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0-12-09王晓辉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硬膜外骨科

王晓辉

(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 , 辽宁 阜新 123000 )

老年患者接受骨科下肢手术后,其术后康复进程较为缓慢,容易受到各类并发症的困扰。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精神紊乱、记忆力减退,影响其遵医行为,对于术后康复治疗工作形成干扰和妨碍。为了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需要了解损害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1]。在老年患者的骨科下肢手术治疗期间,麻醉是影响其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手术治疗期间,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能够让患者完全丧失意识和感觉,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而在术后恢复期间,麻醉效果逐渐消退,患者的意识和感觉逐渐恢复,但是在短期内,患者仍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导致其康复进程的延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寻找麻醉方式、方法,加快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困扰,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的有着积极的影响[2]。本研究探讨了94例老年骨科患者接受下肢手术期间的麻醉方法,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应用疗效,结合患者的术后短期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2018年3月-2019年2月,94例老年骨科患者于我院接受下肢手术治疗,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47例)和全身麻醉(对照组47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9/18,年龄范围为60-76岁,平均年龄(65.78±4.15)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0/17,年龄范围为61-78岁,平均年龄(64.92±4.39)岁。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骨科下肢手术治疗期间,实施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操作。完成穿刺后,经硬膜外间隙,注射2%浓度利多卡因(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52)3ml。给药后5分钟,持续观察患者的表现,确认无不良反应发生,并对麻醉平面进行测定,根据手术治疗的实际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情况,适当予以调控。给予0.5%浓度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666)。根据麻醉平面,控制药用剂量。对照组接受骨科下肢手术治疗期间,实施全身麻醉。在麻醉诱导阶段,给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69)0.15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256)0.4μg/kg+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4457)1.5mg/kg,静脉泵注给药。连接呼吸机后,行机械通气。在麻醉维持期间,持续静脉泵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8)4μg/kg·h+丙泊酚5mg/kg·h。手术麻醉及术后麻醉恢复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在麻醉前、麻醉后6小时、麻醉后12小时以及麻醉后24小时,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的认知功能,对比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

5 结果

5.1 2组患者在麻醉期间的认知功能变化对比:在观察组中,患者麻醉前、麻醉后6小时、麻醉后12小时以及麻醉后24小时的MMSE评分为(28.42±0.68)分、(24.05±0.65)分、(26.59±0.52)分以及(27.11±0.56)分。在对照组中,患者麻醉前、麻醉后6小时、麻醉后12小时以及麻醉后24小时的MMSE评分为(28.37±0.71)分、(23.18±0.42)分、(24.71±0.48)分以及(25.06±0.53)分。

5.2 2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中,2.13%(1/47)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对照组中,17.02%(8/47)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对比差异显著(x2=4.424,P<0.05)

讨 论

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的麻醉环节,需要兼顾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保障手术安全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麻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合理选用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并以术后快速康复为目标,强化护理用药和康复治疗的管理[3]。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对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具体了解其影响机制,然后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用更为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的骨科下肢手术中,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4]。

全身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式,经由呼吸道或静脉给药,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中枢神经,产生强效的抑制作用,患者完全失去感觉和意识,消除手术创伤引起的痛感,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完成手术治疗后,麻醉药物可以通过人体代谢排出。全身麻醉的镇静、镇痛效果显著,可以充分保障手术治疗的安全,但是患者术后易产生认知功能障碍[5]。由于麻醉药物用量较高,在术后麻醉恢复期间,患者机体仍存在残留的麻醉药物,持续阻滞中枢神经,并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延缓其术后康复[6]。硬膜外麻醉则是一种局部麻醉方法,经腰椎部位穿刺后输注麻醉药物,用于骶骨阻滞,药物作用于脊髓感觉运动神经,使患者手术部位的感觉消失,对于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影响较小,能够更好的维护患者的认知功能[7]。与此同时,在硬膜外麻醉期间,可以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进而减轻药物副作用,维持大脑血液流动和新陈代谢的正常与稳定,有助于认知功能的恢复[8]。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和全身麻醉(对照组)后,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均出现下降的情况。而在麻醉后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逐渐提升。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麻醉后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充分说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

综上所述,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中,为了更好的保护患者认知功能,应选用硬膜外麻醉方法,能够有效减轻认知功能障碍,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快速、良好的康复。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硬膜外骨科
更正声明
胃溃疡治疗药物的应用及进展分析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rhG-CSF 与rhGM-CSF 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国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行TURP术老年病人硬膜外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