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彬壶解读紫砂艺人时大彬

2020-12-08钱亚杰蒋啸

江苏陶瓷 2020年5期
关键词:茶壶紫砂

钱亚杰 蒋啸

摘  要  时大彬是宜兴紫砂发展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其传世器物也是紫砂艺术领域最受世人重视的艺术珍宝,本文试图从大彬壶认识时大师。

关键词  时大彬;茶壶;紫砂

《阳羡茗壶》记载:时大彬,号少山。或淘土,或杂碙砂土,诸款具足,诸土色亦具足,不务妍媚而朴雅紧栗,妙不可思。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陈继儒)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作小壶。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遂于陶人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矣。

根据多方考证,得出时大彬大致在嘉靖30年(1551)前出生,卒年最早是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之前,约万历四十二年(1614)左右,最迟不会晚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享年不到70岁。

时大彬是宜兴紫砂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其传世器物也是紫砂艺术领域最受世人重视的艺术珍宝,所有的陶瓷艺术、紫砂艺术及茶文化的书籍中几乎都有记载,时大彬是紫砂历史中被多方文人记述、推崇、赞赏的紫砂名人,他对后世的影响力至今都未衰减,我因为有幸瞻仰了时大彬壶,感慨激动之余也产生了探索的兴趣,渐渐地开始摸索、查找资料,以此更好地解读时大彬,乃至窥视其它大彬壶的真实历史背景状况,也好与明代的文人们有更近距离的心灵共鸣与感应。

首先我们从宜兴紫砂壶诞生后作为文人茶器之一的背景入手探索,主要是因为宜兴有着得天独厚的三个条件。

(1)宜兴有着七千多年的陶瓷历史,各个历史时期丰富的陶瓷文化形成了不可估量的文化艺术积累。薪火相传至今,润泽吾辈,这是紫砂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先天的条件,也是宜兴人文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中期宜兴均釉陶的兴盛也促使宜兴紫砂从生活器具油壶、盐罐、腌菜坛子等向茶器的转变、孵化、出世、成长。

(2)从历史记述来说,宜兴的茶叶种植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唐代,因为陆羽的推荐,宜兴茶成为贡茶。宜兴茶也一直受到文人的衷爱,比如宋代苏东坡诗云: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明代的文徴:明邂逅高人自阳羡,淹留残夜品枪旗。现在,宜兴东南的丘陵地带仍是茶叶种植的主要地区。

(3)宜兴自古就出文人,不计其数。明万历至崇祯年间就先后出过状元周延儒、陈于泰,进士史孟麟、储昌祚、卢象升等。其中,储昌祚曾经还是四川按察司佥事(又说是重庆兵备佥事)。

紫砂壶因为依附这三个有利条件,才造就了紫砂初创期的迅速发展。直至时大彬时代,工艺流程、泥料运用的日益完善、成熟,壶型的多样性、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融合。紫砂壶从田间地头的解渴民用器发展到文人案头的品茶雅器,从做大壶到做小壶,这其中离不开紫砂壶使用者、爱好者的探索、推崇、介入,以及心得上的体悟,口口相传。

大彬从最初的无名之辈,依靠其自身的不懈努力,各种文化元素的融会贯通,才渐渐地从单一生硬的造型慢慢衍生,制作出丰富的壶型。大彬壶的刻款一般都是“時大彬制”、“大彬”或是“时大彬制于某某某”,纵观各大博物馆,包括国外的大彬壶藏品,我们发现大彬二字在壶身的极少数,时大彬名字刻于壶底的为多数。依据多年的研究、各方考证,在明代中晚期,紫砂壶作为一种民间的手作陶瓷器具,逐渐地被一些文人注意,尝试使用。而此时的时大彬只是从业者之一,他的成长、手艺的进步,与壶底刻款肯定是同步的。其受到的赞誉越多,名气才日益扩大,追逐者才越多。毕竟那个时期紫砂无法与青花瓷、龙泉瓷相提并论,更不能与其它的手作形式媲美。要知道明代的香炉、家具、漆器,这些民间工艺在时大彬时期已经是登峰造极了,时大彬如果得不到相应的有分量人士的认可,其名字绝对不会出现在壶底。

大彬名字从壶底到壶身的位置转变,大致是因为时大彬的作品得到太多人的认可、赞许、传播,甚至是被写进诗文里。大彬壶从无名之器慢慢升华到文人憧憬渴求的案头雅器,吃茶首选。就是这样,大彬壶才开始流传了,直到时大彬的名气大到地位高于大多数手艺人的时候,在小范围的文人中受到了同行从未受到过的礼遇,也因为文人的影响,自身的综合素质全方面提升,愈加完善的大彬壶慢慢成为了文人之间的馈赠,大彬二字才从壶底到了壶身。

晚明,是一个繁荣而又动荡的时代,那时的文人仕途受阻、官场腐败。寒窗苦读,考取功名的不易;各奔前程,遥遥无期的迷茫。文人之间的心心相惜变得极其可贵,对前人生活的向往,附庸风雅在他们身上一样存在,因为他们不止于停留在单纯的风雅层面上,他们更是有了积极的参与、营建探索。或许是这样造就了绵阳博物馆的大彬壶(见图1),壶嘴挺拔、直而有力;壶型文秀,气势却是极其的敦厚,丰满得恰到好处;壶盖的讲究、壶把的自在,就像文人智慧,谨小慎微。壶身的文字是双刀刻绘:茶附,石鼎屯文火,云籤品惠泉,大彬仿古。这几个字明显地反映出文人喝茶研究道家典籍的景象,更何况茶附二字下面的卦象为坎卦,象征重重艰险像水奔流一样,胸怀坚定的信念执著专一,内心才能不畏艰险而获得亨通,这种奔流不止、坚强刚毅的行为必然被人们所崇尚,这就更加映照出当时的社会文人内心的真实状态。从字面理解上来看,可能是某个文人订制的大彬壶,壶身刻绘内容或许是订制人曾经的往昔写照,对前人无事喝茶的憧憬。研究道家典籍,以此窥知、勉励各自前程,这是何等的情谊,同窗、同僚、知遇之恩?这些可能性都有。但可以肯定的是,文人之间的生活状态造就了这段情深义重的文字。作为馈赠形式被正式地刻在了壶上,布局巧妙、精辟、唯美,寓意深远。

另外还有延安、淮阴等地的大彬壶,这么多存世的大彬壶中,文字内容、落款都刻在壶身上,并且书写正式、工整,内容最有特点的就是绵阳博物馆的大彬壶。每一个大彬壶在各地的出现都有它的故事,历史真相很多我们无从考证了。

谜团,或许永远都解不开的。毕竟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时大彬也是紫砂历史中与文人交集的第一人,也是我们学习传统壶型的重要人物。紫砂虽然不及其它艺术形式有那么悠久的历史,但应该是众多陶瓷艺术形式中发展得较好的品种。

猜你喜欢

茶壶紫砂
浅析紫砂“将军壶”的形韵气质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小茶壶(英国)
卷纸小茶壶
紫砂文化与文化紫砂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
别碰烧开水的茶壶