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及针对性护理分析

2020-12-09李爱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39期
关键词:献血者针对性血小板

李爱平

(常州市中心血站金坛分站,江苏 常州 213200)

在临床治疗中,单采血小板重要是因为纯度较高,而且不良反应小,所以在临床上被广泛的使用[1]。在首次单采血小板的过程中,献血者因为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的影响,会影响他们的献血积极性。在首次单采血小板中,会给献血者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为了有效的缓解献血者的心情,提高他们的献血积极性,需要在献血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本文就针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及针对性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血站2018年1月~2019年12月进行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120例,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18~40岁,平均(23.42±1.23)岁。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18~41岁,平均(23.44±1.25)岁。本次研究中的所有献血者都自愿献血,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采集血小板过程中,讲解血小板的相关知识、采集流程、不良反应、解决方法等。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献血者的情况,与其交谈转移注意力,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的处理,结束采集之后,做好采集部位的护理,以及献血后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

观察组: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1)献血前护理。因为是首次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所以献血者会出现紧张、不安、恐惧等心理,所以在献血前使用温和的语气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为献血者答疑解惑,缓解其负面情绪。为献血者介绍采集血小板的针具、设备等增加献血者的认识,减轻献血者的担忧和不安,并为献血者讲述相关的注意事项,是否空腹,饮食上的注意等。(2)献血中护理。采用认识疗法、心理支持等方法,对献血者进行心理疏导,观察献血者的情绪变化、面色变化,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止血带位置,并鼓励、安慰献血者,避免加重不良反应。在采血中,献血者的身体会处于紧绷的状态,影响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需要对其实施心理支持,尽可能的帮助献血者放松,为其介绍仪器的运行,讲述其他献血者的反馈情况等,在蔡学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和情绪较大的波动,需要及时的与献血者沟通,询问,如有不适可以调整体位、饮用温开水、语言鼓励等,稳定献血者的情绪。(3)献血后护理。采取正确的姿势进行采血点的按压,告知献血者献血后的注意事项,为献血者准备糖水等,叮嘱献血者可以进食一些高蛋白的食物,例如鸡肉、牛肉等。告知献血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困倦等,饮食上也不需要大补,保持正常的营养就行,在献血后48小时内,不要进行剧烈运动,要多喝水,多休息。并且完成献血后还要对献血者进行饮食上的指导,并进行后续的电话随访,了解献血后的情况,以及献血认知、再次献血意向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理状态评分采用的是SCL-90自评量表[2],分数越高,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s)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理状态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为(12.34±1.25)分,对照组为(25.37±4.35)分,P<0.05,差异显著。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有2例发生紧张、焦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10例发生紧张、焦虑、恐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P<0.05。

3 讨 论

献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国家提倡的一种行为,献血可以为医疗事业发展做出贡献,也有很多人参与到献血中。献血者在献血前需要空腹,而且如果精神紧张等,都会影响献血的进行。因为采集血小板纯度高,不良反应小,而且疗效好,所以在临床上被广泛的使用[3]。

在对献血者进行首次单采血小板时,献血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对采集工作都会产生影响,为此需要针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消除负性情绪,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一定的护理手段帮助献血者消除负性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语言和行为等,对献血者的心理进行调控,给与献血者心理支持和鼓励,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给与献血者真诚的安抚、关心,增强献血者的信心,同时在献血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献血者的心理和言谈举止的变化,及时的疏导情绪。心理护理产生的效果是药物治疗无法取代的,所以针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有重大的意义。文章结果显示,观察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与对照组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6.67%),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在稳定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上效果显著,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献血者针对性血小板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加州鲈烂身病因复杂,准确诊断,针对性用药十分重要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