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扶贫时代小凉山教育反贫困实践的人类学研究

2020-12-08张新培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8期

张新培

【摘  要】教育脱贫仍是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小凉山地区曾率先在全国提出“治穷县办大教育: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口号,并通过“木材换人才”等实践探索脱贫之路,也正是驾着教育脱贫的快车在2020年末实现脱贫。本文基于田野调查,实地考察了宁蒗县教育发展情况,通过访谈和地方文献搜集梳理了小凉山地区教育脱贫历程,并对当地教育反贫困实践进行了人类学案例分析,穷县办大教育这不仅是小凉山地区独有经验,更是教育扶贫路上的中国故事。

【关键词】后扶贫时代、教育反贫困、小凉山、教育脱贫

一、漫漫教育现代化之路

宁蒗的教育发展史也是充满曲折坎坷的,解放以前,宁蒗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校教育,宁蒗教育发展历程经历了孕育、萌芽、低谷、复苏、提速、稳固六个阶段。1951年创办第一所省立小学到1957年开办第一所初级中学,这是宁蒗教育的孕育期;1958年至1965年,宁蒗教育艰难发展,属于萌芽期;1966年至1977年,经历了“文革”十年的浩劫,使本就起点很低的宁蒗教育雪上加霜,长期陷入“教师素质差”、“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差”的困境,这是教育发展的低谷期;①1978年改革开放后,宁蒗教育开始迎来发展的春天,到1987年,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复苏的阶段。从1988年宁海教育合作开始以来,宁蒗教育进入了一个提速发展的时期,全县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大幅提升,并迅速跻身于丽江市先进行列。2000年以后全县已经构建起能够满足发展需要的国民教育体系,并实现“两基”目标,这在宁蒗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据统计,2020学年宁蒗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1所,在校(园)学生共计50826人。②如今宁蒗的教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几乎全县人民共同参与教育发展,陪读老人群体的出现就是人民教育意识提高的产物,更是全县教育稳固发展的最好体现。

二、砸锅卖铁办教育

穷县办大教育是宁蒗的一大特点。历届领导班子坚持“换届不换思路,换人不换目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适度超前发展。“穷县不穷志,治穷先兴教,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拿出钱来办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政府积极采取征、投、引、捐、贷等方式大力筹措教育经费。县委、县政府“宁可在其他建设方面放慢一些速度,也要千方百计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经费投入”的决心,使全县的办学条件得到了空前改善。

宁蒗县把教育扶贫作为斩断穷根的重要抓手,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解决教育问题,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保障教师待遇,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教育投入始终保持在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③

三、教育扶贫实践

宁蒗县始终把教育脱贫攻坚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从政府到各族群众都积极主动参与宁蒗教育脱贫攻坚的宏大工程,有力推进了教育扶贫各项工作。④宁蒗县的各项扶贫政策以及与江苏海安形成的“宁海模式”,是教育脱贫实践成功的最好证明。

(一)易地搬迁对教育的安置

在脱贫攻坚战中,易地扶贫搬迁是改善贫困生活,提高居住质量等最直接的措施。但是搬迁带来的教育问题政府也没有忽视。据了解,扶贫攻坚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共计11个,乡镇安置点8个,县城安置点3个。县城一期、二期、三期安置点共有学前教育学生366名⑤在2020年三月,宁蒗县解决乡镇安置点、县城一、二、三期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学生的入学问题,由于学生大量涌入,宁蒗县城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一些学校已经出现大班额现象。因此,政府紧接着针对此问题建设了扶智工程——小凉山九年一贯制学校,充分利用小凉山九年一贯制的办学资源,扩大办学规模,解决县城三期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学生的入学问题。

在本人田野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各个扶贫社区还在党政服务区设置了“四点半”课堂。针对搬迁安置群众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家里只剩老人和小孩,孩子们的作业无人辅导问题,宁蒗县专门成立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来解决易地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助力脱贫攻坚。

(二)木材换人才案例

在32年前,云南省宁蒗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就主动作为、内引外联,聚力教育扶贫。云南省宁蒗县、江苏省海安市的决策者以“敢为人先”的智慧和胆略,达成了“木材换人才”的协议,开启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开展教育扶贫的先河。远隔千山万水的海安与宁蒗,实现了智力帮扶。在两地的共同努力下,“宁海模式”推动了宁蒗教育事业快速发展。⑥

宁蒗与海安共计开展了10轮教育合作,海安累计派出268名支教教师,在民族贫困地区创造了堪称奇迹的辉煌业绩。海安教师所教各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高居全县第一,培养了2万多名合格的初中、高中毕业生,输送了1万多名大、中专生。许多毕業生成为建设宁蒗的生力军,也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宁蒗、海安两地政府和教育工作者将继续通力合作、携手共进,打赢宁蒗教育脱贫攻坚战。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宁蒗教育反贫困实践不仅有政府的努力,其中当地人民也积极地紧跟步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宁蒗人民在参与教育的路上也有自己的探索,抱着“出一个高中生就脱贫”的念头,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有些家长为了孩子上学,整个家庭都为之调动,父母或老人甚至进城租房陪读。

(一)人民教育脱贫的信念

思想观念的落后是造成宁蒗落后的根本原因,而教育正是改变思想落后,阻断代际贫困的有力措施。要解决贫困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贫困地区人口在物质生活的改善,还要通过发展教育提升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意识。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不仅宁蒗政府做出了本土化的措施,宁蒗人民也独具智慧,用自己的方式追求教育脱贫。正是看到教育对一个家庭脱贫的重要性,人民对于教育脱贫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使用自己的话语“出一个高中生家庭就脱贫了”来实践着家庭的脱贫之路。

我们宁蒗县是很重视教育的,当初我也参与过教育政策宣传工作,为了让百姓一下子明白政策意义,我们都会转化成本地话去讲。当时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里出一个高中生你们家就脱贫了”,学了知识嘛找钱的路子多,不学习嘛钱都算不起嘛。⑦

(二)宁蒗陪读热

宁蒗人民自称为“山的孩子”。清秀的山脉虽然给宁蒗人民带来了美丽的风景,但是也正是这些山脉,困住了人们的脚步。地广人稀,山高路远成立很多乡下小孩上学的一个致命的痛点,有些学生家离村委会都相当遥远更别说去乡镇以及县城读中学,这就造成很多家长在孩子适龄年龄就带着孩子前往县城陪读。

由于孩子较小,离开她不适应,晚上睡觉常常哭醒。为了孩子上学,只好到县城附近租房住。家里经济有点儿拮据。但为了孩子能够接受好的教育,她们还是咬紧牙关坚持着,用她们的话说“为了孩子能够能上好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就是观锅卖铁他们也愿意。”

此类群体租的房子多是宁蒗县城老式庭院的出租房,好几家人共同租住,环境相对来说较为简陋,有的甚至租一间房屋一个老人和三四个小孩在这里吃喝休息学习。经过调查走访了解到宁蒗彝族自治县陪读老人群体主要分布于各个学校附近,尤其是民族小学、贝尔中学以及蒗蕖中学附近,少部分分布在宁蒗生活较为便利的商贸街、粮贸街附近。另外就是分布在扶贫搬迁社区以及政府的廉租房小区。

五、结语与讨论

宁蒗地区也成功地摘下的贫困的帽子,这背后离不开宁蒗人民坚实的反贫困实践,宁蒗教育的发展不仅有政府的努力,而且当地人民也积极地紧跟步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本土的教育反贫困实践不仅是小凉山的特有经验,更是中国教育反贫困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宁蒗成功开创了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既无资源又无人才的情况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正确道路。

这一实践也充分证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主动权掌握在地方政府和当地人民手中,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宁蒗县的教育发展正是全民参与的结果。宁蒗人民为了孩子上学,整个家庭都为之调动,父母或老人甚至进城租房陪读。如今宁蒗的教育以星星之光的燎原之势迅速在小凉山的大地上蔓延,教育作为宁蒗腾飞的翅膀也逐渐强大,带领宁蒗摆脱贫困之境,走向富裕。

参考文献:

[1]宁蒗彝族自治县志[M].德宏民族出版社,宁蒗彝族自治县,2006.

[2]宁蒗彝族自治县志[M].云南民族出版社,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1993.

[3]杨锋元主编,基石宁蒗教育撷英[M].云南美术出版社,2013.

[4]宁蒗教育局.“砸锅卖铁也要办教育”——丽江市宁蒗县教育改革发展综述[J].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0(11).

[5]阿里瓦萨.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学校教育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2010,21(04):52-56.

[6]阿鲁·中华.眼泪和汗水浇灌的风景[J].创造,2015(09).

[7]吴兴珍:十年支教路,情暖小凉山[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9(Z1).

[8]杨锋元.穷县办出大教育——云南省宁蒗县加快教育发展纪实[J].中国民族教育,2012(11).

[9]杨锋元.穷县何以办成大教育[J].中国老区建设,2012(11):38-39.

[10]杨艳川.宁蒗海安之间架起教育扶贫桥[J].中国民族教育.2020.

[11]张达峰.画好教育扶贫同心圆[J].中国民族教育,2020(Z1):49-51.

[12]張兰久.小凉山区教育反贫困的制约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0.

注释:

①杨锋元主编,基石宁蒗教育撷英[M].云南美术出版社,2013.

②数据来源:2020年宁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蒗县统计局,2021年2月3日

③数据来源:宁蒗彝族自治县政府网站

④张达峰.画好教育扶贫同心圆[J].中国民族教育,2020(Z1):49-51.

⑤数据来源:宁蒗彝族自治县政府网站

⑥杨艳川.宁蒗海安之间架起教育扶贫桥[J].中国民族教育,2020(Z1):52-53.

⑦2020年3月20日对宁蒗县融媒体中心沙主任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