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席林斯基夫人与芬兰国王》中的哥特式特征分析

2020-12-08张苗苗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卡森哥特式

摘  要:卡森·麦卡勒斯以其鲜明的写作风格获得文学界的广泛赞誉,成为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麦卡勒斯在其作品孤独、疏离的主题中增添了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使作品显示出哥特式特征,因此她的小说也被称为“南方哥特式小说”。本文拟从哥特式风格角度出发,对卡森·麦卡勒斯的短篇小说《席林斯基夫人与芬兰国王》进行分析。

关键词:卡森·麦卡勒斯;《席林斯基夫人与芬兰国王》;哥特式;孤独与关怀

作者简介:张苗苗(1995-),女,汉族,辽宁省鞍山人,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2-0-02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一生备受折磨,从15岁开始直到去世,她的身体一直遭受着一系列疾病的折磨;婚姻的不幸更使她的心灵遭受巨大的打击。她的人生经历,必然影响了她的写作风格。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主题始终离不开孤独与疏离,描绘的故事多给人不幸与悲凉之感。她的作品充满压抑,人物的苦难被浓缩和放大。在人物的塑造方面,除了多展现他们的孤独之外,卡森·麦卡勒斯善于塑造身体残疾、心理畸形的人物。而这种写作特点,使她在哥特式小说这一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在《席林斯基夫人和芬兰国王》一文中,她小说的哥特式风格有着很明显的展现,文中的地点背景、人物性格和情节氛围都给人离奇怪诞之感。目前国内外对于卡森·麦卡勒斯的研究集中围绕着她的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和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而且研究的重点主要围绕孤独这一主题。然而对于与《伤心咖啡馆之歌》同属于一部短篇小说集的另一篇短篇小说《席林斯基夫人和芬兰国王》的研究却十分稀少,因此本文重点从卡森·麦卡勒斯哥特式风格在《席林斯基夫人和芬兰国王》中的体现进行分析。

一、卡森·麦卡勒斯对哥特式风格的继承发展

哥特小说属于英语文学派别,是西方通俗文学中惊险神秘小说的一种。哥特式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开山鼻祖是霍勒斯·沃波尔。他的《奥特兰托城堡》创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式小说的模式。至18世纪90年代,哥特式小说逐渐演化成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恐怖型哥特式小说,另一个分支是感伤型哥特式小说。哥特式小说有其独特的特征 :首先,小说背景主要发生在阴森恐怖的古堡,更加突出浪漫主义的神秘恐怖气氛,暗示神秘力量的强大以及邪恶势力的支配地位。其次,从人物的塑造方面,哥特式人物多怪诞扭曲,身体畸形或心理变态不在少数。最后,在情节方面,哥特式小说充斥着暴力、死亡、乱伦、绝望等内容,充满悬念,给人强烈的震撼。

卡森·麦卡勒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南方文学蓬勃发展时期,吸取了哥特式小说的特点,但更多的是结合了南北战争后期南方社会的现实,对哥特式的写作风格进行了继承和发发展,形成了麦卡勒斯独特的哥特式风格。二十世纪初期,美国的南方人民还没有从南北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又遭受了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沉重打击。因此他们的内心是恐惧与孤独的,对生存的困苦和未来的迷茫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疏远,与此同时,人们的心灵也被邪恶的孤独感侵蚀,表现出越来越荒诞怪异的行为。麦卡勒斯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善于发觉人们内心的痛苦,外加她本身遭受疾病的折磨,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她的作品多发生在南方的小村庄,人物多身体残疾、畸形或者心理不健全,作品的主题也是孤独与疏离。但是,与传统的哥特式风格不同的是麦卡勒斯笔下的故事并不是恐怖、阴森、绝望的,尽管孤独,却还留存希望。她的人物虽然举止怪异,行为反常,却也有可爱可敬的一面,令人心生同情和怜爱。

二、《席林斯基夫人和芬兰国王》中人物的哥特性

在小说《席林斯基夫人和芬兰国王》中麦卡勒斯风格的哥特性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塑造上。席林斯基夫人,一位被赖德学院音乐系聘任的教师,作为音乐家是名声远扬的,她有着很强的教学能力,可是,她的身上总有一些让人捉摸不透的特性。她有着高贵优雅的气质,穿着却不伦不类,在与系主任布洛克先生交谈的时候,也是处处让人摸不着头脑。被问及三个孩子的父亲时,她意外地说出三个男人,这让人不禁怀疑她说的话是否是真的。就像布洛克先生说的:“整个世界很少有她不曾去过的地方,她一开口便怪不自然地显露出自己经历丰富……发表起情绪激昂的长篇独白来,眼睛里充满感情、炯炯发光……不过凡是她提到的每一个片段,都有点怪异,似乎是经过折射。”最后,布洛克先生通过席林斯基夫人说自己见过芬兰国王而确定她就是一位病态的说谎者,因为芬兰作为一个民主国家是没有国王的。

小说对席林斯基夫人的描写并不是从作家本身的角度去描写,而是站在布洛克先生的角度,从他眼中看到的和他的猜测进行描写,仿佛席林斯基夫人就在读者身边。但是这样也使席林斯基夫人在遇到布洛克先生之前的生活成了一个谜团,读者无法知道曾经发生在席林斯基夫人身上的故事,也无从知晓她的何种痛苦经历让她变成了这样一位说谎者。在阅读过程中,一种疑问、悬念、不确定感反复敲打着读者的内心。虽然无法知道席林斯基夫人全部的经历,但可以确定的是她一定是孤独的。因为孤独,她才编造各种不会给人造成伤害的谎言,目的只是为了通过谎言,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自己的谎言中消减孤独。

三、孤独却不绝望

前文提到过麦卡勒斯对于传统哥特式风格的发展,她的哥特式风格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怪诞离奇,更多的是要传达一种温暖的希望。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内尔·诺丁思提出的关怀伦理学受到广泛关注。她指出现代社会人们出现普遍孤独和疏离之感,消除此种孤独的最好方法是人们之间建立相互之间的关怀关系。在谈及关怀伦理时,内尔·诺丁思也指出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需要理解、接纳、尊重和认同,因此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

这种孤独而不绝望以及人们之间的关怀与尊重体现在《席林斯基夫人和芬兰国王》中,便是布洛克先生对席林斯基夫人态度的转变。布洛克先生刚开始发现席林斯基夫人是一个满嘴谎言的病态说谎者时,气愤至极,火冒三丈,觉得她没有资格做一名教师。后来,当他以学者式和思辨式的质疑来看待这件事的时候,他不是以个人意气而是尝试像医生看待病人一样来看待整件事情。当他发现席林斯基夫人的谎言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痛苦,而且对他人不会造成任何伤害的时候,他便心生怜悯、保护感和异常的理解。最后当他以席林斯基夫人对峙,当面揭穿她的谎言的时候,席林斯基夫人异常的惊恐和沮丧唤醒他心中乱成一团的混合情感——理解、后悔、不可理喻的爱。

卡森·麦卡勒斯对于两个角色的塑造始终没有离开怀疑、试探之感。对于席林斯基夫人病态的说谎表现,布洛克先生甚至生发出一种特别的爱意,这一点,也是使读者匪夷所思的,这就增添了这部小说的哥特性。不过,正是这样一种理解和不忍打破谎言的举动,使布洛克先生成为了一个梦想的放逐者。他怜惜席林斯基夫人,认为打破她的精神支柱是一种残忍,他愿意用尊重和理解去关怀身处孤独、痛苦的席林斯基夫人,给她的精神世界留下些许希望和美好。通过布洛克对席林斯基夫人看法的改变,展现出一种人性的关怀,这也暗示了席林斯基夫人并不是完全的孤独和绝望,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也有人愿意去尊重、理解、包容她的古怪行为,为她保有一份独特的精神世界。所以作者想要表达的便是人们在孤独、痛苦的同时,也会感受到世界的爱意而不失对生活的希望。

在《席林斯基夫人和芬兰国王》中,卡森·麦卡勒斯用南方哥特式风格描绘了一个背景模糊、举止怪异、内心荒诞的病态说谎者形象,为整部作品奠定了神秘、恐怖的基调。与此同时,这位病态的妇人却也遭人同情,最后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没有被粉碎击垮。因此,小说在展现哥特式风格的同时,也在孤独和绝望的世界中保留了温暖和希望。

参考文献:

[1]钱满素.美国当代小说家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美]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麦卡勒斯中短篇小说集[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3]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龍,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石红.麦卡勒斯小说的哥特式主题和情节[J].电影文学 . 2009(09).

[5]战焕亭. 谈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J].才智. 2018(04).

猜你喜欢

卡森哥特式
哥特式浪漫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卡森和里夫斯
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在塑身内衣上的设计应用
论蒂姆·伯顿的美学风格
善良是路标
善良是路标
善良是路标
西方哥特式研究的新趋势——评《卢特利奇哥特式指南》
西方哥特式文化景观——哥特式文学与电影的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