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埙乐悠悠传千古

2020-12-09伊梦

金秋 2020年16期
关键词:哨音先民乐器

◎文/伊梦

埙产生于史前时代,首次发掘是在西安的半坡遗址,该遗址记载了大约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人类文明。

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也许正是这种特殊的音色,先民在长期的艺术感受与比较中,就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乐书》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数也。中虚上锐,火之形也。埙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声。故大者声合黄钟大吕,小者声合太簇夹钟,要皆中声之和而已。”

由于极为独特的音质,埙被人们誉为天籁之音,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说埙的早期雏形是狩猎用的石头。有的石头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当先民们用这样的石头投击猎物时,石上空腔由于气流的作用而产生哨音。这种哨音启发了古代先民制作乐器的灵感,于是早期的埙就产生了。

陶制的埙是古代最流行的乐器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埙的演奏就很盛行。埙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现在有八孔、九孔、十孔、双八度等,六孔埙市场上不常见),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的。现代制埙的材质五花八门,有树脂埙、紫砂埙、竹埙、陶埙、牛角埙等等。

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前些年在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父系社会晚期至奴隶社会初期的埙,有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

秦汉以后,埙主要用于宫廷演奏。在宫廷音乐中,埙分成颂埙和雅埙两种。颂埙形体较小,像个鸡蛋,音响稍高;雅埙形体较大,音响浑厚低沉,常常和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吹管乐器篪配合演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这样一句话,表达和睦亲善的手足之情。

在古代,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乐器。且看白居易的诗:

华筵贺客日纷纷,

剑外欢娱洛下闻。

朱绂宠光新照地,

彤襜喜气远凌云。

荣联花萼诗难和,

乐助埙篪酒易醺。

感羡料应知我意,

今生此事不如君。

这首诗写的是哥儿们几个喝酒聚会的事,“乐助埙篪酒易醺”,有埙和篪这两种乐器助兴,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在古代,埙和篪在演奏中几乎不可分割,有埙必有篪,且看刘禹锡的《奉酬湖州崔郎中见寄五韵》:

山阳昔相遇,

灼灼晨葩鲜。

同游翰墨场,

和乐埙篪然。

一落名宦途,

浩如乘风船。

行当衰暮日,

卧理淮海边。

犹期谢病后,

共乐桑榆年。

埙与篪珠联合璧的演奏,在宋代同样兴盛。北宋诗人徐铉有诗云:

旧眷终无替,

流光自足悲。

攀条感花萼,

和曲许埙篪。

前会成春梦,

何人更己知。

缘情聊借喻,

争敢道言诗。

元明之际,埙逐渐淡出乐坛,到了清朝,埙的传承就断代了。据说当时有一位叫吴浔源的人,偶然得到一个埙,他以此为蓝本,复制出五音孔梨形陶埙,也算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民国以降,由于种种原因,埙除了在演奏宫廷雅乐时偶尔亮相一下,在其余场合几乎完全销声匿迹了。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古老的埙才迎来新生。数十年来,在演奏家、制作家和作曲家的共同努力下,埙作为乐器有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制作,喜爱埙乐并且学习、演奏的人越来越多,习埙的热潮悄然兴起。人们通过埙的乐音,似乎找到了遗失已久的古风。电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大型歌舞剧《兵马俑》以及很多地方戏曲中都出现了大量的埙乐作品,并且涌现出《风竹》《楚歌》《遐思》等优秀的埙独奏曲。

猜你喜欢

哨音先民乐器
学乐器
春天吹着口哨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乐器
迷途
风说我偷偷想你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