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

2020-12-08徐雯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9期
关键词:成就经验

徐雯

【摘 要】70年来,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发生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这一伟大跃迁的基础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本文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成就与宝贵经验三个维度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关键词】经济发展历程、成就、经验

一、引言

70年来,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变,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经济发展史,总结经济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实、把握未来,在新时代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二、经济发展历程

回顾70多年的历史,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主要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真正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但是,建国初期的中国还是一个基本靠天吃饭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国,加上新中国成立前一百多年的战乱,使中国农业经济处于一种凋敝的状态。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西方列强的孤立和打压,使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威胁。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的是一个贫困落后、民不聊生和内忧外患的发展窘境,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全国之力,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国民经济在1952年得到了全面的恢复。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一化三改造”,同时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着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完成三大改造后,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自此,中国共产党人踏上了社會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之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虽然历经“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以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目标、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导向的“四个现代化”战略,至1978年,中国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经过建国初期以来将近30年的发展,虽然中国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安全,但是受到重工业优先发展等等政策导向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扔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城市就业问题比较突出、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等等。特别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看到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巨大差距,在内外压力的共同推动下,改革开放就成为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抉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推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大决策,中华民族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自此,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进行开放。具体来说,首先,改革从农村启动,表现在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变革。为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发起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重新配置,把这一时期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有力地推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伍山林,2016)[1],同时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调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唤起了经济发展活力,调动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从此,中国经济发展一飞冲天。其次,通过对外开放的方式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国内储蓄不足和外汇缺口两个制约其发展的资金瓶颈,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导致了生产供给能力不足;人民收入水平低决定了需求有限,由此导致国民经济“低水平循环”,国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之后,带来了诸多高增长“后遗症”: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大、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和挑战;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及不稳定性明显增加,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世界进入变革动荡期。面对国内外的发展难题,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出路。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力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变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根本路径、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制度支撑、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来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针对消费者在一些领域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不得不将大把钞票花费在“海淘”购物、出境购物上,致使大量“需求外溢”这样一种经济发展中供给与需求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经济现象的出现,党中央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将其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作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具体来说,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刘明定,2006)[2]。从需求端着眼,紧紧把住扩大内需这个基本点,以持久战视角,加速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推进的新发展格局。最后,还要突出“畅通”,就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第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经济更好发展的关键是效率,要想效率,就得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效率。市场经济之所以有效率,就是因为利用好了利益的杠杆,去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我们实行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保驾护航。具体来说,政府就是要克服市场失灵,比如在垄断、信息不对称、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包括经济波动等方面的不足,去弥补市场干不了的事,政府把市场失灵的事办好,政府的作用就发挥好了。

其次,实行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正确的理念为指导。新发展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孕育而生的,新发展理念内涵丰富,包括解决经济发展动力的创新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发展、发展内外联动的开放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共享发展(张开等,2020)[3],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根本路径和方法。

最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家要想强大,经济体系必须强大,只有这样才能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将大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增长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及经济结构优化,促进我国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裴长洪等,2019)[4],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三、70年来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70年來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不胜枚举,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7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转变,正在向“强起来”的伟大征程迈进;工业化、城镇化和贸易的全面起飞,实现了我们中国经济结构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以中国桥、中国路、中国高铁及中国网为基础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转变,正在向“强起来”的伟大征程迈进

这个变化应该说是在世界史上,各个国家,全球一百七八十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史上,它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民族的崛起,在这个过程中令世界瞩目。

1.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对内锐意推进改革,对外全力扩大开放,我国经济发展进行弯道超车,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经济总量不断攀上新台阶。2020年我国GDP按可比价格价格计算较1978年增长40.15倍,年均增长9.19%,平均约每8年翻一番,远远高于同一个时期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速,位列全球经济体发展前列。2020年首次站上100万亿,达到101.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3%,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是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为全球经济的恢复发展贡献了巨大的中国力量。

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成为在世界经济中位次提升最显著的国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我们从世界历史、世界经济史的比较来看,我国成为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提升最显著的国家。我们看几组数据,1949年我国的GDP规模只有123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不到1%。我们是一穷二白,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到了1978年,我们的GDP规模达到了3678亿美元,增长了近30倍,占全球比重达到2.6%,接近3%,位居世界第九位,2010年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我们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变化过程确实是很戏剧性的。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升。1978年我们GDP的规模仅占全球2.6%,到2006年升了约3个百分点达到了5.5%,到了2010年在全球的比重超过10%。2019年我们约占全球16.34%,40年间我国的经济规模占全球的比重提高了13.74个百分点。

人均GDP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人均GDP从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的23美元,上升到1978年的156美元之后,200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达到中低收入水平,人们的生活解决了温饱问题,向小康社会迈进;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20年人均GDP为1.05万美元,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

2.科技和国防能力增强

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在国防和科技上取得最大成是“两弹一星”,对国家安全和相关技术的突破具有重大意义,更是大国崛起的一个重要标杆。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高性能计算机、高温超导、稀土分离、量子信息、纳米技术、生命科学等这些重大的科技方面都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成就。十八大以来,最近这些年的成就应该说是更显著,主要表现在高端装备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智能制造飞速发展、网络建设高速推进等等一系列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的举措。科技和国防能力增强,得益于近年来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支出的逐年增长为中国创新增添蓬勃力量。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逐年增加,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R&D经费投入强度再创历史新高,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

3.新的世界百年之大变局:从积极参与者到战略塑造者

一百年前的世界变局中国被边缘化,但是100年后的今天,中国成为世界变局的积极参与者,现在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走出去,要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我们的重要作用。中国展现了大国担当,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了中国智慧并提供了中国方案,包括“一带一路”、亚投行的创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的开展大国外交,成功地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等,中国都在世界发展的变局当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从积极参与者成为了战略塑造者。

4.中国的外汇储备高居世界榜首

在世界的影响上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踞世界榜首,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安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到了2006年,大概不到20年,我们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1万亿大关。2020年末我们的外汇储备达到32165万亿,现在我们的外汇储备就是长期世界第一,足够来支持我们应对许多外部金融风险的冲击,为中国不断发展强大注入了底气。

(二)工业化、城镇化和贸易的全面起飞,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化,工业化是核心,工业化使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国家的财富,我们的科技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工业化更使我们的比较优势得到了显著得提高,我们讲贸易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就是说工业创造供给,通过贸易与世界发生交易,把我们的比较优势显现出来,同时唤起了我们大量的外汇,用于进口我们所必须的技术。所以,7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离不开贸易的助力。

1.中国的工业化全面起飞

1.1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世界第一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中国之所以崛起就是因为工业化的崛起。1990年以前我国的工业发展是明显落后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1990年我国的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居世界第九,2007年居世界第二,2010年我们的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跃居世界第一,我们现在是制造业大国,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制造业还是我们的最大的优势。

1.2我国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在500余种的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个产品位居世界第一,也就是说,我们有40%多的产品世界第一。按照世界钢铁协会发布的消息,2019年我们的粗钢产量是9.963亿吨,同比增长8.3%,占世界比重一半以上,意味着中国的粗钢产量比其他国家的总和都多;水泥产量我们是23.3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7.32%,意味着中国的水泥产量也比其他国家的总和都多;煤炭占全球总产量的47.31%;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高速列车、高速高铁、机器人、隧道、高速公路、计算机和手机的生产国。

2.中国的城镇化全面起飞

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大关,意味着中国有很大的市场,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城市经济、城市购买力远远强于农村购买力,所以对于市场的发育、市场经济的增长、市场规模的增加以及中等阶级比重的提高,城镇化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并大步迈进世界贸易强国

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并大步迈进世界贸易强国,

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初到2000年,我们的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15.3%,第二阶段是我们加入WTO之后,进入对外贸易加速期,进出口的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提高到20.2%,比较优势在这个阶段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第三阶段就是说2013年以后,也就是现在正在向贸易强国转变,成为了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三)人民生活由温饱走向小康,正在向富裕转变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说,我国城市和农村的人民生活质量逐年提高,城镇居民于2014年达到富足状态,农村居民也于2019年达到富足狀态,同时城镇和农村的生活质量差距在不断缩小。最简单的衣食住行的变化,就是经济发展成果在每个不同年代的中国人身上鲜活而富有说服力的展现。

人民的穿衣从单调沉闷向追求个性转变,居民审美观念也在改变,具体表现在:衣着颜色向多彩转变,成衣材料更加的丰富多样,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向着多样化、个性化趋势发展,繁华霓裳的背后,这样的成绩是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和时尚品质的不懈追求造就的。

人民的饮食从“粮票经济”向“绿色健康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经济基础薄弱,食品等物资匮乏,物资紧缺,吃什么都要凭票购买,许多的居民都在温饱线上挣扎,因此,粮票、油票、肉票、糖票……成了那个时代的代名词。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物资开始慢慢地丰富起来,使得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百姓的选择性也更多,人们的饮食结构由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居民也从解决温饱向追求健康的转变。

人民的居住从“混合共用”到住有所居的转变。随着收入的提升,人民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开始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对于住房的要求不再是吃饭睡觉、遮风避雨的栖身之所,而是人们休养生息、享受生活的“安乐窝”。如今,宽敞且明亮的钢筋混凝土大楼和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高层成为居民住房的“标配”,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质的飞跃。

(四)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改善、区域经济发展多姿多彩

1.基础设施水平全面完善

中国桥飞速发展。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纪七大奇迹”之一,中国建造了世界最长的前100座大桥中的大部分。世界桥梁业认为21世纪的桥梁建设看中国,对中国的桥梁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如今正在将中国的城市和乡村连接在一起的75万座桥梁,是中国桥梁建设成就的集中体现,目前中国的桥梁建设水平,已经跻身全球的第一梯队;中国路创造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人民出行从过去坑坑洼洼的泥泞的乡间小道到如今平坦且宽敞的柏油路,出行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国高铁是中国一张亮丽的新名片。截至2020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超过其他国家总和,建立完备的铁路技术体系,中国高铁从最初的“追赶”到如今的“领跑”,很多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中国高铁做到了;中国网正在改变全国甚至全球的生活方式。现如今在中国随处可见移动支付,小到路边摊达到买车买房,移动支付已成为居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进步,正在改变着全国甚至全球的生活方式,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2.区域经济发展多姿多彩

70年来,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我国各区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改革开放后各区域经济增速明显快于改革开放前,并呈现各区域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国家在推进区域全面、协调发展上不断发力,具体表现在: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战略等等,区域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呈现东部地区领跑、各区域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中国奇迹是如何产生的

如今的中国今非昔比,在成功解决14亿多中国人温饱的基础上,成功摘掉了积贫积弱的“穷帽子”,甚至一跃发展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可以说,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实现了从一穷二白的落后时代到赶超世界甚至引领时代的质的飞越,书写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探寻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是如何产生的,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对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体量越大,风浪越大,中国共产党的掌舵领航就显得越重要。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党中央始终总揽全局,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各级党委抓经济工作必须关注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等重大问题,一般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党对政府部门工作的领导。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优化升级的节点上,特别是面对愈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应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上的中国,因为经济发展,所以强大,也曾万邦朝拜。但是近代以来,因为贫穷落后,被欺辱、被掠夺,生灵涂炭、人民受苦。中华民族不断反抗,验证了一个真理:不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尊严、人民的幸福。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跳出这样那样的陷阱,进而真正强起来。

(三)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当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中国要想谋求发展,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贸易和产业分工体系。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时抓住了经济全球化这一重大机遇,对内深化改革,对外坚持开放,同时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在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发挥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开拓发展空间,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

(四)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齐抓”

坚持政府和市场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更好地发挥市场和政府相得益彰的作用。我国经济成功的关键就是一方面是利用好了市场这个杠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去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去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利用政府的作用来克服市场失灵,去弥补市场干不了的事,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五)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动摇

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样人民群众给予我国经济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中国经济发展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动摇,70年来凭借着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伟大创造力,凭借着人民群众敢干、实干,勇于探索、自立根生的韧性,把中国建设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奇迹。

(六)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两头突破”

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是中国人民干的一项新事业,是没有先例的,更是没有成功经验可循的,因此,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在实干中学习,在做好年度计划、战略安排及发展规划等等一系列顶层设计的同时,十分看重试点、看重先行先试,强调摸着石头过河,看准了再推开、成熟了再推向全国,保证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七)坚持问题导向制定经济发展政策

经济发展矛盾的表现形式是一系列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政策,是认识和化解矛盾的重要方式,为经济工作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突破口。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求复兴,其本质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我们强调不能简單以GDP增长率论英雄,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出新发展格局等等,都是针对一些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的。

(八)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发展战略,推进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我们既不任其“自然下滑”,也不“以跳求进”,而是强调“稳中求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世界经济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因难而上,表现出色,是“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的最好诠释。

参考文献:

[1]伍山林.农业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6,(2):97-110

[2]刘明定. 建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张开,王声啸,王腾,郑泽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0(3)

[4]裴长洪,倪江飞.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题[J].财贸经济,2019(12)

猜你喜欢

成就经验
张一鸣的9条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燧人氏钻木取火
年轻有为
创意成就冠军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不在乎
伊朗巨大核成就引世界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