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居高原患者在低海拔地区行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

2020-12-09刘梦雪黄克力3b3b魏新川3b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海拔高原麻醉

刘梦雪,王 曼,黄克力,范 丹,3b,雷 迁,3b,魏新川,3b

(1.川北医学院研究生院,四川 南充 637000;2.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生物工程系,四川 成都 610054;3.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a心外科;b麻醉科,四川 成都 610072)

医学上通常将海拔2500米以上定义为有临床意义的高原。在高原地区,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95%以下[1]。长期在缺氧环境生活的人群,机体各系统产生明显的改变,与平原患者相比,麻醉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世居高原心脏患者的围术期资料,总结麻醉管理要点,以期减少患者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提升患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01例,纳入标准:①世居地海拔>2500米,患者出生成长于该地或居住时间超过六年[2];②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③需打开心包,行体外循环和升主动脉阻断。排除标准包括:未行体外循环者、急诊手术者、病历资料不全者。其中男31例,女70例;年龄(38.6±17.8)岁;体重指数(BMI)(21.9±4.3)kg/m2,世居地海拔(3166.1±454.0) m。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1例(10.9%),糖尿病1例(1.0%),脑梗死5例(5.0%),心力衰竭3例(3.0%),慢性阻塞性肺病1例(1.0%)。左室射血分数(LVEF)(64.8±8.5) %。其中瓣膜置换或成形48例(47.5%),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ASDR/VSDR)40例(39.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1例(1.0%),主动脉置换7例(7.0%),其他5例(5.0%)。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行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置入三腔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记录术前(T1)、体外循环结束(T2)、手术结束(T3)的Hb和乳酸(Lac)值,手术前后PH情况和脑钠肽(BNP)浓度。记录所有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30天内发生的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并发症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引起循环波动、需药物或电复律)、心跳骤停、再次开胸止血、脑梗死(CT或MRI诊断)、需透析的急性肾功能衰竭(RIFLE[3])、低心排综合征(心指数< 2.0L/(min·m2)、收缩压< 90 mmHg,伴低灌注和低血容量的表现[4])等。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统计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Hb、Lac、BNP变化T2患者Hb较术前下降,同时Lac升高,T3患者Hb升高、Lac下降,术后诊断PH患者减少(P<0.05),术后BNP轻度升高。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Hb、Lac、PH和BNP比较 (n=101)

2.2 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9例(8.9%)患者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其中1例低心排综合征患者死于心源性休克。单因素分析表明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在高龄、NYHA(III~IV级)分级、肌酐、手术时间、CPB、阻断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组术后转归优于并发症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

2.3 并发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是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2.965,waldχ2=8.671,标准误1.007,OR:0.052,95%CI:0.007~0.371,P=0.003。

3 讨论

与平原地区人群相比,长期处于低压缺氧状态的世居高原患者产生适应性变化。骨骼肌肉系统的改变对麻醉管理影响不大,但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一些变化值得重视。例如,在高海拔地区,由于肺部缺氧,导致缺氧性肺血管收缩,这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同时,血红蛋白水平随着海拔高度而稳步上升,增加Hb会增加全身氧含量,但是升高的Hct水平会增加血液粘度,改变血液流变学,降低心输出量和氧气的输送,因此,高原患者的麻醉管理需要根据其自身病理生理变化进行调整。

心脏术后死亡主要与患者本身危险因素(95.8%)相关,如年龄、肾功能损伤、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以及慢性肺疾病等[5,6]。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仅高龄为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表明术前积极改善患者本身危险因素、术中根据患者自身高海拔病理生理特点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减少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3.1 血红蛋白浓度久居高原的人群对低压缺氧环境产生代偿,呈现促红细胞生成活动和Hb浓度增加的表现。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根据海拔对高原人群贫血进行校正,范围从海拔1000米(在原标准上加0.2 g/dl)到4500米(在原标准上加4.5 g/dl)[7]。但也有报道指出,根据海拔高度校正Hb可导致校正过度,引起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和慢性高山病的错误分类[8]。盲目纠正贫血致使红细胞压积升高会增加血液黏度、降低心输出量和氧气输送,导致慢性高山病和血栓形成的概率增加[9]。

本研究患者在校正前后分别诊断中重度贫血患者10例和27例。评估患者的贫血表现和心功能后,5例重度贫血患者术前输血治疗,所有患者术中根据Hb、出血量、Lac、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判断心功能综合考虑是否输血,置入漂浮导管的患者根据SvO2评估患者氧供需状态,同时使用自体血回收减少异体输血和输血并发症。术后SpO2不稳的患者,结合血常规检查,排除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加重等因素后输血治疗,积极改善氧供。表1中的Lac变化说明患者的组织氧合改善,输血是合理有效的。

对于世居高原患者术中Hb应该维持在何水平并无定论,应该根据患者术前Hb水平、氧供需状态和相关监测指标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管理,如SpO2、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脑组织氧饱和度、体外循环回路动静脉血氧饱和度等,这些监测有助于个体化的Hb管理,及时发现缺氧状态。

3.2 肺动脉高压麻醉和手术与PH患者显著增加的死亡率有关,这主要是由于右心衰竭,心律失常,术后低氧血症和心肌缺血所致[10]。本组患者术前诊断PH58例,其中轻度45例,中重度13例。轻症患者无需特殊处理,但要注意避免加重PH的危险因素。中重度患者除了避免危险因素外,还应进行积极进行降低肺动脉压的治疗,如限制液体入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改善携氧能力、波生坦降压等。

PH患者麻醉策略是减少增加肺血管阻力的因素(如心肌缺血、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低体温等)和维持右心输出量。诱导前评估气道,充分预给氧,根据ETCO2、气道压、血气结果调整呼吸参数,避免缺氧性肺血管收缩、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和气道高压。术中注意体温监测。需注意的是,心律失常也是PH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术前重视心律失常的纠正,术后予以足够的镇痛,注意患者氧合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术后心律失常。本研究58例PH患者术前17例合并心律失常,术后1例室颤合并PH患者,PH对症处理后恢复窦性心律。术后诊断PH患者数量减少,说明麻醉过程平稳,未使患者PH恶化,BNP相较于术前仅轻度升高,提示患者总体心功能稳定。

四川盆地毗邻青藏高原,由于医疗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大量高原地区患者需要到低海拔的四川盆地行手术治疗。熟悉高原患者的病理生理,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可提升患者手术麻醉的安全。

猜你喜欢

海拔高原麻醉
我国在珠穆朗玛峰架设世界最高海拔气象站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高海拔的甘南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