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臂丛神经阻滞的疗效对照

2020-12-09郑嘉然

关键词:局麻臂丛麻醉

郑嘉然

(吉林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吉林 吉林 132000)

近年来超声技术应用广泛,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采用解剖定位的盲探法进行阻滞,但是由于患者的个体化差异、解剖学变异以及医师临床经验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传统麻醉方法时常造成麻醉无效或者麻醉不全等现象的发生加大患者的痛苦,超声引导下进行麻醉有助于提高准确性,减少痛苦与并发症,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1]。我们将超声引导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上肢手术病人100例,患者均进行择期手术治疗,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8~64岁、平均(46.5±10.8)岁,入组患者均不存在麻醉药物过敏史,患者的ASA分级为Ⅰ级67例、Ⅱ级3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穿刺定位,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穿刺定位。观察组采用日本产的EUB-5500型超声仪,探头频率6~13 MHz,涂抹耦合剂后置入无菌封套,调整扫描角度与深度直至图像清晰,利多卡因麻醉后,采用7号探针缓慢进针,超声影像上的穿刺针为白色,高回声,当到达鞘内后,调整穿刺针位置,少量多次注射局麻药直至完全浸润。局麻药物的配方均为罗哌卡因+利多卡因,结合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补救,剧烈疼痛时,考虑进行补救性臂丛神经阻滞或全麻。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VAS评分,统计两组围麻醉期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 19.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VAS评分[(2.8±0.5)分]低于对照组[(3.6±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6,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00%,0/50)低于对照组(12.00%,6/50,呼吸困难2例、刺破血管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83,P<0.05)。

3 讨 论

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取决于麻醉药物是否理想地扩散于臂丛神经周围。传统臂丛神经阻滞时,采用解剖定位的盲探法进行,但是由于患者的个体化差异、解剖学变异以及医师临床经验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传统麻醉方法时常造成麻醉无效或者麻醉不全等现象的发生,时常需要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或者加用药物进行补救,这无疑对增加了患者的疼痛,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情绪,对手术带来众多变数。超声神经定位技术的应用可以非常清楚地显示出臂丛神经,能对局麻药物的扩散过程与进针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这使得臂丛神经阻滞更为可靠、直观,成功率得到了提高,也更为安全[2-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更低,提示该方法能明显提高麻醉效果;经该方案麻醉后,患者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说明这一方法的安全性更高。分析可能的原因在于超声引导定位能帮助医师避开血管、神经以及胸膜等,对局麻药的扩散过程进行直接观察,本次研究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的麻醉时,对局麻药的扩散过程进行直接观察,10~20 s后,此时超声声像图上的局麻药物已经扩散、浸润神经,这有助于判断阻滞效果与安全性;由于单点注射时常无法确保整个臂丛神经均被浸润,因此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转移,选择其它较远的神经病进行再次注射,从而确保局麻药物完全包裹臂丛神经,神经周围受到药液的浸润效果更理想,这确保了阻滞的效果。由于可实时观察的缘故,有效减少了传统凭经验、盲目穿刺造成的神经、血管损伤,这也有助于减少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理想,并发症少。

猜你喜欢

局麻臂丛麻醉
局麻剑突下单切口胸腔镜双侧交感神经阻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