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问题的对策研究

2020-12-09包利荣孟诗洁王蓉蓉胡洁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不端医务人员诚信

包利荣 孟诗洁 王蓉蓉 胡洁

作者单位: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包利荣)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孟诗洁)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王蓉蓉)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胡洁)

近年来,我国科研产出持续增长,自2008年以来,Web of Science收录的文章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我国SCI论文撤稿量却占到了所有撤稿的44%,位居榜首[1]。期刊的撤稿揭露了我国严峻的学术不端问题,2020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医院科研管理处的研究人员对北京的 3家三级医院近300名医务工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约40%的研究人员承认有过学术不端行为,其中17.51%的人承认犯过捏造、伪造或剽窃行为[2]。中国医务人员学术不端的“丑闻”引起了国际关注,对中国研究的科研诚信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生物医学是我国目前撤回论文最多的领域之一,涉及全国多家医院,临床医务人员作为该领域的研究主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却不仅是唯一责任方,为了更好地规范和解决临床科研诚信问题,众多有识之士对此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1 科研诚信的含义

“科研诚信”一词已多次出现在国内外的政策文件中,然而关于其统一的官方定义却仍不明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认为[3],科研诚信包括在建议、实施和评估研发中使用诚实、可证明的方法,在遵循规则、规定、指南及专业规范的前提下报告研究成果,科学研究应坚持诚实、准确、效能、客观的价值观。欧盟科研伦理与科研诚信网络将“科研诚信”界定为科研人员根据特定的伦理、法律和专业规范、职责和标准来开展研究的态度和习惯[4]。

我国学术界界定的“科研诚信”的内涵主要指: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诚实守信及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所应采用的可操作且真实准确的科研方法和科研数据,所应遵守的科研活动规则和行为规范,所应坚持的普世科学价值准则和职业道德标准[5]。与“科研诚信”相关的词汇,如“科研不端”、“学术不端”、“科研失信”常同时出现,人们易将科研诚信问题理解为科研不端,事实上,科研诚信不仅只是科研不端,据首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总结得出,科研诚信主要分四个层面的问题:研究中的不端行为和有问题的研究行为;违反有关生命伦理的科研制度和指南;科研中的利益冲突;科研机构的使命、责任和作用[6]。

2 临床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及危害

学术不端行为是科研诚信四大问题中研究最多的问题,主要指捏造、篡改和剽窃等行为。其具体表现为捏造或杜撰虚假实验数据与结果;篡改、拼凑原始实验数据;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思想、成果以自己的名义发表;抄袭他人的论文,直接复制粘贴不标明出处;重复使用数据、图表,一稿多投;为突出个人利益而夸大其词;在无贡献的论文中署名,随意挂名;课题外包,论文代写、买卖等违背行业规范的行为等等。上述学术不端行为在临床科研中也屡见不鲜,同时由于医学的特殊性,临床学术不端行为还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研究本身违背医学伦理道德,如未经审批或患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开展临床研究;另一方面是成果的使用危害到患者,如受试者的隐私泄露或身体伤害等。

学术不端,尤其是临床学术不端行为会在不同方面产生广泛的社会危害。首先,基于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理论及研究结果是虚假的,其存在本身即会对其他科研人员尤其是医务人员造成误导,可能出现因对虚假结果的进一步探索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甚至在运用研究结果时造成人身伤害;其次,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会显著降低科研领域的社会公信力,影响社会诚信的良好风气,降低公众对科研成果的信任度;再者,抄袭、剽窃、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会损害研究人员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医务人员间的良好竞争环境[7]。

3 临床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

3.1 现实环境的影响 科研的本质是不断地探索未知真理,是一件严谨、务实,需要开拓创新精神的工作,医学研究尤其如此,然而在社会大背景下科学研究却日渐功利化,受拜金主义、急功近利、浮躁虚夸等不良风气的影响,科研人员包括很多临床医务人员在内,不再脚踏实地,潜心钻研,而是靠剽窃、抄袭这些手段在科研上走捷径、编成果。利益的驱使导致了临床医务人员诚信逐渐缺失,当人们偏离科学本来的轨道,通过科学研究来追逐利益的时候,即易出现失信问题和造假行为[8]。此外,临床医务人员日常医疗工作比较繁重,难以在完成医疗任务之余分出更多精力投入科学研究,但面临巨大的职称晋升、人才拼聘等压力和现实诱惑,一些人就走上了学术不端之路。

3.2 自身道德约束力弱 道德约束力是一种软约束力,不具有强制性,需要通过临床医务人员自身的强化来发挥作用。现实生活中,临床医务人员所获的研究成果与其学术荣誉,如学历学位、职称评定、人才头衔、奖励奖金等密切相关,当临床医务人员的诚信道德修养未能达到一定水平,未对自身形成强大约束力时,便会禁受不住利益的诱惑,道德防线开始松动、道德底线逐渐滑坡,进而做出学术不端行为[9]。

3.3 评价机制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医务人员的利益与临床科研成绩紧密相关,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时,不以医疗水平、医德医风为主要标准,而是按照其科研业绩来衡量,如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论文数量等,甚至以SCI论文为主要尺度。在这样一种“以论文论英雄”的评价机制下,一方面会导致大量医务人员做些滥竽充数的研究,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会促使部分医务人员投机取巧,出现编造、抄袭、请人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以科研为主要尺度的临床晋升机制,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铤而走险”[10]。

3.4 监督惩罚力度不足 我国诸多科研机构、医院以及高等院校在面对学术不端问题时,总是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常采取姑息甚至阻碍的行为,刻意隐瞒,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由于惩罚不严厉,涉事人员不会付出惨痛的代价[11],各种临床学术不端行为也并未被视为是可耻且严重的事情,这种氛围下易滋生和纵容临床科研不端行为发生,一些人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即使明知这是一种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还是选择明知故犯。

3.5 科研诚信教育缺乏 随着国家对科研诚信的日益重视,科研诚信教育越来越完善,但目前国内关于临床科研诚信方面的课程建设、培训体系等尚未建立,相关教材更是凤毛麟角。在缺乏科研诚信教育和培训的情况下,医务人员一方面对一些应知、应会的科研道德、学术规范不了解、不掌握、不运用,另一方面对临床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性、严重性未深刻认识,引起警觉。一项面向医院的科研诚信认知调查发现,医务人员接受科研诚信教育的比例较低,科研诚信相关知识十分缺乏[1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科技工作者无论是在接受教育阶段还是工作实践中,常重视自然科学教育,而轻视社会人文品质教育,进而导致科学诚信道德观念淡薄[13]。

4 临床科研诚信的意义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的重要基础,没有科研诚信,科学研究将会沦为一场闹剧[14]。捍卫诚信,才能使科学研究稳步前进,只有当学术界所有的成员互相信赖对方的研究成果,尊重和感谢他人的学术付出,形成一个健康的科研氛围时,科学才能更好地发展与创新[15]。

临床科研诚信作为一种特殊的科研诚信内容,意义尤其重大。首先,临床科研研究的对象是人,科研成果最终应用于人,一旦诚信出了问题,可能会造成患者诊治方案的错误,不仅会直接损害患者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也会间接危害公众的生命健康,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其次,在当今医学模式以及疾病谱改变的情况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本质和核心是科学研究,而新的诊疗技术、药物、器械等研发均离不开临床科研支撑,只有诚信为本,才能踏实前行。最后,临床科研不仅能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造福广大患者,更是医学研究乃至其他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一旦基石发生动摇,很可能导致整个学术大厦将倾,如2018年被曝光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Piero Anversa心肌干细胞学术造假事件就造成了非常恶劣且严重的影响,几乎摧毁了心脏干细胞这一研究领域。

5 提高临床科研诚信的策略

5.1 健全科研诚信管理机制 医疗机构要切实履行科研诚信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学术道德委员会、医学伦理委员会等机构;完善制度法规,制定具体的临床科研行为准则和规范,提出医务人员在医学科研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强化监督约束,加强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和处理,对机构内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和相关技术应用项目等进行审查、监督。

5.2 完善临床科研评价体系 为了推动医学事业进步,培养一批具有医学转化研究能力的医生,临床医生进入实验室已成为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医务人员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临床与科研,二者很难得兼。因此,目前以论文和课题数量为主要依据的科研评价体系和职称晋升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完善,考核的指标应当根据从事不同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设定其不同、符合其工作特点的工作能力要求和评价方式[16]。可以尝试建立医生晋升考核以代表作为主的学术评价机制,倡导并形成医学科研重质量轻数量的氛围,才能逐步减少临床科研不端行为。

5.3 加强科研诚信监督惩戒 国家一方面要倡导医务人员弘扬科研诚信之风,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力度,坚持零容忍,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要严肃处理,司法层面应当积极推进科研诚信相关的法律法案以及惩戒制裁措施[17]。医院应设立临床科研诚信监督管理部门,明确临床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调查处理机制,严格制定并执行学术不端惩罚措施。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应对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如利用论文查重检测系统、科技查新平台等科技信息手段,在期刊论文发表方面起到守门人作用,同时也能够避免大量的重复研究,导致科研经费及人力的无端耗费[7]。

5.4 加强科研诚信宣传教育 临床科研诚信教育培训是医务人员科研诚信和科研道德意识建立的重要手段,如果能在高等医学教育阶段实践,效果更佳、意义更大。因此,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必须切实开展科研诚信教育,注重科研诚信宣传,通过课程、讲座、研讨会、宣讲会等方式,提高医学生对科学诚信和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将科研道德文化教育深入到广大科研工作者中[18]。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科研诚信相关培训和案例研究,可以借鉴欧美国家多样化的模式开展培训,如研讨班、讨论会、案例库,报告会等,教学方法可以是情景扮演法,PBI教学。通过系列教育培训,形成内化的学术道德规范才是解决临床科研诚信问题的根本[19]。

猜你喜欢

不端医务人员诚信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关于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声明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