能恢复以及其与手术治疗疗效的关系目前仍不明确,这也是临床研究学者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

对于手术治疗DRF的疗效与尺骨茎突骨折关系的争议目前主要集中在是否需要进行尺骨茎突固定处理以及是否影响其手术疗效两方面,有部分学者认为尺骨茎突骨折会损伤TFCC而引起下尺桡关节不稳定,若不进行手术处理会影响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例如Kramer等[10]认为此类患者感受到的疼痛感更强,且具有较高的下尺桡关节不稳定发生率。Richards等[11]也表示50%以上DRF患者发生尺骨茎突骨折后将会出现骨不连,影响术后下尺桡关节稳定性,并认为若在手术固定治疗中予以恰当处理可能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而本研究中三组术后均未出现骨不连的情况,表明尺骨茎突骨折可能不会对DRF患者下尺桡关节稳定性和手术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故在手术过程中无需处理。不少国内外学者均累出类似的结论[12,13]。本研究中结果显示,三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术后影像学指标、腕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没有明显差异,得出了与以上学者较为类似的结果。这可能是由于DRF患者虽伴有尺骨茎突骨折,但未损伤TFCC,所以并没有对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14]。

本研究中A组患者属于TFCC附着处远端的尺骨茎突骨折,其TFCC结构基本没有损伤,故基本不会影响到下次桡关节的稳定性及术后恢复,属于稳定骨折,手术时可不进行内固定处理;B组属于TFCC附着处近端的骨折,移位越大表示所承受暴力越大,其术中是否需要处理目前尚无定论。但有学者认为可在固定手术中检查下尺桡关节是否稳定,若稳定性较好则无需处理,若稳定性不好则应予以固定治疗[15]。

综上,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较好,患者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不影响其术后腕关节活动度、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尺骨固定架腕关节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尺骨横形短缩截骨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尺骨近端生理弧度在上尺桡关节稳定中的临床意义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常用胫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学性能测试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
墙壁开关插座固定架刚度研究
无天于上2035(一)
KD407:悬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